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綠蔭】■ 近鄉情怯 ●胡燕青、對抗能力 ●張欣、永恆的一瞬 ●風歌

分享

近鄉情怯 ●胡燕青

中國的文學史是包容的,即使說到人品很差的作家也不因人廢言。唐初的沈佺期和宋之問,史稱「沈宋」。因為近體詩規格發展到他們手上,幾乎定調了。《新唐書》說他們還寫了很多歌功頌德的「應制詩」,且都做過諂媚或賄賂奸佞小人等壞事,後人恥其言行。

《新唐書》寫宋之問的八百多字,大都在罵他,不過也告訴我們他本是個天才少年,大概二十歲就已得武則天的賞識。並且「偉儀貌,雄於辯」,後來唐中宗把他一貶再貶,他來到浙江紹興做越州長史,即地方官的秘書。唐睿宗即位,更恨他狡猾險惡,再把他貶到廣東省去。

今天廣東省真正富可敵國,但當時嶺南地區乃「蠻荒」之地。長安人大都有「恐南症」,認為只要在南方呼吸或喝水,必定會病倒甚至死去。因此有傳宋之問從貶地逃至襄陽,再從那兒逃回洛陽,過程中需要渡過漢江,因而得出了這首名為〈渡漢江〉的名詩: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詩裏的「怯」,不知內容指什麼。怕被人看見他北回?怕家鄉的人不認他?總之,「近鄉情怯」成了國人都懂的成語,這個「怯」正是用來做填充題的那個洞洞。回鄉時,有人會覺得羞愧,有人會覺得內疚,有人會覺得自己老得面目全非,有人會不敢見某個他開罪過的親友。這首詩非常易懂,不是《新唐書》說的「靡麗」、「錦繡」,而是具體、深刻而真誠的。

可是,《新唐書》沒提此事,反而說,他和一個皇親因太過腐敗而被處死於桂林。是以有人說此詩不是宋之問寫的。無論怎樣,我們就詩論詩,這個作品非常有效地表達出「客旅」的處境和感情。首句描述陌生可怕的空間和它帶來的焦慮、牽掛,一下筆張力盡顯,第二行寫時間在客旅期間變得漫長難熬:只不過半年,就要用上兩個動詞(「經」、「歷」),再加上這個「復」字,有力地強調了他天天都活在痛苦之中。第三句是虛寫,用上了形容詞「怯」,讓人先猜想「怯」的因由,而「怯」的具體表現就是「不敢問」,用筆大刀闊斧,情感卻藕斷絲連。我覺得此詩實在寫得極好,不僅精準有度,樸素自然,感情體會深刻獨到,還留給讀者參與的空間,甚是耐讀。

(作者為香港作家。)


對抗能力 ●張 欣

生活本身就是骨感、無奈,就是你需要什麼就沒有什麼。

比如我們辛苦為文你們就說是爛雞湯,那我今天就寫點茅台。什麼是對抗能力呢?就是你對現狀極端不滿幾乎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那就不是一個認知問題,大道理小道理根本不起作用,因為人性是很頑強的,有人從小吃傷了南瓜,無論多有營養一輩子都不再吃南瓜就是明證。所以不要講道理。

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對抗力。

有一個朋友在藥房工作,每天都是對着藥瓶子擺藥發藥很煩,但是他每逢周日會去自主的小樂隊吹小號(在家也不能吹鄰居會煩),我的朋友許石林就是去文化館唱京戲,噢噢噢的拖腔拿調,他的優點就是比較達觀。

有的人是讀書寫詩,有的學崑曲,有的是旅遊或者做菜、烘焙。

把愛好變成對抗力肯定是一個辦法。

我有個朋友她媽媽就是愛抱怨認為全家人都對不起她,我的這個朋友絕對不講道理,直接帶媽媽外出遊玩,去五星級酒店享受美食與服務,她媽媽就比以前心平氣和多了。

所以,把自己的生活質量提高一個台階也可以加強對抗力,因為你會覺得如果我不辛苦工作就沒有眼前的一切。

有朋友說,我也每周去合唱團唱歌啊,也沒有任何經濟負擔,可是還是深陷現實的泥潭拔不出來,內心有着深深的厭惡感,但是又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逃離。這種情況就是你的對抗力太弱了,無法招架對現實的巨大不滿,也是許多人荒廢了自己的重要原因。就是如果刷刷手機,看看熱鬧吃吃瓜,再跑到別人的生活裏混一混時間也是好打發的,但是通常結果是更深的埋怨和虛空,感覺時間如細沙般流失,自己仍舊兩手空空。

這個情況就必須找到深層次的目標,你看沈從文研究服飾,他那麼愛文學又那麼有才華但是又不能寫作,這種苦難不可謂不深重。

然而他研究服飾如此博大精深,令專業人士都不得不佩服和感歎他的能力、耐力以及對細節的鑽研。這就是他身上了不起的對抗力,就是你把我碾成灰我也能從中開出花來的能力。

人,就是這樣,沒有人會重視你憐惜你,共情於你內心深處的悲傷。別作夢了,沒有。只有自己摸索着找到出路,然後用比工作辛苦百倍的努力走下去,一直走一直走,才能真的不介意眼前的苟且。

(作者為廣州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永恆的一瞬 ●風 歌

鳴蟬嘶嘶
陽光 在搖曳的葉間飛舞
重認柔風
多少年前 窗畔讀書聲
紙筆摩擦之間呼吸着滿眼山野綠影
傳來的微熱香氣
夢想在無限飛翔

白雲下無限生趣
踏上高樓作為師者
聽着操場上的嬉戲喧嘩
共鳴的青春
河岸遠映 簾外晴空
純粹初心 激情高昂

緣份 是你我約定的——是非題?
荔枝園內 星空巴士
銀光手環 一雙說永遠
長洲咖啡 南丫島豆腐花
日記簿上留下可愛

九份山城 十份幸福
鐵軌 升着良願天燈
密密麻麻 真心訴說
火心熾熱 盼神看顧

徘徊於一瞬
與永恆的
那些年

(作者為香港青年詩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碩士。)

【文化綠蔭】■ 近鄉情怯 ●胡燕青、對抗能力 ●張欣、永恆的一瞬 ●風歌
圖:潘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