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 X 雄安新區:打造生態美景「燕南堤」

分享

雄安新區除了智能建築,可供觀賞的美景亦不少,其中燕南堤,便是白洋淀生態清淤四期工程的一部分,位於項目北側,總面積約為39.7公頃。項目於2022年12月開工建設,計劃竣工時間為2025年6月。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粵港澳大灣區 X 雄安新區:打造生態美景「燕南堤」
粵港澳大灣區 X 雄安新區:打造生態美景「燕南堤」
雄安集團生態公司幹部張強

這裏的具體建設,包括建築小品及道路廣場約5.59公頃;亭子1處,亭廊4處,廊橋1處;車行橋2處,人行橋4座,荷花棧道1處。燕南堤周邊水域面積約為600公頃,其中荷花佔地153.3公頃,蘆葦面積約8.55公頃。2023年4月,燕南堤主體完工。

燕南堤取自新安北堤老堤燕南長城,原為群眾在燒車淀生產養殖時打造的堤墊道路,原道路3-7米寬不等,阻隔了東西向水系,設計用三座橋樑進行打通,並通過清淤拆除的圍墊土方對地形塑造形成三座生態島,實施完成後三座相連島嶼長約900米,最寬處約380米,三個島設計標高最高處10.4米(微地形,位於三島最南端),路面標高9.4米。燕南堤打造堤島相連,荷風蘆雪的淀泊風光,路面寬13米,中間為7米車行道,兩側各3米人行道,行道樹種植白蠟和垂柳。兩側水域保留並梳理現狀蘆葦台田、大片荷花,在體現白洋澱典型本土特色景觀基礎上,種植海棠和櫻花,豐富春季景觀,堤島間佈置拱橋、廊橋、棧道、亭廊,將燕南堤堤打造為彙聚白洋澱澱泊精華,展現大美壯麗澱泊風光的景觀畫廊。

燕南堤第一座橋為五孔拱橋,長94米,寬11米,橋下淨空6.7米,取名流虹橋。至於第二座橋為單孔拱橋,長38米,寬11米,橋下淨空3米,取名月枕橋,「白洋夜月」為白洋淀六大名景之一,

燕南堤第三座橋為五孔廊橋,長47米寬6米,橋下淨空2.5米,取名荷風橋,「十里荷香」為白洋澱六大名景之一。。

合一亭位於燕南堤最南側第三座島,為十六角亭,取天人合一之意,是觀鳥及觀賞淀內自然風光的場所,也是引導遊客近距離親水、觀景和休憩的重要建築物,可遠眺白洋淀,提供景觀視覺體驗。打造「人在陸上、魚在水中、鳥在淀裏」的意境。

粵港澳大灣區 X 雄安新區:打造生態美景「燕南堤」
粵港澳大灣區 X 雄安新區:打造生態美景「燕南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