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東鐵綫過海段將於本周日通車,市民可從上水直達金鐘。另一邊廂,與新界僅一河之隔的深圳羅湖口岸改造重建規劃也進入啟動階段,與香港北部都會區新鐵路項目接軌。
據深圳市口岸辦消息,羅湖口岸一直採用傳統的「兩地兩檢」查驗模式,改造重建後,將縮短通關和換乘時間,提高深港雙城換乘效率,加快人流、物流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羅湖口岸是深港兩地通行最為頻繁和緊密的轉換軸心,在新冠肺炎疫情前,長期是深港間客流量最大的陸路口岸。2019年上半年,羅湖口岸日均旅客流量約23萬人次。
深港口岸經濟帶建設以口岸為核心,羅湖口岸改造是其中關鍵一核。根據此前羅湖交通局發布的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改造後的羅湖口岸,將引入贛深高鐵,同時預留與香港東鐵綫接軌條件,鋪路北部都會區接入國家高鐵網,加快推動深港雙城交通「通勤化」。
採訪:王文斌
編輯:鄭會強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逾2萬人申請 3千5受聘港生全入職 八成半已赴內地
特區政府自去年1月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以來,共接獲417間企業提供約3,500個職位空缺,創科及非創科職位基本持平,畢業生共提交超過20,000份求職申請。據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日前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現時該計劃下受聘的畢業生已經全部入職。
截至今年2月底,約八成半入職者已到內地展開工作;其餘一成半主要擔任創科職位,按該計劃規定,他們須派駐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各約6至12個月,故部分現時仍在香港工作。
據悉,勞工及福利局聯同勞工處正對該計劃進行評估研究,有關研究預計今年內完成。特區政府到時會參考有關結果,充分考慮各持份者的意見,從而訂定未來路向。
除此之外,在支援青年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創業方面,民政事務局已推出兩項資助計劃,分別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體驗計劃),為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
中港合作科研項目政府資助 6月底截止申請
為支持及鼓勵香港和內地的大學、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加強科研合作的「內地與香港聯合資助計劃」,已踏入第四個年頭。計劃每年接受一次申請,2022年的申請期為5月10日至6月30日,三個特定主題邀請項目建議如下:
(1)生物技術:疫苗、抗體等生物藥研發、中醫藥防治重大臨床疾病研究、中藥新藥創制研究、合成生物學技術;
(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系統的安全性和隱私研究、智慧交通、極端天氣/天然災害中的智能機器人及相關應用技術、類腦智能、智慧醫療(包括醫療機器人);及
(3)新材料:光電子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高安全鋰離子電池材料、生物醫用材料。
申請必須由香港和內地的申請機構(即內地夥伴機構)共同提出,並分別向創新科技署及科技部提交。單方面提交的申請概不受理。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試 6月11日港深珠舉行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將於6月11日在香港、深圳及珠海舉行。已報名參加此次考試並完成法律知識培訓的法律執業者,應於5月20日至24日期間登錄司法部網站選擇考試地點及繳交相關考試費用。在內地的考生須在考試日進行冠狀病毒病快速抗原測試及填妥「考生健康申報表」。
香港各考試場地亦會按照相關法律實施「疫苗通行證」措施。司法部可能因應疫情的最新發展,對考試相關工作進行相應調整。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指,香港法律執業者通過大灣區考試,可以在大灣區內地九市辦理適用內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務,對開放法律市場並融入中國發展至為重要。
(資料及圖片﹕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