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今天的中國,要從了解中國的歷史開始。」廣州自千年前海上絲網之路的起點,到46年的改革開放建設之路,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節點。廣州黃埔在今天無論是「三城一島」的規劃布局、「2+3 」戰略科創平台、以至八大製造產業,廣州黃埔一直堅持製造業當家,從「製造大區」邁向「智造強區」,構建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堡壘」。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廣州在千年前已是貿易繁盛之地,根據《新唐書‧地理志》,唐代的「廣州過海夷道」全長14,000公里,連接南海、馬六甲海峽及印度洋等地,成為8、9世紀最長的遠洋航線。為祈願海上安全,當地還建有南海神廟,至今更是中國四大海神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海神廟,坐落於千年古港扶胥港旁。
40年奮進開拓
百多年前,從黃埔掀起的革命怒潮席捲全國,孫中山在此創辦黃埔軍校亦已歷百周年。經歷時代洗禮,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84年12月28日奠基,從9.6平方公里的灘塗蕉林上起步,至今成為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改革開放主陣地。GDP從1992年突破10億元(人民幣,下同)、1998年破100億元、2008年突破1,000億元,至今已甚至超越了4,000億元,還在不斷奮進。
推進新質生產力
「三城一島」是廣州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極,分別是中新廣州知識城、廣州科學城、廣州海絲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的產業空間布局。黃埔作為先進製造業高地,工業實力最強區、創新強度最高地,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及新質生產力。
現時區內已形成八大產業集群,當中包括有汽車製造、新型顯示、綠色能源、新型材料、美妝大健康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以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三大500億級產業集群,向「萬億製造」目標邁進。
「2+3 」戰略科創平台集群
要推動產業發展,科研設施相關配套至關重要。廣州具備2個國家級平台及3項大科學裝置,包括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飛行起降動力學大裝置、慧眼大設施工程預研項目,助力產業發展。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
習近平總書記於2018年10月24日到來視察時,提出「中小企業能辦大事」這一重要論斷。黃埔有超10萬家民營中小企業,「聚沙成塔」成為了強大的產業實力,貢獻了三個「80% 」,包括80%以上的規模上工業企業、8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小企業,以及80%以上的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中小企業。至今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8家,累計上市企業88家,實力強勁,產品創造碩果纍纍,包括3D打印、新能源換電站、低空平面幕牆清洗機器人、生物醫藥等相關產品。
宜居宜業宜遊
為助力企業及投資者,黃埔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通過「審批大提速、效率大提升」的行動,成為利用外資、營商環境評價全國經開區第一,獲得企業幸福感最強區,並獲得聯合國2019年度「全球傑出投資促進機構大獎」殊榮。通過城市更新整合資源,最終打造出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新城區,展現「綠美黃埔」的理想願景。
八大製造產業突出
汽車製造:目前全區已形成傳統汽車與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雙輪驅動,並行發展的良好態勢。汽車製造業正加速轉型升級,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主攻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整機控制三大平台及「三電」核心系統等關鍵領域,聚集了小鵬汽車、文遠知行、百度阿波羅等行業龍頭項目。
新型顯示:有全球領先的電視機板卡供應商視源股份、TCL華星、樂金顯示等產品生產研發。
綠色能源:當地正大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對儲能、氫能、光伏、智能電網等領域持續發展,現在已形成一批具較強競爭力的綠色能源產業集群。
新型材料:各類優勢企業協同發展,涵蓋自主研發印刷及柔性顯示材料、航空輪胎、芯片化學材料、先進材料與元器件、納米材料等。
美妝大健康:產業不斷擴大規模,國際知名美妝品牌匯聚,國內外知名食品生產企業品牌超過270個,具市場競爭優勢。
高端裝備:涵蓋海陸空應用,包括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等,展館還展示了撐靴式硬岩掘進機模型。
生物醫藥:已經形成了「研發在生物島、中試在科學城、製造在知識城」的全產業鏈生態布局,全區聚集生物醫藥企業超過4,000家。五大細分鏈條包括生物制藥、化學藥、中成藥、醫療器械、醫學檢測等層面。
集成電路:短短數年構建大灣區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基本形成「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材料零部件、終端應用」於一體的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