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中國第一家集衛星研發製造、運營管理和遙感信息服務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2015年10月7日,公司自主研製的「吉林一號」星座首組四顆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商業航天序幕。「新質動能向吉行」訪問團走訪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親身觀看各項航天設施及技術,對中國商業航天發展上了一課。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實現「百星飛天」階段目標
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技術積累,長光衛星自主建設並運營管理的「吉林一號」,能夠提供高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快速廣域覆蓋的衛星遙感數據以及以衛星遙感數據為基礎的空間信息綜合應用服務。
2020年9月份,公司成功以「一箭九星」方式一次性發射9顆高分03星,創造了中國航天發射新紀錄,標誌着公司的衛星形成過程已經由「研發」轉向「生產」。2023年6月15日,公司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41星」的形式發射了高分06A等41顆自研衛星,刷新了中國航天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記錄,實現「百星飛天」的階段性目標。
長光衛星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截至目前累計研發投入經費已超過13億元。「吉林一號」衛星遙感信息已為農林、水利、環保、交通、金融、自然資源、城市建設等14個領域開展150餘項類別的精准服務,先後為170餘個國家/地區的數百家單位提供了高質量的遙感信息服務。


創新是生產力的核心
「對於新質生產力,最核心是創新。」長光衛星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賈宏光表示,長光衛星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衛星的性能上升,使衛星及後續的航天信息技術產品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衛星便宜了,服務自然就便宜,競爭力自然就強了。」
賈宏光坦言,現在很多企業都參與到商業航天的「大潮」,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能便利市民及帶來盈利。他認為,創新是根源,能夠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是最根本的驅動力。對不同行業來說,創新也可提供新的動力,真正實現轉型發展。從具體企業來說,首先是如何通過創新實現目標,第二是技術人才的支撑,第三是對創新的資金支撑。只要創新思維能迅速轉化為產品或產品一部分,就能推動創新迭代迅速發展。因此為何說「一年就能完成一個型號衛星的研製發射過程,能不斷的產生新的衛星技術突破。」
他更透露今年共有10顆衛星發射計劃,特點是衛星單星能力表現提升,衛星的種類在增多,不僅限於光學交換,也開始增加電子學交換。他解釋,電子學遙感有很大的好處,光學在晚上、下雨、有雲會看不清,電子學遙感不成問題,可以大大擴寬整個數據類型,整體能力提升非常明顯,「這10顆衛星比去年的60顆衛星能力還要強。」


科新技術與科業教育
長光衛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鼓勵、引導職工開展基礎性、戰略性研究。目前有多類遙感衛星在研,同時穩步推進通信衛星的研製工作。公司自主攻克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星上部元件及單機具備較高的自研水準,衛星製造全流程自主可控。已建成批量化衛星產線,具備年產200顆衛星能力。並已完全掌握星地、星間激光高速通信技術,建立了空間高速激光數據傳輸網絡試驗系統。
此外,長光衛星自籌資金700萬元打造了國家級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由長光衛星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和龍澤公園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組成,創新性融入「吉林一號」衛星生產、檢測、試驗流程展示以及衛星數據影像接收「一站式」體驗,通過圖文壁畫、光電影像、實物模型以及科普課程等方式,以生動、形象、系統的介绍航天科普知識。自2018年10月免費對社會開放以來,累計接待人數超12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