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河套為香港科創歷來最大機遇 梁振英期待:「膽子要大 步伐要快」

分享

河套這個名字位處何地,雖然大家並不陌生,但亦遠遠說不上熟悉。

但自從兩個多月前,國務院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後,社會對河套的關注度也大增。甚至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亦肯定了河套在未來創科發展路上的角色。

一向關注河套發展,更於特首任內解決了其土地權問題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中央向深圳園區發出規劃通知,卻不包括香港的規劃在內,既體現了一國兩制,同時也說明「河套」規劃和發展的重要性是國家級的,香港應以負責任的態度,發揮所長,配合國家的發展目標。他更認為,河套將成為香港未來創科發展的最大機遇。

面對深圳園區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梁振英認為河套香港園區的發展關鍵在於理念和心態,他直言:「膽子要大,步伐要快!」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視河套為香港科創歷來最大機遇 梁振英期待:「膽子要大 步伐要快」
河套現時發展狀況(明報資料相,攝於10月30日)
視河套為香港科創歷來最大機遇 梁振英期待:「膽子要大 步伐要快」
代表團不乏中外人士,對河套發展創科深感興趣。

要化「不知道」為「知道」

梁振英並不諱言,在香港和內地合作過程中,就他所接觸的,無論是大小省份,以至大灣區內各城市,遇到最大的問題仍然是「不知道」這三個字。他希望政府和民間,特別是相關企業,可以有充足的交流,讓業界可以提出他們的觀點和要求,加上官方的解答,進而解決「不知道」的問題,而這也是發展河套要留意的一個問題。

他進一步解釋,香港是大社會小政府,應該讓香港的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了解國家在科創方面的整體佈局是怎樣的,河套港深合作園區的3.89平方公里布局又是怎樣的一回事,這些都須讓民間機構「知道」!

「例如香港科學園在深圳園區已經有地方了。設立在香港園區的優勢,或設立在深圳園區的優勢,肯定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讓業界知道。」

視河套為香港科創歷來最大機遇 梁振英期待:「膽子要大 步伐要快」
梁振英認為河套可為香港未來創科帶來機遇,並必須要讓業界知道。

深圳交流成果顯著

料二個月後香港辦研討會

為了讓業界對河套有進一步認識,梁振英在10月27日便組織了一個三百餘人的代表團到深圳,就有關「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發展規劃和政策跟深圳方面進行了初步交流。他強調,要發展河套,必須要對深圳方面的目標、構思、規劃和政策有充分的認識。而當日深圳官員便做了很好的介紹,並於答問和交流環節,做了坦誠的回應,甚至來自香港英國商會和希臘商會的代表也提出了很有建設性的意見。

視河套為香港科創歷來最大機遇 梁振英期待:「膽子要大 步伐要快」
梁振英組織三百餘人的代表團到深圳交流,探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發展規劃和新政策。

當日的交流會由大灣區科學論壇、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辦,大灣區香港中心及香港科技園協辦。梁振英坦承,反應比想象中好。他透露,繼深圳交流會後,大灣區科學論壇及香港生物科技協會將準備在香港合辦一場研討會,探討香港的下一步工作。他估計籌備需時,活動將在約兩個月後舉行,相信屆時可以更確定香港園區的未來發展方向。

視河套為香港科創歷來最大機遇 梁振英期待:「膽子要大 步伐要快」
河套深圳園區說明交流會的舉辦,令在場人士「知道」園區的未來發展狀況。

河套魅力已初為人知

梁振英還透露,因應河套這個獨特的平台,一家總部設在內地的產業研究院,擁有數以百計的研究人員,正有意落戶河套香港園區。這正正說明香港獨特之處。

梁振英強調,河套是全國亦是全世界最大的創科平台,通過一國兩制,可發揮兩地的制度優勢。今天河套最怕的是「不知道」,廣為認識以後就可吸引不同的人才,在國內外都應該重點宣傳。

期待「聚變」新合金

對於看好河套發展的原因,梁振英強調,這是內地力量和香港力量最好的結合點,這個一國之內兩地合作的創科平台,將可以更好地發揮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

他續稱,香港和內地強強聯手,可以做出很多成績;例如香港的科研力量比較強,有全世界一流大學,但沒有下游的生產平台。而廣東的強大製造業,恰恰可以把香港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兩者優勢結合,通過聚變效應,成為新合金。

視河套為香港科創歷來最大機遇 梁振英期待:「膽子要大 步伐要快」

突破思維 釋放河套潛力

對於有關河套的新政策,梁振英特別指出,有兩條一定要留意,一是「在福田保稅區等海關監管區域建立產業、機構和個人『白名單』制度,對實施特定封閉管理的海關監管區域人員進出、貨物流動實行『一線』、『二線』分線管理,構建高度開放的特殊監管體系,促進創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創造高度銜接香港及國際的科研制度環境。」

另一條則是「實施貨物分線管理。深圳園區海關監管區域實施特殊監管,對貨物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區內自由」的監管模式,便利科技創新相關貨物出入。」

「人、物、資金和信息流」的「直通」

對於上述政策的突破,他持肯定的態度。

眾所周知,大灣區的融合離不開四件事——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如何令雙方人員可以更便捷的方式往返兩地,讓兩地發揮「聚變」的效應,梁振英就曾建議給在香港居住的非永久居民使用「大灣區卡」往返內地工作,一則節省過關時間,二則毋需使用護照簽証,大大便利往來。

對於這些突破性的構想能否落實,梁振英認為「事在人為」及「有所堅持」。

目標正確 有所堅持

   據他憶述,當年特首任內敲定「一地兩檢」政策前,中央不曾給予任何硬指令,「當時既可以做一地兩檢,也可以不做,但要知道,內地可以提供『過關』設施的車站寥寥可數,乘客在其他車站下車以後怎處理呢?」

事實上,當年政府在推動「一地兩檢」時,絕非一帆風順。今天,一地兩檢所帶來的便利,體驗過高鐵的市民都會認同,要是沒有一地兩檢,今天就不可能在細小的車站如南沙、東莞停靠了。

他坦言:「這就是改革,當時做一地兩檢很少人支持,困難重重,最後咬緊牙關,做該做的,現在的威力就顯現出來了,融合的威力出來了。」


河套區發展規劃

河套區坐落深圳河畔,地理位置獨特。這片土地源起自2007年,當時深港合力抗洪,香港進行河道工程,擴展了這片87公頃的土地,並因此引起了土地歸屬權爭議問題。梁振英上任行政長官後,決定要解決這個問題。2017年1月,香港特區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梁振英也在場見證。河套地區的土地歸屬權的問題得到解決後,深圳方面也劃出土地,與香港合作,在深圳河兩岸共同打造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一國與兩制的好處都在當中得到體現。梁振英更認為「這是世界科技創新發展的重地」。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深圳河兩側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總面積達3.89平方公里,由中包括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園區(深方科創園區)及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園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國務院在今年8月底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並提出30項措施。當中涵蓋深圳園區的發展定位、目標、總體佈局、協同香港推動國際科技創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保障措施等範疇。以2025年和2035年為關鍵節點,分階段推進深圳園區建設。


港深創科園  聚焦科研、教育及文化創意板塊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是全港唯一與深圳一水相連的創科園區,具備跨境便利、完善金融及法規、政策扶持、創科生態圈、優質生活的五大競爭優勢,主要涵蓋生命健康科技、微電子、新材料、機械人、新能源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的六大領域,定位為實現港深創科合作的橋頭堡。

港深創科園主要聚焦三大核心板塊,包括:科研基地、高等教育、文化創意產業,吸引本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願景是成為世界級的知識樞紐及創科中心,讓最優秀的人才匯集,共同暢想未來、開發與試驗創新科技方案,以解決未來的問題。當中超過一半總樓面面積會用作科研用途,亦有小部分用作人才公寓、訪客住所、商業及配套設施。預計可創造超過52,000個創科就業機會。

港深創科園佔地約87公頃,計劃將分為兩期發展。第一期樓面面積1.2百萬平方米,分為三個批次。第一批次興建8座樓宇,樓面面積達116,000平方米,除了設有寫字樓、乾/濕實驗室,園區更配套超級市場、餐廳、銀行、醫療中心、運動及娛樂設施、展覽會議中心MICE等設施,預料第一批次在2024年至2027年分批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