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人在大灣區工作日漸普遍,中港兩邊走料變成常態,但若想在內地或大灣區長居工作,個人意外或醫療保障可有什麼選擇?如果往來內地時間較短,不妨考慮購買「中國醫療卡」,主要是為持有人提供入住內地醫院時墊支按金,及一些緊急醫療運送服務,人日一並不包括住院及手術的費用。醫療卡較適用於旅遊和短暫居留,若是長期移居,有需要用到內地的住院醫療服務,或在內地醫院治療長期病患,最好的選擇是購買一份獨立的醫療保,否則便需自行應付住院及手術的開支。
大灣區城市之間雖然一衣帶水,但是法制政策上也有相異之處,還有多個地方監管轄區。市面上的大灣區保險種類不多,常往來中港的讀者,最好首先有一張醫療卡旁身,因為可以提供海外住院按金墊支服務。但有關金額未必足夠住院及醫療開支,故醫療保險及醫療卡一樣要齊備。
大灣區醫保 保障100種危疾
2020年有保險公司推出特別為大灣區而設的保險,11月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身保險產品有關工作的通知》,是為大灣區跨境保險定下一些框架。之後橫琴人壽保險推出「橫琴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疾病保險(A/B款)」計劃,是經廣東銀保監備案的首個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產品。該產品在提供重疾、中度疾病、輕症、豁免保費及身故等保障基礎上,還將針對高發疾病、特定疾病等提供特色保障,並聯合專業機構開展家庭醫生、重疾「綠色通道」、旅行醫療救援、海外問診等服務。這次推出的大灣區重疾保險一共有兩款:A款保障非常簡單,保28種危疾及3種輕症;B款保障覆蓋範圍比A款闊,達100種危疾、36種輕症及18種中度疾病。
意外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可留意各類型的意外保險,應付不時之需。以「上海商業銀行中國醫療保證卡」為例,每次旅程最長之保障期為100日,全年旅程次數則不限。針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火車、高鐵、巴士等) 時發生意外並導致死亡或永久傷殘,有保險公司提供雙倍賠償。
上商醫保 每次旅程最長保障100日
發生嚴重意外或危疾,投保人無法再繼續工作,若投保人不幸發生意外並於12個月內導致死亡、永久傷殘或殘廢等,計劃將提供一筆過現金賠款,應付失去收入、供樓、交租、醫療費用或其他開支。
醫療卡具備實報實銷因意外引致的醫療費用,包括門診、專科、住院、外科、跌打、針炙治療。其中跌打及針炙治療於每次意外的最高賠償額為1500港元,每個保單年度則可最高獲賠償3000港元 (根據所選之保障額為上限); 如因意外受傷/疾病住院,可獲每日現金賠償,最高為1000港元,保障日數為365日。
以中銀人壽為例,緊急醫療服務是由約250所內地的指定網絡醫院提供(指定網絡醫院內的醫院包括按國家衛生部《綜合醫院分級管理標準》評定的三級甲等醫院及專科醫院 ),如在內地不幸遇上意外事故導致身體損傷而須接受緊急醫療救治,持卡人只須出示適用的「中國通卡」,指定網絡醫院便會向24小時緊急支援熱線確認受保人身分,提供即時入院醫療服務。醫療費用將由保險公司直接支付;若入住非網絡醫院,持卡人亦可獲代墊入院按金擔保。
太平人壽可選回港私立醫院治療
另外,太平人壽已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醫療保險產品,在保障範圍內,投保人士可以在內地獲享北上廣三地的醫療服務,還可選擇到香港指定私立醫院接受治療(覆蓋6種重症)。數據顯示,在男女各年齡段,在大灣區的重疾發生率,相比內地其他地區的發生率略低。危疾產品的定價因素,包括疾病發病率、利率、費用等方面,危疾發生率表是相關產品定價的重要基礎。業內人士預計,在灣區危疾表下開發的保險產品,費率可能會比全國版更便宜,灣區產品費率與港澳保險看齊。
對於時常需要跨區、跨境活動的大灣區居民而言,醫療保險是一項基礎設施,因此,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產品應該愈來愈受關注。《通知》為赴港澳地區就醫客戶提供就醫安排和理賠款直接結算服務;也可以為港澳地區保險公司赴內地就醫客戶提供就醫安排和理賠款墊付業務。
明報記者 龍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