「文化園長」和植物的文藝生命—專訪著名作家陳丹燕●傅 曉

分享

編按:「植物有一個功能是『安撫』市民,我希望他們可以在植物園裏待得久一點,和植物相處。」從小非常喜歡植物的中國著名作家、導演陳丹燕,二○二○年獲聘任為上海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投入植物研究尤其是中國古老庭院月季出洋路線的田野調查,期間成功發現了中國古老月季「花地」。今年四月到港參加第八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分享心得,並接受專訪,大談這段文化奇緣。

甲辰年二月十五日,摰友行山拍得鳳凰山狗牙嶺照片乙幀,因景象奇特,即席賦寫成新詩一首。

在時隔五年後,第八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二○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終於在香港再次舉辦,邀請到中國著名作家、導演陳丹燕老師。和多年前來參與研討會相比,這次,她多了一個頭銜——上海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

「文化園長」的花中漫遊

陳丹燕在學術研討會的發言題目是「廣州、香港和澳門的中國古老庭院月季出洋路線的田野調查報告」,主要就她二○二○年擔任上海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以來,和丈夫在這些年對中國古老月季出海的考察研究進行報告,並且,在會議結束幾天後,上海辰山植物園命名了由陳丹燕及丈夫陳保平在廣州花地遺址田野調查期間發現的中國古老月季為:「花地」,紀念廣州花地苗圃。

拉丁文的rosa包括了月季、玫瑰和薔薇,大多數人可能認為月季是中國的,玫瑰是歐洲的,陳丹燕介紹,月季是一個雜交的品種,中國在唐朝以前就有了可以月月開花的雜交月季品種,中國有四種月季——月月紅、月月粉、粉暈、淡黃香水月季,被世界玫瑰聯合會列為「中國四大老種」月季。這些年,在調查月季品種如何離開中國前往歐洲的過程中,陳丹燕發現,早在十八世紀初期,廣州花地苗圃(The Fa Tee Nurseries of South China)就成為歐洲園藝界尋訪優秀種苗之地。英國的貿易公司——東印度公司當時在全世界搜集經濟類植物,在廣州花地苗圃尋找到花卉植物,並帶到澳門培育,後陸續前往歐洲。

二○二三年秋天,在廣州荔灣區花地苗圃遺址,陳丹燕及丈夫發現一株中國古老月季,據媒體報道形容:植株低矮,花梗較軟,有著鮮艷杏色的半尖形花瓣呈優雅的蓮座狀。隨著花朵盛開,顏色逐漸變成柔和的橘色。之後她將這株植物移植到辰山植物園,也成為了辰山植物園月季園命名的第一個中國古老月季品種——「花地」。

「文化園長」和植物的文藝生命—專訪著名作家陳丹燕●傅 曉
中國著名作家、上海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陳丹燕。(彭永堅攝)

月季的文藝旅行 文化的繁花似錦

比較令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是「文化園長」這個職務。辰山植物園園長胡永紅博士標新立異邀請到陳丹燕擔任「文化園長」,希望以文化加強市民和植物直接的聯繫,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文化園長」。陳丹燕說:「城市裏有關文化的設施、公共場所不少,但我們要思考如何與市民產生聯繫。」比如英國倫敦的邱園(Kew Gardens),從一個皇家植物園變成一個公共機構,二戰期間,作為公共機構的它自創示範補給田,指導公眾種植蔬菜。今時今日,既是「植物學研究機構」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植物有一個功能是『安撫』市民,我希望他們可以在植物園裏待得久一點,和植物相處。」她從小非常喜歡植物,她常常在園子裏寫筆記、看書,學到很多東西,也會被植物安慰和鼓勵。她想起頒發證書的那天,植物園特地準備了一個花冠,有些「Crown」(加冕)的意思,非常有趣。在任期間,她和胡園長做了一個大地藝術作品——世界文藝花園,將八十種月季和旅行、世界名著、個人生活故事聯繫起來,現在人們來到植物園就可以掃碼聽故事,讓月季也開啟了一段文藝旅行。
更有趣的,陳丹燕的丈夫、與她共同進行這份「田野調查報告」的作家、媒體人陳保平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月季出海」這段歷史,他說:「中國古老的月季和目前世界上千姿百態的月季相比,是比較單白和瘦小的,而今時今日我們看到多姿多彩的玫瑰,離不開雜交、改良、嫁接和融合,讓花朵更加生機勃勃。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一樣,只有文化的融合、交流、互相借鑑,才能讓文化繁花似錦。」

「文化園長」和植物的文藝生命—專訪著名作家陳丹燕●傅 曉
陳丹燕及丈夫陳保平於二○二三年秋天在廣州花地遺址田野調查期間發現的中國古老月季——「花地」。(彭永堅攝)

旅行的意義:記下微歷史

關於「花地」的發掘,關於這段追尋月季出海的旅程,陳丹燕分享她的旅行心得:每個人對旅行的需求不同,但她認為,旅行是有門檻的,如果帶一些田園考察的目的去探索,旅行就會非常有意思。她還認為,如果每個人可以記錄下旅行的所見所聞,寫一寫當地的微歷史,其實是對宏大歷史的補充,旅遊會非常充實。

(作者為香港作家聯會理事、《字遊網》執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