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內地求學的日子

分享

升學季節亦是畢業季節,有人正懷揣忐忑或激動的心情準備踏入大學校門,有人正躊躇滿志即將投身社會。

因應個人興趣和就業前景,港生將內地高校納入升學清單,而大灣區內高校又因鄰近香港的地理優勢成為相對優先選項。臨近大學畢業,他們需要再次面臨選擇,「去往何處」既是對學習成果的驗收,也是現實與理想碰撞的時刻。

且看「局中人」的說法。

採訪:駱丹

編輯:鄭會強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我在內地求學的日子
我在內地求學的日子
視覺藝術設計學院是廣美的學術「龍頭」。
我在內地求學的日子
Carmen指,作品集和比賽成績是求職法寶,她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比賽中獲獎。
我在內地求學的日子
華工大三大校區之一的五山校區是最早的校區,位於天河區石牌高校區。
我在內地求學的日子
華工大校園佔地面積廣闊,學生從教學樓到宿舍有時需要騎單車。

廣州美術學院在讀生:老師是「冰墩墩」創作人之一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是今年初最炙手可熱的文化符號,主創團隊所在院校——廣州美術學院(廣美)自然也成了聚焦點。

廣美是大灣區乃至華南地區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府,自1987年開始招收港澳台地區學生。Carmen(化名)是在2019年通過港澳台聯招考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一名港生。她回憶說,在她入學那一年,「冰墩墩」就已中標,其中一位創作人剛好是她的授課老師,在品牌插畫課上,學生幾乎一整個學期都在畫各種各樣的「冰墩墩」,也因此在系裏很早就人盡皆知了。

其實早在高二那年,Carmen就決定未來要學習藝術類專業,由於自己的興趣在畫畫,美院便是不二之選。於是她高三轉入香島專科學校學習文化課,晚上和周末到深圳一家畫室學習繪畫,體驗了半年的「跨境」生活。功夫不負人,Carmen的藝考以超錄取線5分的成績,「驚險」入選。

「學院派」或「實踐派」的選擇

Carmen就讀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廣美的「招牌專業」,課程設置涵蓋設計理論到實際操作,學生可以就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選擇「學院派」或「實踐派」的導師。學校會不定期邀請校外企業授課,讓學生與市場接軌;同時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平面設計大賽」等比賽。除了豐富實用的課程,廣美優質的辦學條件和寬鬆的生活管理,也是令Carmen喜歡的。或許有一點要提提,便是該專業的學費相對其他專業較高,每年要1.5萬元(人民幣,下同)。

港澳台學生可免修馬克思主義理論

Carmen還透露,在選課方面,廣美的港澳台學生和內地學生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不需要修續馬克思主義理論等思想理論公共課。

至於畢業後的出路,Carmen直言是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就業,仍比較迷茫。設計專業就業方向較廣,尤其從華南地區唯一的美院畢業,很多大公司都願意拋出「橄欖枝」。據她了解,往屆應屆畢業生去大企業起薪2萬元,普通私企起薪7千元左右,視乎個人選擇。目前她正在美妝品牌歐萊雅集團的一家子公司擔任實習設計師,希望藉此機會對行業內情多些了解後,再做決定。

Carmen亦指,由於內地應屆生參加校園招聘條件優越,如果選擇就業,會先考慮在大灣區工作兩三年積累經驗,再謀發展。

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生:期待更寬闊的前景

阿峰(化名)是香港理工大學(PolyU)電機工程方向的在讀博士研究生,2017年從華南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回港深造。

阿峰從中學開始便獨自一人到深圳寄宿學校就讀,「當時內地各行各業給我的感覺是在快速發展,留在內地升學可能會有更寬闊的前景。」在高三那個人生岔路口,阿峰並無太多考量。於是他着手準備參加聯招考試,提前三個月了解內地高校的招生條件,最終將目標鎖定在華南理工大學。

由於自己的興趣在工程方向,第一志願的第一專業填報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卓越班)(注:卓越班較一般專業班課程設置難度高、進度快,有掛科淘汰制),這是當時該校分數第二高的專業,阿峰以590分的成績獲錄取。

畢業後回港讀碩士

回憶起大學生活,令阿峰印象深刻的是和同學一起參加社團活動,結交到摯友。大一時,他和其他港生共同創辦新社團——「港澳台文化交流促進會」,讓港澳台生建立起連結。由於發現港澳台生高數、線性代數等科目基礎較弱,阿峰在校內發起「一對一幫扶計劃」,一直延續至今。

阿峰從大三開始考慮畢業出路,參加內地秋季校園招聘,他曾給地鐵、電網系統投遞簡歷,遇到最大的困難是網絡報名的證件格式非二代居民身份證,相當於在起步時就吃了「閉門羹」,他亦發電郵給招聘單位諮詢,但最後都石沉大海。另一方面,該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起薪平均在六七千左右,而返港就業也要同時面對本地和海外歸來港生的激烈競爭。反覆衡量後,阿峰決定繼續在該領域深造,便申請到PolyU修讀碩士。

升學就業宜考慮人生規劃

有些港生在諮詢的時候比較看重大學的生活條件,阿峰反而建議重點考慮人生規劃,再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一是考慮未來就業去向,明白在內地和香港要面臨的競爭對象和條件是不同的。二是查證所學專業的資歷認證和執業資格,專業有別,勿聽他人一面之辭;以工程師牌照為例,雖然兩地政府陸續在高等教育學歷和專業資格等方面推出互認政策,但想回港成為專業工程師仍需考牌,而內地和本地畢業港生的報考條件亦不同。三是詳細了解兩地教育軟件和硬體異同,例如教學方式、學習資源等,對比這些差異個人能否適應。

接受過兩地的高等教育,阿峰的個人感受是「在華工時學習和生活上對集體的依賴性比較強,而在香港做科研需要團隊合作和較強的自主性。」阿峰亦提到,大學是形塑人格的關鍵時期,考慮應全面、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