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近年銳意「搶人才」,先後推出多項人才輸入計劃,去年更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援。根據勞福局和入境處資料,2024年首10個月內,共獲批12萬宗申請,約7.5萬名18歲以下受養人隨同獲批人才抵港。記者向人才辦代表了解其教育支援,也訪問了兩間中學的師生,談談其收生政策及插班生學習體驗。
文、圖:陳詠琪
熱愛商科 中山新生立志做老闆
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下稱劉皇發中學)中四學生羅曉亮來自廣東中山,與很多內地插班生一樣,他認為內地學業壓抑,而香港教育較輕鬆,活動多元化:「第一日上學老師已主動『找上門』,關心我的適應情况,覺得很感動。第一課體育堂,老師問我有沒有打籃球,更邀請我加入籃球校隊,有機會代表學校打學界比賽,第一年就打到16強,非常難忘。」
香港文憑試是國際認可的考試,學生可以自由選科,絕對是香港教育其中一個優勢。羅曉亮說,他在內地的時候已經很喜歡經濟學,來香港時發現高中課程可以選擇商科,因此非常驚喜:「我很喜歡商業相關的新聞,平日也會看影片,聽聽商人的成功之道。大學也希望修讀經濟,希望日後做『波士』。」
助理校長曾志勳指出,很多內地插班生都十分優秀,學習刻苦,且性格主動,有上進心:「一般內地生的目標都很清晰,例如羅曉亮面試就說自己要做老闆,很清楚自己要什麼;蘇依曼則非常活潑,多才多藝。這些特質是出眾的,才華也正是學校需要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希望加以栽培。」
潮汕優生多才藝笑稱「全級是朋友」
中六的蘇依曼曾代表學校參加朗誦、演講和徵文比賽,更參加由香港中文大學舉辦的數學英才課程,可說是插班生中的資優生。兩年前從廣東潮汕來港,並插班到劉皇發中學的她笑說:「表弟也是這裏的學生,最初告訴我學校有很多交流團,還會送免費主題樂園門票,我也想去呢!」後來得知學校有很多課外活動選擇,令她堅定選擇入讀。「兩年過去,我與同學相處很好,全級都是我的朋友。」她補充。
學校另一個特色是初中部分學科用英文教學,蘇依曼坦言這是來港學習的一大挑戰,慶幸學校有很多措施支援。除教育局的支援外,學校也因應插班生需要,運用校本資源提供幫助,包括粵語班、英文班、禮儀班、課後補習及操卷班等。學校還有不少「貼心」的活動,例如考試前邀請老師相伴溫習,還有鼓勵同學多讀書、提升學習動力的計劃,讀滿指定時數可以換取書券及主題樂園門票。
校長陳慧韵補充,每周五午飯後,學生可參加不同活動,中一參加制服團隊,中二中三可在16個不同項目中挑選興趣班;高中則會上應用學習課程及證書課程,還有一系列職涯規劃及拔尖補底課程,協助他們備戰文憑試。除了政府津貼外,學校近年得老師及外界人士協助,獲得不少額外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方面的活動。陳慧韵校長形容,學校將每一分資源都用在學生身上,甚至比直資中學「更直資」。
香港教育正面 深圳男生變自信開朗
根據勞福局和入境處資料,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獲批來港人士中,約7.5萬人已經到港,當中約3.4萬人是高才通人才,超過九成來自內地。培英中學中五學生馬馳驍就是其中一人。他分享,內地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機會很少,連課後踢球的時間也沒有。因此,培英中學免費的多元化課後活動令他眼前一亮。周一參加辯論,周三學做記者,其他日子則補習英文及數學。
他認為,內地學業壓力巨大,功課量是香港的3倍至5倍:「生活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好像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拿不到想要的成果,有時候也感到很絕望。」來自深圳的他更喜歡香港學校的上課模式及氛圍,特別是課堂可以「動手做」,也可以使用平板電腦查資料,部分課堂設小班教學,有問題可以直接向老師發問。
儘管只來港學習7個月,家人、朋友都能看出他的改變:「多了很多自由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視野拓闊了,學業壓力小了。我覺得香港的教育制度十分正面,不會打壓,即使有時你做得不太好,老師也不會批評,更多的是鼓勵。從前我是內向的人,現在變得開朗、自信多了,溝通能力也變強。」
校長陳俊賢指出,香港學生視野較闊,頭腦靈活;相反內地生優點是向學心較重,守規矩。雙方各有優勢,應該互相學習。他強調,學校對插班生的態度一視同仁,「貴精不貴多」:「我們不是追求量,而是追求質。我希望插班生的加入能提升學校的水平,對整個學習氛圍有正面影響,能與原校學生一同努力,一同進步,一同進大學。」
他舉例,招收了一名美術出眾的學生,不單能感染身邊同學喜歡美術,也能幫忙設計壁畫,展現才能;又例如去年學生會會長也是內地生,與香港學生互補不足。內地插班生更主動要求學校加開溫習房,讓他們放學後留校讀書。他說:「內地生帶起我校的學習風氣,他們的溫習訴求很強,溫習房經常爆滿。我們也特別聘請4名晚課導師,為同學解答疑難。」校長還自掏腰包在溫習房放置小零食,十分貼心。
插班需求有增無減 學校積極應對
陳俊賢校長透露自人才計劃開始以來,接獲約800份申請,招收了近100名插班生,其中高才通子女約佔一半。他認為需求只會有增無減:「為了小朋友更好的發展,家長會為子女選學校絞盡腦汁。有些人選擇以人才計劃來香港,與香港家長希望移民,或搬去心儀校網的地區居住是一樣的。現在這班『先頭部隊』在香港的學習情况理想,相信家長將口碑傳出去,將會有更多學生有意來港學習。」
插班生集中在中一及中四級,陳校長解釋這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插班生能與其他同學一起重新適應新的課程、重新認識新朋友,因此時間點最為合適。他補充,學校會靈活處理大量插班生申請,會分階段進行中英數筆試。通過考核會進行面試,了解學生的態度及升學期望等,同時會安排參觀校園。
劉皇發中學的情况類似,過去1年多,共收到約1400份插班生申請。學校亦開放網頁滾動錄取,高峰期每星期辦入學考試,再由老師們在空堂期間面試。校長陳慧韵坦言,學校現時沒有收生壓力,招收插班生是未雨綢繆之舉:「我們看到油尖旺區人口預測數字,發現生源愈來愈少,12年後甚至到達重災水平,因此不能坐而待斃。這些優秀的插班生正好幫助我們擴大生源,維持學生質素。」
人才辦及學界大力支持教育展
人才服務辦公室自去年10月成立以來,接獲不少查詢,發現子女教育是人才選擇來港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人才辦總監劉鎮漢重申,香港學位足夠,人才子女一定「有書讀」:「香港學校沒有好或不好,其實間間都好,只是制度、教學特色及理念不同而已。」今年年初至今,人才辦已聯同合作伙伴舉辦了4場主題研討會,涵蓋本地教育制度、幼兒教育、中學課程及學涯發展規劃,逾百人才出席,亦有數千人於網上觀看。
不少家長反映網上求學資訊繁雜,難辨真假,有些人甚至會找中介公司協助申請人才簽證。劉鎮漢提醒,應該從官方渠道獲取資訊,建議家長自行衡量是否有需要尋求中介幫忙:「網上資訊不一定準確,往往令家長更加混亂。人才辦網站刊載本地教育及升學資訊,相關文章設有超連結至香港中小學名單,家長可以放心使用。」
第一手資訊及實質交流機會,對人才家長來說十分重要。人才辦致力參與及協辦教育界的展覽與活動,包括12月中將參與兩場雲集近450所本地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教育展,介紹人才辦的支援服務,並解答參加者的查詢。劉鎮漢鼓勵人才家長把握機會親身參與,又希望教育展未來成為年度恆常活動,為人才家長提供寶貴的教育資訊。
培英中學及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將參與「(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培英中學陳俊賢校長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讓內地家長認識香港不同的學校,並近距離與教職員交流:「教育展的好處就是可以親身與老師,甚至現任學生的家長聊天,了解學校實際情况,看到老師關愛且具親和力的一面,也能感受學校的風氣及正能量,這都是網上資訊反映不到的。」
劉皇發中學校長陳慧韵認為,香港教育十分出色,考試制度具彈性,能訓練學生的國際視野,因此視來港讀書為跳板是不錯的選擇。她建議:「如果你追求的是成績,就選『純讀書』的學校;如果希望入讀心儀大學,則可以着重學校過往的大學入學比率;不太大競爭,則可選擇成績中等,同時重視學生全人發展及品格健康的學校。」
(大灣區)香港學校教育展
(GBA) HONG KONG SCHOOLS EXPO
日期:2024年12月13至15日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5:00
地點:亞洲國際博覽館3號及6號館
活動重點:約360間學校參與,首次涵蓋幼稚園和高等院校參展‧部分學校提供即場面試‧設一系列主題講座及一站式電子報名平台,方便家長報讀心儀學校
2024香港聖公會教育展
日期:2024年12月14至15日
時間:(14日)早上10時至下午7時、(15日)早上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1A
活動重點:超過140間聖公會屬校及旗下單位參展‧設有講座、校長分享、學生表演及學習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