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分享

距離端午節尚有一個月,但在大灣區已經開始進入熱鬧的活動期,其中最耀眼的主角便是龍舟。

做龍舟的師傅通宵達旦製作龍舟,龍舟隊員加緊訓練準備參賽,在大灣區的水鄉,處處可聞龍舟鼓響。這個期間一旦見到東莞、佛山等地人,定會盛邀你去觀看「扒龍舟」。

東莞石碣鎮劉屋村的龍舟隊員阿添說:「龍舟賽在東莞熱鬧過做新年,比賽當天人山人海。」成百上千年的傳統習俗延續至今,如此盛景,怎能錯過!

採訪:駱丹
編輯:鄭會強
攝影:邱柱東
製作:WAW Creation


觀看一場龍舟賽,有許多趣味在裏面。

開賽前的儀式、船的大小形狀、參賽隊伍的特色,甚至是岸上居民呼聲四起、加油打氣的狀態,都是風景。

要想取得好成績,龍舟質量是不是首要條件?細心觀察會發現,龍舟靠近龍頭的位置,大多數會用紅漆或白漆寫上出產地。順着這條線索,我們找到了東莞中堂的馬瀝龍船廠。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2023年東莞望牛墩鎮端午龍舟競渡氣氛熱烈

中堂製龍舟入選非遺 香港也在用

中堂龍舟製作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遠近聞名,2008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是「大頭龍」,主要材料為松木、杉木,龍頭高高仰起,舟身細長,可乘划手五十餘人。馬瀝龍船廠是中堂四大製造工廠之一,有將近百餘年的歷史,老闆勞權已經是第三代傳人了,其父勞志華在珠三角,甚至香港龍舟界都小有名氣,目前香港八九成船都是出自勞氏父子之手,從他開始從事龍船行業至今,製作過近千條龍舟,經驗豐富。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勞氏一鳴驚人

勞氏從佛山來到東莞,由於來到東莞的第一條船就本村人「扒」,摘得冠軍,由此一鳴驚人。

「大家都是追着我爸爸這個人來的,而不是這間廠。」勞權說。分析受認可的原因,勞權說,每次扒龍舟之後,行家們會討論研究各家船之工藝,「可能是和其他廠對比之後,船的速度比較快,很好扒,才積累了好口碑。」

臨近端午節,馬瀝龍船廠進入最為繁忙的階段,勞權和師傅們每天8點開工,工作12個小時收工,「仲有兩三個後生仔做通宵」,平均10位師傅10天做一條船,比較辛苦。

龍舟製作的工藝流程較複雜,從選底骨開始,直到開龍口裝龍頭等,需要十幾個步驟。雖然進入機械製作的時代,但仍然保留大量的手工製作技術。

保留大量手工技術  訂單新年已爆滿

今年春節前,馬瀝龍船廠訂單已經爆滿,最後接單30條船,其中有東莞船、廣州船和香港船。勞權透露,這個數量已是上限,各地船長短不同耗時各異,例如香港船相對短,約20米,訂做需時10天左右;東莞船30幾米,需時15日;廣州船43.8米,則需更久時間。除了長度,寬度和款式也有區別。但每隻船差之毫釐,就會謬之千里。


龍舟月活動豐富

龍船快 人佔七分

正如勞權所說,快,船佔三分,人佔七分。聯絡到阿添已經是夜晚九點多了,他說因為要備賽,每晚收工後要去訓練,所以比較忙。

在東莞有句俗語叫「農曆四月八,龍船到處挖」。來源於以前扒松木龍,從農曆四月初八開始「起龍船」。由於氣候濕熱,當地先民為防止船身腐壞,每年龍舟節日過後會將龍舟沉埋到河泥之中,以防止船體腐壞。龍舟賽來臨前,下水「起龍」亦需要配合隆重的祭祀儀式,每一個環節都十分考究。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各地龍舟尺寸要求、製作耗時長短不同,馬瀝龍船廠每年大約接單30艘。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大頭龍」是東莞中堂製作的龍舟特色之一

先村賽後鎮賽 以老帶新

阿添說,今年石碣鎮是農曆五月十八比賽。由於距離上一次比賽有14年之久,所以今年鎮上每條村都很重視,大部分提前兩個月就開始訓練,訓練時間因村情況而定。而在鎮賽之前,村內會先舉辦村小組比賽,阿添所在的劉屋村會分成10個村民小組比賽,共計12條龍舟,每條龍舟有12名隊員。參賽的龍舟是根據每條村的人數實際情況和風俗傳統去制定龍舟比賽的規模。鎮比賽則以村委會為單位,大約需有58人參加,所用到的龍舟是東莞傳統龍舟。阿添介紹說,現時隊員平均年齡為25-45歲,老將帶新將,一代傳承一代。「幾十年後就到我哋呢屆年輕人帶後生仔扒龍船。」阿添是目前隊員中最年輕的一位。

在採訪中發現,阿添很少講「賽龍舟」,取而代之的是「扒標」、「趁景」。這是東莞傳統龍舟活動的兩種形式,前者指的是有組織的龍舟比賽,即龍舟競渡;後者指的是各鎮街輪流舉行龍舟巡遊、互訪的活動。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馬瀝龍船廠的師傅們在加緊製作龍舟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馬瀝龍船廠製船技藝已傳承三代,第三代傳人勞權更樂於創新。

競渡以外的民俗活動

東莞龍舟月的民俗活動內容豐富,看龍舟,還可以嚐一嚐龍舟飯和龍舟餅。龍舟飯是有村莊統一煮派,特色是飯菜合一,將烹飪好的菜拌入飯中,無論是不是村中人,均可隨到隨吃,免費享用。

舊時龍舟餅是為了充飢而隨身攜帶的廣式糕點,今日龍舟餅也被賦予美好的祝願之寓意,如果小孩子吃了龍舟隊員派發的龍舟餅則會茁壯成長。除此之外,洗龍舟水和唱龍舟歌亦是當地饒有趣味的活動。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龍舟製作工藝流程較複雜,從選底骨、起底、起水、打水平、轉水、做大旁、做橫檔、做座板、安龍腸、加固中腸、上桐油灰刨光、塗清漆等十幾道工序。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

出行提提你

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龍舟競渡的盛景,有云:「廣中龍船,惟東莞最盛,自五月朔至晦,鄉鄉有之。」

現下東莞即將進入長達一個多月的「龍舟時間」,直到6月底前都有機會觀看龍舟比賽。阿添提醒,有興趣前來觀賽的遊客,在不熟悉當地的情況下,應留意以下事宜:

.建議提前在比賽場地周邊訂好酒店。因為比賽當日會有交通管制,確保順利抵達比賽場地。

.吃完早餐就自行前往比賽場地觀看比賽。出發前一定要做好防曬,個人財物要妥善保管,而且盡量不要帶太多東西。

.要尊重當地風俗傳統,如果遇到龍舟停靠在岸邊,一定不要隨意觸摸,也不要走上龍舟拍照,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麻煩。

從地圖所見,東莞河涌水道縱橫密布,入江口堆積大大小小的沙洲,境內沙田、中堂、萬江、道滘、洪梅等地是東莞的水鄉一帶。今年的東莞龍舟賽以鎮為單位,其中石碣鎮是比賽,相對激情,其他鎮都是以遊龍趁景為主,至今只有中堂尚未公布是比賽還是趁景。

【遊走大灣區】東莞將踏「龍舟時間」「製龍」、「起龍」、「扒標」、「趁景」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