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綠蔭】■

分享

白沙湖 ——南疆之旅一 ●胡燕青

白沙湖,三千多公尺的一片透明藍。清淨如鏡,純潔如雲。遊人若鯽不傷其通透,離合無常難擾其安舒。與驚嘆的行客完全分割,與喧嘩的大媽徹底無關。沙子白而細,滑入湖中,忘了自己原是小石子、甚至大石頭,他們雍容地迎接澄澈的大局。遠看其貌而不知是水,近觀其身而不信是山。山水之間的,我們稱為倒影。倒影沉靜,用幾乎看不見的水紋說話。虛幻和真實彼此供應,互相支取,裏面沒有謊言。帕米爾高原保護着這組合的美。白沙湖喜歡難倒畫家。

世人來去,朝代興衰,昔日的汗血寶馬和他的少年騎士仰起頭來,只見時代飛流,生生不息。今日的他遠想阿富汗的外敵駕了飛機倉皇撤退,空中丟下了幾個人。他搖搖頭,回首招來一輛鋪滿了花朵的轎車,從那不稱寶馬的寶馬,新娘穿着高跟鞋走下來,在湖色的照耀下走向他。他拉起她的手,小心翼翼,如同捧着湖水。他不是過客,乃是百分百的歸人,土生土長的哈薩克族中國人。俯仰之間,又一批遊人走過。而他倆卻在此停下,組織家庭,結合為一,生養眾多。在這個打卡的小點上,他們要開一家小店,賣幾十塊錢的和田玉以及半透光的軟糯烤玉米。有時還賣酸奶和雞蛋,直到天荒地老。太平日子沒有英雄,卻有幸福。

新疆有無際的沙,也有設限的湖。沙多而湖少,但新疆的湖特別美。他們在鹽鹼地裏開魚塘,在驕陽似火的熱沙塵上產電能。他們用秋日金黃的胡楊呼喚過客,用丹霞七色的峽谷留住風聲。有人誤以為新疆太乾產不出水果。我來了,就只知道吃水果。新疆有多種自己的語言,清脆鄉音就像那個湖,不會離開,只會目送那些口音複雜的遊人消失於暮色。旅遊巴裏面的手機載荷着各種美麗的照片,而新疆人一點也不羨慕。他們擁有那個倒影,他們就是那個山、那個湖。只見夫妻倆收拾好攤子,回家做飯。他們的目標是孩子均考上大學,讓村人歌舞歡慶、全鎮結綵張燈。

湖水是包容的,率直的,夜裏星月爭輝之時,沙子繼續忘記自己曾是大石頭,他選擇越變越小,以保持流動,同心進入山水之中明日的風景。

(作者為香港作家。)

一百年前的《英語指南》 ●林中英

家中有些長輩舊書,收拾中找出一本「甩皮甩骨」的《英語指南》。在一九四七年由香港書業公會第三十二次再版。此書由黃履卿輯譯。關於黃氏生平以及此書在哪年初版,我無從了解,僅從書中所刊的說明得知﹕黃履卿老先生已於二十年(即一九二七年)通過法律手續將此書的版權讓與香港書業公會,發售權利概歸公會所有。倘有翻刻假冒,私印私售,定送官嚴究;對報訊公會者,經法官審訊成案,即謝花紅,為通用港紙二百大元。

黃履卿在自敘中寫道:「方今五洲交通華洋和會交涉之事日益繁貿易之途日益廣果欲折衝樽俎制勝闤闠苟未通達其語言文字遽逞一己之才智以求有成是烏乎可」,故此他用兩年時間輯譯成《英語指南》,凡市場買賣、社會交涉、人事應對等通用的詞語,「幾於應有盡有」。從這本書出版後到一九四七年已印製三十二版,可看出廣受歡迎的程度,能助人助國,亦無負著書人的宏願了。

在科技先進、資訊發達、傳播廣泛的今天,看到書中每個詞語、句子注上粵音以助掌握語言的學習方法實在有點好笑,但百年前教育不普及,外語學習更是不興,注音有助於學習上手。將廚子「Cook」,注為粵音「曲」,達百分之九十五準確;「Steward」,注音為「士挑屈」,也有百分之八十吧;「English」,注音「英忌利樹」,念快一點把字音連起來也使人明白,但「Sevant boy」,注音為「沙墳杯」,就不知何所云了。當年上海的「洋涇浜」英語都是這樣,說的大膽說,聽的需要聽,便粗淺地溝通起來。

這個歷史過程真不好笑。其實自己在中文小學念三年級便開始經歷,那年才初學英語,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怎麼念也記不全;字母的大楷小楷大草小草「copy book」,寫了好幾年。一星期七天、一年十二個月,也用注粵音方法。那時還未學習使用音標,就算查字典都沒用。到了很久的後來,頗感錄音機的「複讀」功能對學唱歌學語言功德無量,何況現在更有翻譯神器、智能聊天神器……是餡餅從天上降下來了。

曾是學習良本的《英語指南》在今天用不上了,但值得好好保存。學習條件這麼優越,我學好了嗎?

(作者為澳門筆會會長。)

【文化綠蔭】■
黃履卿輯譯《英語指南》。(林中英提供)

啞背瘋 ●朱少璋

從前望文生義,誤以為《啞背瘋》的「瘋」是指「瘋癲」。後來才知道「瘋」指的是「風癱」。《正字通.疒部》:「癱,風癱,筋脈拘急,麻痺不仁。」

「獨腳戲」《啞背瘋》演的是啞漢背着下半身癱瘓的姑娘。一名演員上身穿戴女裝服飾,下身則穿男裝。道具使用上,演員在腰後裝一對當作女子下肢的假腿,腰前則裝上穿戴男子服飾的假上半身。表演時,演員一心二用:上半身是不良於行的姑娘,下半身是啞漢的雙腿。演員的腳步要老成穩重,雙手動作以及面部表情則要活潑輕快。翁偶虹說「一叟背一癱婦,行乞於傅祥之門」的故事,坊間刻本《目蓮傳奇》均有記載,上演時「先上『四花子,唱蓮花落』。再上『一人扮兩人』」。

《啞背瘋》包含與男、女、老、少相關的快、慢、剛、柔、輕、重、動、靜等變化,演員配合道具一人同時分飾兩角,連唱帶做,上下半身配合得好的話,演出令人拍案叫絕。但看戲在看技術以外,還看感情。有趣的是,啞漢和姑娘的關係不同,就會折射出不同的感情。如果設定的是夫妻關係,則相濡以沫,不離不棄;設定的是父女關係,則舐犢情深,相依為命;若是兄妹關係,則血濃於水,患難相扶。劇情方面,既可以演災荒之年離鄉逃荒,也可以演閒遊郊野觀賞風光;可以悲亦可以喜。

當然,人物設定也非定要一啞一癱,設定改為一個不愛講話的背着一個口齒伶俐的,也可以「自圓其戲」。《射鵰英雄傳》第二十九回郭靖背着受重傷的黃蓉找一燈大師治傷的一節,只要改動一下原著的對白——不讓郭靖答話——這段「獨腳戲」相信可以演得成。話說黃蓉伏在郭靖背上笑道:「靖哥哥,依他說,咱們也別來求醫啦。反正人人都是要死的,治好了,都變作土!治不好,都變作土!活,你背着我!死,你背着我!眼前奇景無數,就算治不好,也不枉了一場奔波。」別忘記:演員在交代黃蓉對白的同時,還要以各式步姿表現出郭靖背着愛人攀山越嶺涉水越澗的劇情。原著中還有黃蓉在郭靖頭頸中輕輕吹氣的浪漫細節——演員向道具假人吹氣,虛實處端看演技如何發揮。

(作者為香港作家。)

商業才是最溫暖的 ●張  欣

金錢是萬惡之源,主要是指它強大的吸引力像磁鐵一樣,讓人身不由己。由此而產生的輕商意識,可謂源遠流長,似乎講錢就是無品的同義詞。

果真如此嗎?當然不是。

我有一個朋友的媽媽要過八十大壽,全權叫她辦理,但她非常不想大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大家發現沒有,如今請人是個巨大的難題,勞動誰的大駕都是人情。主要是現代人應付自己那攤事都身心俱疲,這樣的場合要送禮要說客氣話,誰都覺得是個負累。但是反過來說,對於媽媽只說我愛你,你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媽媽也很難高興起來,對不對?

結果還是辦了起來,餐廳一訂,房間一布置(彩帶加氣球),酒菜上桌,蛋糕推上來,生日歌響起,媽媽馬上眉開眼笑了。客人可以送小禮品可以送鮮花,相近的朋友可以禮到人不到,皆大歡喜。

這就是商業的溫暖和力量。

我們欠了朋友的人情會說很多感激的話,但是請飯就是高規格,啥都不用說了。我們喜歡一個人會送對方心儀的禮物,不可能只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有的兒子事業有成,送給老爸年輕時夢寐以求的一台老爺車,老爸快樂得直抹眼淚。我們外出帶手信給朋友,表示我心裏一直掛住你,對方會很開心。

這也是商業為我們做到的。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金錢交易嘛,有什麼意義?可是你還能找出比這更有說服力的行為嗎?同時商業也代表着一種平等,你可以很有錢或者很有才華,非常美麗或者幽默有趣。但是我們都沒有免費午餐,都要拿自己有的去換我們希望得到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商業行為,哪怕它是無實物的、虛擬的,或者只是一種情緒價值。

我在生活中常常見到一種人,他們真的很優秀,業務很棒,個人形象也十分正面,他們的問題是:只要我想做的事,你們都是期待已久的吧,一定欣喜若狂吧,肯定全盤接受吧。

然而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因為人只要有訴求就處於被挑選的地位,就是別人說了算,極有可能並不選擇你。你可以高高在上無欲無求,但是只要起心動念,就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和所有,就要接受別人的評判和挑選,才能得到你想得到的。

我們所說的利他,就是商業化思考問題。

你美、有才、正直,甚至有成就有虛名,這些都跟別人沒有關係,如果還想共贏,那我們還有什麼?這才是要想清楚的事。

(作者為廣州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


【意見調查 ‧ 公開徵稿】

《明月灣區》讀者意見調查

香港作家聯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邀約支持,在《明報》增闢《明月灣區》版面及在《明報月刊》增設《明月灣區》文化附冊,希望藉此培養及提高公眾對大灣區文藝文化的關注,推動文藝創作、閱讀及評論的風氣,同時透過開放的討論園地,促進大灣區文藝文化的交流。至今,《明月灣區》面世已一段日子,為求回顧檢討、集思廣益,亟望讀者把您的寶貴意見電郵或郵寄給我們,以供充實內容和改進,謝謝。

1. 您認為通過《明月灣區》平台,是否有助促進大灣區文藝文化發展、增加對相關文學現象的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您對《明月灣區》哪一類文章或欄目最感興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明月灣區》繼續出版,您認為增加哪一方面內容會更吸引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郵:mpmeditor@mingpao.com

郵寄:香港柴灣嘉業街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明報月刊編輯部《明月灣區》編輯收

推廣大灣區文藝  共建《明月灣區》

歡迎各體文學創作投稿,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皆可。

文章字數二千字內,詩歌三十行內。

請把未經發表作品連同作者簡介及聯繫資料電郵至:mpmeditor@mingpao.com,

標題註明《明月灣區》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