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輯】■ 歲月花火 有你共鳴 ——萍兒的情感交響樂

分享


編按:「讀萍兒的詩歌如同經歷一場心靈的旅行,讓讀者在字句之間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透過她的詩,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我,思考存在的意義,並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獲得一絲絲慰藉。」作者深摯評介萍兒新詩集《無色之境》與其詩,加上詩人佳作精選,讓文字、情感、韻律,編織成一首聲色燦美而遼闊的交響樂。

萍兒的情感之歌——讀《無色之境》的遐想 ●彥 火

我在閱讀萍兒的新詩集《無色之境》,香港電台第四台正播放德國音樂家馬勒的《大地之歌》。我自然而然地把這些詩篇與交響樂聯繫在一起。

馬勒並未到過中國,但他讀過中國唐代詩人包括李白的詩,內心的激動如波濤起伏,他刻意要創作這闋《大地之歌》交響樂,交響樂加上唐詩、特別是李白詩歌的元素,令這闋《大地之歌》為之勃然生色。

在馬勒九部半交響樂外,這部《大地之歌》最為膾炙人口。

聽過水藍指揮的新加坡交響樂團演奏的《大地之歌》,女高音梁寧和男高音莫華倫,他們不採用古詩原文馬勒德語歌詞的中譯,而是用保留古音最多的粵語演唱,使人耳目一新。

萍兒的詩集《無色之境》呼應了整個作品的主題。詩集通過詩人的筆觸和言語,描繪了一種抽象的無色之境,暗示了一種超越現實和感官的境界。這種無色之境可能是一種內心的寧靜、思考的空間,或者是一種追求真理和哲學思考的精神領域,這種主題的存在賦予了整個詩集深邃的內涵和思考價值,也許作者要刻意追求禪的意境。如作者的〈把轟烈寫成轟轟烈烈〉所呈現的意向:

用詞牌後的雨滴造一湖春釀
借入夜最後章節的亮光
一株樹木無聲落下
負着星星改寫它的餘生
再前一步
就是天涯
還是那片尖葉
把轟烈寫成轟轟烈烈
把冷夏碎成日落長河
所有往事被賦予了禪
留下淨。
你被月亮牽掛
被虛度喚醒

萍兒的詩作展現了一種清新而含蓄的風格。詩人通過對細節的觀察和對內心感受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和恬淡的氛圍。此外,詩作中透露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視,同時也表達了對人性的思考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這種清新而含蓄的風格給人以一種冥想和思考的空間,使讀者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純淨而美好的存在。詩作〈你是一枚二○二○年中秋的月亮〉中,作者將中秋的月亮比喻為一個特殊的存在,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和對美好時光的嚮往:

被最長情的煙火遇見
與蔓延開來的月色一飲而盡
把我和我的空杯子一併寄給你
世界的鄉愁正緩緩地康復

情感的探索是萍兒詩作中的核心元素。在〈春日七支.第二支〉中,她以「暮色斜/一任花海漫卷」開篇,展現了對於相思的細膩描繪。詩中提到「手握千詞/不敢讀你」,這一句流露出一種深沉的思念與無奈,讓人感受到情感的掙扎。詩人以「震耳欲聾的寂靜」與「滔滔不絕的沉默」形成強烈的對比,展現了愛與失落之間的微妙平衡,讓人不禁想起那些曾經深刻的情感經歷。在這種情感的表達中,萍兒不僅僅是在寫詩,更是在用心靈的筆觸,描繪出人與人之間那份難以言喻的聯結。

詩人在情感的表達上,展現出她對人生的深刻理解與思考。在〈冬日七夜.第三夜〉,她寫道「一些事物失去定義/總想暗喻一條溪流」,這不僅是對生命流逝的感慨,更是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反思。詩句中的「深不可測的靜寂」和「被我們分開」讓人感受到一種無奈的孤獨,彷彿在訴說着每一個人都在尋找那條流淌的溪流,但卻不知何去何從。

萍兒的詩歌中常常透出一種哲學的思考,讓人對生活的本質產生更深的思索。在〈冬日七夜.第七夜〉,她呼喊「我曾站在疼痛的對面與你辯論」,這一句充滿了對存在的疑問與探索。她對「疼痛」的體驗不僅是個人的情感,更是對人們共同經歷的深刻映射。

詩人的詩歌不乏對感情的訴說:「我曾有一段石板路/等你歸來/無法確認靜物的跳動之美」(〈夏日七朵.第三朵〉),這一段話深刻地表達對過去的懷念與期待。石板路的堅硬和漫長,使人感受到等待的艱辛,而「靜物的跳動之美」則暗示了生命的靜默與內心的渴望。詩人通過這樣的表達,讓讀者感受到那份寂寥與遐思,彷彿每個字句都在訴說着一段未曾完結的故事。

我特別喜歡〈冬日七夜〉,她用七個夜晚的描寫,細膩地呈現了情感的起伏與變化。每一夜都是一個獨立的詩篇,卻又彼此交織,形成了一個完成的情感旅程。她寫道:

在越來越寒的秋風中
放下。放下。
無法醒來的,烈馬冬野
就待在夢裏。

這段詩句中,詩人以反覆的「放下」強調了情感的沉重與解脫。她的詩句如同輕柔的風,帶着淡淡的哀傷,讓人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孤獨感與思考的寧靜。

詩人在不同的時間點和情感狀態之間切換,呈現出詩集的多樣性和變化。有時,詩人展現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詰問,表達出對權力和社會弊端的不滿;有時,詩人轉向內心世界,探索個人情感和思想的起伏。這種時間感和情感轉換讓詩集更具層次和豐富性,同時也展現了詩人的多面性和寫作才華。

讀萍兒的詩歌如同經歷一場心靈的旅行,讓讀者在字句之間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透過她的詩,我們得以重新審視自我,思考存在的意義,並在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中獲得一絲絲慰藉。

《無色之境》詩集中的很多詩,如浮雲、溪流,作者善於運用韻律和節奏,使詩句的流動如同音樂般美妙動人。這種音樂性的表達方式使詩作具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給讀者帶來愉悅的感受。作者通過運用押韻、重複和變奏等手法,使詩句的節奏變化多樣,呈現出一種韻律美和動感。

我暗忖,如有一個作曲人把以上所述諸元素加以整合和提煉,大可譜寫成聲色燦美而遼闊的「萍兒版大地之歌」。

(作者為香港散文作家。)

【特 輯】■ 歲月花火 有你共鳴 ——萍兒的情感交響樂
香港詩人萍兒。(萍兒提供)
【特 輯】■ 歲月花火 有你共鳴 ——萍兒的情感交響樂
萍兒的新詩集《無色之境》。(香港作家聯會提供)

●萍 兒

夏日七朵


第一朵

你說我是一株植物
一束被證明的無
所謂綻放
以踩碎
今生給你的詞語存在
剪舊春日
所有明天的決定
都已經太晚


第二朵

是你嗎
那一季夏夢
點亮蒼翠之處
癡迷於
你那一絲微笑
從此
深知一朵花開的力量
千年孤寂


第三朵

從桃紅說起
你早已把自己
交給這片土地
我曾有一段石板路
等你歸來
無法確認靜物的跳動之美
你的畫筆
一場如夢的誦讀

比如葉片 比如蝴蝶
研墨。忘了提筆
我潛入我自己的經年累月
少年還在對岸


第四朵

比你眼中的山水濃烈
繾綣着枝蔓的眉宇
花朵有花朵的故事
隱約有起伏的紋理
盛夏已經長在渡口
一場極夜
在萬語千言與賦予意義之間


第五朵

彷彿要取盡遠山的詩意
等待一場更遼遠的敘述
夢中令人怦然的牧場
我只能從今夜的涼月中出走
風在送風 雨在別雨
喜歡你
手拿着傘
行走於泥濘
和污濁的雨中
虛構一輪圓月吧
五月的盡頭,看花瓣淡淡地落


第六朵

莫名墜入晚星的思緒
你闖進新夏的容顏
剜平時間的靈魂
保留一個傷口恰當的鋒利
以及痛楚
把自己交給靜止的空氣
你是我始終無法等待的綻放
與寂寥的山巒一起
立在思念的橋頭


第七朵

失散的華年
留給秋月
給深愛過的生活
漫捲烈風 催促山雨
舉起杯子
你挺拔的骨骼
並非要向你表達什麼
「你如同憂鬱這個詞。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五月如何消匿
有一個五月
跟隨一簇簇的

  夏
    秋
      冬
與第五季
兀自奔向明媚


秋日七枝


第一枝

以秋日為落幕的皆為風動
我從不正視你眼中的謎
站在你門口的秋神色憂鬱
一片不願意談悲喜的葉子
躍下了鮮明的風骨


第二枝

在想像中描摹
多雨的季節每一片雲層都有名字
走近時群山挪移
接受海風響徹後的長髮及腰
走過無數人次走過的荒蕪
以及搖晃的全部
瞭解萬物的平庸與邊際
甚至聽到愈發光澤的言語
竭力接近天真
這一切都發生在第二枝
空靈的多情
流淌的血脈


第三枝

所有的悲歡
似曾來過
不曾來過
經過山、海
石頭與堅冰,烈日與霜雪
經過反復不曾的生活
執着於凜冽的意義
我們找到珍貴的眼神
閱讀彼此明亮的部分
不同程度的深淺
把寒冷的時光輕輕披上
你說,
都不是第三枝


第四枝

目光曾及
有意無意忽略的美
平分秋事
山高水長
這時的幸福有幾十米深
一公里遠
岸在岸外
風已放手


第五枝

——沒見過你的人不會明瞭

相比於雲霧一直埋沒記憶
我更願意走在鷹的視野中
它。銳利浩茫辨識不了人類的恐懼
八月之末的微涼與鋒芒
誦讀范仲淹,或者李白
走出巍峨廣袤的夜
一種念想被詩句的塵埃攔腰斬斷
記住從秋天開始的虛無你的熱愛


第六枝

秋天也將結束
可是。一些綻放還來不及
一些花兒還在開
我關心
清晨遇到的那片葉子
還疼不疼
更擔心
經過的飛鳥能否最後叫醒黑夜
他們的眼神裏
含着生。活。
轟轟烈烈
誰在喊
誰在忍着劇痛
漫天星斗


第七枝

我的牧歌和羊群,
還有黑駿馬
萬朵雪蓮
可否贖回你的笑容
夜夜聽到
維港的心跳
近了又遠,遠了又近
不知道 如何
遠了又近,近了又遠
如何
阻止自己的第一行詩


(作者為香港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