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府點滴】品味粵語●盧映璇、張靜琳、顏丹敏、鍾展康

分享

慶幸還有粵語

【學府點滴】品味粵語●盧映璇、張靜琳、顏丹敏、鍾展康

●香港大學  盧映璇

粵語對我來說是熟習多年的母語,它貫穿在每個香港人的生活中,電視劇、電影、街市阿婆的叫賣聲、列車關門的提示音效,彷彿從誕生之初就跟這座城市融為一體,一直跟這裏同呼同吸。小時候聽老師講粵語有九聲,聽它的來處、歷史,懵懵懂懂的,只知用粵語讀詩較易找到押韻的位置,直到長大讀音韻、嘗試用粵語填詞,才發現它是一門學問。到後來讀香港研究,耳濡目染下也開始看一些哥哥(張國榮)的電影,無論是《胭脂扣》、《阿飛正傳》這些經典,還是《風月》、《失業生》這些遺珠。大部分年代相對久遠,較難找到高清版,好不容易找到高清,卻聽到寧采臣(《倩女幽魂》)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粵語和香港電影有種無法切割的聯繫,對我而言換了一種語言就是缺失。輾轉發現某個網站有人定期更新哥哥的電影資源,滿心歡喜地打開,耳邊縈繞的是哥哥低沉的聲音,看了一會兒,看到彈幕從討論劇情到「他在講什麼啊」、「我看不懂誒」,才發現電影的字幕是胡亂配上的,大部分時候都與劇情無關。我想起自己看沒有字幕的韓劇時的焦躁感,然後無比慶幸我是一個會講粵語的香港人——我生在擁有張國榮光影的這座城,仍然會講地道的粵語、知道它的美。


錯得自然 學得生動

【學府點滴】品味粵語●盧映璇、張靜琳、顏丹敏、鍾展康

●暨南大學  張靜琳

作為一個在香港出生且接受了十二年免費教育的本地人,我好像從來沒有認真學習過廣東話。小時候熱衷於模仿父母的用詞和語氣,所以有些詞彙至今我都不知道正確的寫法和讀法是什麼,也許這些年都讀錯了,但卻一直都錯得挺自然的,感覺身邊不少人都和我犯着同樣的錯誤。長大後在學校更是學不到有粵語特色的詞彙,口語化的寫作總是被老師指責不正統。唯一算得上學習粵語的時刻也許就是在聖誕派對上同學們圍坐在課室裏一起看周星馳的電影,諸如「遴迍」、「有輘輷」、「曬冷」等等字眼在後來與同學的日常對話中也常用到,有些很有趣的說法如「吹你唔漲,掹你唔長」也是與同學開玩笑時會說的。這些話我不是從電影裏學的,更多是聽老一輩的人對話時才明白用法和意思,只是後來生活裏不常用才有所忘卻,而電影能幫助我重溫這些有人情味的廣東話。在我看來,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粵語往往是先知道意思和讀音,最後再學習如何寫,因此,自己發的讀音與別人不同而產生拗撬或鬧出笑話是常有的事,但這樣反而能增加我們生活的樂趣。

我覺得粵語是一個實用性很強也很有趣生動的語言。正因為它往往是多變且富有創意的,很多詞語創造的靈感源於生活,使得廣東話讓人感到親切,也有不刻意為之的美感。


粵語特色小談

【學府點滴】品味粵語●盧映璇、張靜琳、顏丹敏、鍾展康

●暨南大學  顏丹敏

我雖非粵語家庭出身,但深圳長大、廣州求學的經歷讓我能夠以「門外漢」的身份近距離地感知粵語,故就生活中感觸最深的三點來談談粵語的特色。

一是粵語特有字詞的書面使用。新造、借音以及完全無法根據普通話習慣與漢字義猜測意思的粵語詞彙,讓粵語白話文如同文字版的「加密通話」。一旦解密,即使只知小小一角,也深感用粵語字詞來表達,才夠味!

二是聲調多。粵語的九聲六調對不太能找着「調」的我來說有些抽象,我更多地從粵語歌曲來感知聲調,更豐富的粵語聲調能更大程度地與音樂相協調,讓歌曲更富層次,更具韻味。

三是多元。無論是橫看粵語輻射之廣、分支之多,還是縱觀各地粵語的演變,對外來詞的吸收,都足見粵語的多元、包容與開放。但在生活與網絡中,口音論「高低」的現象並不少見,甚至衍生出「粵語警察」、「粵語鄙視鏈」,「高」者不屑,「低」者不願,學習者望而卻步,反都將粵語收起。粵語分支的龐大、複雜與多元正是粵語強大生命力的生動呈現。每一個地方的粵語都是各自地域、歷史、文化積澱與演變的「活化石」,承載歷史、映照現在、遠觀未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想只有彼此尊重、求同存異,方能讓粵語生生不息。


粵語充滿在街頭

【學府點滴】品味粵語●盧映璇、張靜琳、顏丹敏、鍾展康

●保良局羅傑承(一九八三)中學  鍾展康

「死火啦!依家落雨,屋企啲衫重未收添!」「該煨囉,我冇帶遮呀,點算好?」三姑六婆在茶餐廳裏喧鬧,語氣抑揚頓挫,句子中的重音鏗鏘有力又不失自然。

香港不啻以美食之都聞名,也以粵語的盛行而為人知曉,又即是「廣東話」。粵語不似國語只有四種音調,又不似英語單由字母的組砌而發音。只有粵語卓然獨立,有九種音調的同時,發音亦會隨詞組的配搭而有所改變;由九音所產生的高低起伏及其複雜的變化,造就了粵語的多樣。

粵語是水的萬化。細水長流,就如平聲、上聲般柔和而順暢;波濤洶湧,就如去聲、入聲般踏實而肯定。誦說粵語宛如詠唱音色驟變的旋律,不同形式的表達又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是粵語引人入勝之處;也就成就了粵語難學之處。

在全球七十億人裏,能夠說上流利粵語的人絕對不超過一億人。足以慶幸的是,我身為香港人,對於能以粵語作為母語而倍感自豪。一言一語,粵語充滿在街頭小巷,轉角處老闆大喊:「菠蘿包賣晒啦!聽日再嚟過啦!」粵語也滲透着香港獨有的人情味。

粵語猶如港式奶茶,啜過一口,茶香奶味就會滲進舌尖,讓人意猶未盡;儘管最後喝盡了一杯,那韻味仍會殘存於口腔裏。

只要粵語一息尚存,就會生生不息;繼續其故事下去——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