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中國重大發展策略,目標透過深化各地制度融合與實現規則對接,以多形式多層次及全方位的合作格局,促進國際競爭力,拓展更寬廣的發展空間。誠然,在新冠疫情及國際宏觀大環境的挑戰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難免受到一定影響,但大家更相信,在新的一年,將會是大步向前的時刻。
無疑,「9+2城市」所涉及的,並不單單一國兩制,還有三地稅制,十一個城市的獨特個性,當中所需要的溝通和協調,要達至真正的融合實在談何容易!
位處大灣區地理中心的廣州南沙,是粵港合作的「橋頭堡」之一,香港前任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便相當看好南沙能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同時他亦身體力行,在去年倡導成立「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並在南沙創享灣設立了「服務中心」,力求推動南沙與香港機構深化合作交流「面向世界」!
梁振英稱,香港寸金尺土,經濟結構發展備受局限,未來發展實需跟內地鄰近城市合作拓展發展空間;而香港及南沙的經濟結構有很多方面可以錯位發展。
他直指:「現在南沙的勢頭比較猛,經過過去一兩年雙方合作,南沙對香港的功能、日後合作範疇及合作模式,有信心說是相對內地其他城市或地區,掌握得最全面及深刻。因此在南沙這個平台可做到粵港合作。還可從『點』發展成『面』。隨着國家的全面開放、深入改革,相信香港可以在南沙或南沙以外地方,找到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及合作空間,而在目前是未有的。」
諮委會模式可複製
梁振英倡議的「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是粵港兩地溝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創立半年,海南省已派員到南沙調研,隨後向他提出在海南設立諮委會的要求,並在2022年12月正式成立「瓊港經濟合作發展諮詢委員會」。梁振英表示:「我們在南沙做到的,現在已不斷複製。數個月前,『閩港經濟合作諮詢委員會』亦已成立。」他認為諮委會是目前最明顯而又成功的範例,相信其他內地省市自治區複製這個模式都可取得成效。
據知梁振英是在任特首期間已跟廣州方面,就香港如何利用南沙平台做到穗港合作、粵港合作的問題上積極溝通,他認為與其向內地介紹香港的專家或企業,可以參考特區政府的做法,成立諮詢委員會及下設專家小組。最終建議獲得採納,並在2021年4月成立「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全方位促進香港及廣東省的合作。(編按:請見另文)
除了作為諮詢性質,諮委會也是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的合作平台。梁振英強調:「內地方面是廣州市政府,香港方面是民間的專家、學者、企業界、智庫,以及非政府機構等。我擔任諮委會顧問,在推薦小組成員後,日常統籌工作便可由秘書處去做,包括開會以至跟委員對接等。南沙或廣州官員可直接聯絡小組的香港專家成員,疫情期間,雙方在線上開會,工作進展非常迅速。這是在內地的創新做法,成績令人滿意。」過程中,梁振英更對內地生活所面對的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因而成立民心港人子弟學校,以「香港根、中國心、世界觀、大格局」為目標,助港人融入內地。
近卅商協會參與 期待服務中心擦出火花
成立諮委會後,南沙提供了1萬平方呎的寫字樓供諮詢委員會使用,梁振英有見委員們並非經常到南沙辦公,便建議開放給香港的商協會免費使用,並配備辦公設施及工作人員,希望能創造一個香港商協會集聚的交流平台。目前諮委會服務中心已有29個會員機構加入。
諮委會早前帶領諮委會委員、專家和諮委會服務中心29個會員機構,以及香港其他商協會、社會團體和企業共80人到訪南沙,跟當地官員會面,並就2023年工作進行開局部署。梁振英期望機構會員能夠下決心派員長駐當地。他指出:「派員在當地不用花多少錢,例如在南沙租一個地方給他,800平方呎(住宅單位),4,000元人民幣,有空調,新樓,樓下就是地鐵站,他周末可以回港,坐高鐵500元來回車票,一個月就等如2,000元,租金加上交通費就是6,000元。再提供4,000元生活補貼,只是多花1萬元,就可以在內地有據點。」他認為:「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超過一個商協會集中在同一地方,相信一定會擦出很多火花。」
發展不等人 須坐言起行
面對內地城市及經濟急速發展,梁振英坦言:「整個中國內地發展不等人。過去也說過不能守株待兔,我們要坐言起行,要到現場考察,要下決心。要不失時機,盡量搶回過去失去的機會。」
過去三年疫情,兩地交流嚴重受限。梁振英相信通關後兩地合作將可迎來「爆發式發展」,他強調:「過去兩三年所浪費的,我們追到多少就追多少。我經常說香港社會再走下去,『食粥食飯』都很視乎我們跟內地各方面的關係,包括社會關係、經濟關係。」
也因此,梁振英在通關後隨即組織南沙考察團,於2月6及7日帶同諮委會成員及34個香港機構代表,一行80人到訪南沙展開為期兩天的考察。
經濟產業多元
廣州市南沙區位於廣州市最南部,是廣州市「唯一的濱海區」,航運發展繁盛,擁有造船業、貨櫃碼頭、國際郵輪母港等。由香港到南沙的航線現已復航,航班每天兩進兩出,航程約90分鐘。另有高鐵直達南沙慶盛站,車程35分鐘,該站並與廣州地鐵4號線相接,交通便利。廣州地鐵18號線首期亦於2021年9月28日開通運營,連接南沙區萬頃沙和天河區冼村,配合南沙大橋及高速公路之利,以南沙為中心的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已日臻完善。
‧南沙工業企業發展蓬勃,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累積豐碩成果。其中,廣汽豐田在2022年的汽車產量及銷量達到100萬輛。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建項目二期在去年12月20日正式投產,年產能規模20萬台。
‧南沙港繼灣區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順利建成投產後,計劃斥資100億元人民幣進行五期擴建,擬新建4個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屆時將晉身灣區最大最先進集裝箱港區之一。
‧2022年12月18日,內地規模最大的科考專用碼頭正式啟用,碼頭位於南沙區龍穴島東北角,設有5個科考船泊位,具備船舶停靠、備航補給、指揮調度、維修養護等功能,並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
‧2022年12月21日,由聯合醫務中國打造的港資獨資的金牌全科門診部開幕,門診部位於南沙國際人才港,標榜港式醫療服務,可跟香港醫生作遠程會診,使用長者醫療券及提供港藥。
‧2023年1月9日,中科宇航產業化基地在南沙投產運營,成為國內首個全產業鏈精益化、數位化、智慧化的商業航太產業化基地。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在去年9月24日動工,有助大灣區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促進國際合作交流。
‧教育方面,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及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同於去年9月1日開學;香港恒生大學(恒大)也在去年11月宣佈,於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首設「香港恒生大學中心」。
善用三大優勢 開拓更廣闊天地
梁振英一直看好南沙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其土地資源、位置及交通三大優勢。首先是南沙為廣州最南邊地區,位置與香港靠近。其次是交通方便,在西九乘高鐵只需35分鐘可達南沙慶盛站,約5分鐘車程就到達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約7分鐘即達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這樣的土地資源在深圳或珠海也沒有。他並補充:「香港人可以即日來回南沙。這種坐35分鐘火車上班,在倫敦或日本東京等大城市,都是很等閒的事情。香港要不斷拓闊自己的空間,拓闊自己的思維,才可以有更加大的發展舞台,為香港打開更廣闊的天地。」
要提升 不怕被同質化
兩地合作難免出現競爭和影響,有些人憂慮香港或會被「同質化」。梁振英強調:「香港要不斷走位。」他認為在貨櫃碼頭操作吊機或駕駛貨車的司機,到退休時將「車頭」交給兒子或女兒,這個家庭其實沒有進步。反過來說,如果將子女培養成為航運金融專家、海事法律專家、航運保險專家,這個家庭才有進步。「如果每一個司機的家庭都能夠這樣,香港社會大有進步。因此,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到香港這方面的問題時,是支持香港提升,關鍵詞是「提升」,不是「擴大」,(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
「所以香港及南沙之間的錯位發展是甚麼呢?香港就做價值鏈最上層。」梁振英認為要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就是要從低產值的吊貨運貨功能,提升至人均產值更高,類似倫敦,沒有貨櫃碼頭的國際航運中心所做的船舶買賣、租賃、融資、保險及相關法律服務。「國家是航運大國、船舶大國、碼頭大國,有這麼大的南沙港、深圳港。所以我們不怕同質化,我們走先一步,香港很有條件成為產業鏈、價值鏈上端的工作。」
排除障礙 達至對接銜接
制度規則的對接銜接,梁振英認為,須盡量排除障礙,包括稅務、稅率及交通往返等。回望當年「一地兩檢」問題時指,當日若非落實一地兩檢而是在廣州南辦理進入內地的入境及海關手續的話。到南沙就要由西九乘高鐵到廣州南,再由廣州南折返南沙,這樣便費時失事了。「所以有些事的規則制度對接銜接,我們應盡量將它協調好。」
港青的發展機會
《南沙方案》設有五大重點任務,當中包括「創建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台」,現有多項扶持青年人創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包括有青年公寓。梁振英認為南沙原本人口不多,類似深圳人來自全國各地,居住在這樣的「移民城市」,大家的思維一般會較為開放,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及新朋友。「相信香港青年人可融入南沙,再加上南沙的經濟結構是相當多元,有農業、製造業、服務業,三方面也發展得相當齊全。各適其適,可以帶來很多不同志趣青年人的發揮空間。」
預告 走進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
南沙建設如火如荼,教育大計關係人才去留。為解決到內地工作的港人,或從內地回流到港的子女教育問題,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順勢而建,運營至今情況如何?敬請期待明天的報道。
須解決的「不知道」問題
梁振英認為南沙已具備粵港合作發展條件,但最大障礙還是「不知道」。他指出:「很多港人不知道南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不知道南沙的交通條件、地理位置、政府的政策及現有的產業體系等,所以要解決不知道的問題。」
中港兩地存在各種「不知道」,難論進一步合作。梁振英指出,內地很多城市還不知道香港航運中心到底是甚麼一回事,不少人還在以碼頭處理多少貨櫃箱來「論英雄」。反而,南沙不斷通過諮委會當中的14個專家小組,對香港情況相對掌握,並已成立航運小組尋找合作機會。
「但是香港人對南沙是怎麼一回事呢?還是不知道!」
因此他鼓勵傳媒多作現場採訪報道,為香港受眾提供最新資訊。
廣州南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廣州南沙規劃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在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倡導下,廣州市政府在 2021年4月成立「廣州南 沙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諮委會),作為與各界溝通對話、聯繫互動、交流合作的重要機制和平台 。
諮委會設顧問1名,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2名及委員33名。內設諮委會秘書處和香港工作站。下設14個專項工作組:包括金融、商貿、科技合作、土地規劃發展、資訊科技和數據聯通、專業服務、政策研究與推動、青年創業就業、宣傳與媒體傳播、教育、法律與爭議解決、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及交通運輸與口岸等。各專項工作組設雙組長制,由香港委員擔任港方組長,南沙區牽頭部門分管領導擔任南沙組長,共同推動各專項領域率先合作,形成示範效應。
服務中心
諮委會在廣州南沙蕉門河創享灣4號樓6樓全層,設有面積10,000平方呎的「服務中心」。提供辦公區、會議區及多功能活動區等,為會員機構免費提供場地和設施。目前諮委會服務中心已有29個會員機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