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不遇的大變局」,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現時宏觀世界的種種,為這句說話,作出了貼切的註解。
然而,變局,是挑戰,是危,但也是機;端看你如何面對。
中國歷史上,面對的大變局不少。在盛品儒眼中,清末民初時曾祖父盛宣懷所面對的變局,當然不會在今天重演,但部分情節,委實也有相似之處!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他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也是論及清末政商歷史時不可缺席的人物;一個被視為清末官商、政治家、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亦是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和南洋公學(今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創始人,有「交大之父」美譽;甚至也是一位實業家和福利事業家。曾被形容為「一手算盤,一手官印」。
與盛宣懷有關的故事很多,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諸如如何成為晚清首富,如何在洋務運動中廣辦實業,創造了11項「中國第一」,以至於留下的龐大家族遺產,在數十年內煙消雲散等等。
誠然,作為一個當時身處權勢與財富中的人物,爭議實在難免,尤其他深受洋務大臣李鴻章器重,曾任多項交通礦務事業之重要公職。而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個大變局的年代,能成為一個辦航運、辦電報、辦鐵路以至教育方面的核心人物,其歷史地位是不可被抹去的。重視實業的盛宣懷曾留下「非商辦不能謀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的理念,在當時實有其突破性。此外,值得一提的,其興辦或資助的教育機構(北洋大學堂、南洋公學等)、慈善機構(創辦中國紅十字會並擔任首任會長),百餘年後仍然存在。
由一幅油畫說起——中西文化衝擊的縮影
按記載,盛宣懷共有八子五女。文首所提的盛品儒,是其第四代(曾孫),其父為盛毓鳳,祖父為盛恩頤。
盛品儒坦言,作為「香港仔」,早年對「老祖宗」的認識實在不多,而他對有關歷史產生興趣,始於2010年左右,特別在這幾年,面對「百年不遇的變局」,才深深感受到曾祖父當年的不易,更希望學習其面對挑戰時的「精神」,也樂於出席和了解各地舉行的活動,並將相關資訊和經驗對外分享。
作為對曾祖父的紀念,是放在盛品儒家中大廳顯眼位置的一幅大型油畫,描繪盛宣懷騎着白馬,行走於紫禁城,時間估計是早朝後的日出時分。
這幅畫,雖然已經有一定年份,卻原來並非原畫,只是仿製。但對盛品儒來說,雖然不是原畫,但卻彌足珍貴,因為這幅油畫,不但表現了曾祖父在某一個時間的面貌,更成為了盛家的一個念想,體現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中西藝術風格的融合,更反映了洋務運動及近代化發展對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而他亦在「老祖宗」身上,可以聯想到曾祖父所面對的大環境以及如何面對百年不遇的挑戰。
逝世100年的紀念油畫
說起油畫,還有一事可提。便是在盛宣懷正值逝世100年的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物理學教授陳益新油畫展在天津大學舉辦,以對盛宣懷、李叔同等先賢的緬懷與紀念,並作為「北洋」與「南洋」文脈傳承的文化盛舉。
畫展作者陳益新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學負責重建應用物理系擔任系主任,並創立固態電子學和集成光學實驗室,因科研成果成績顯著屢獲嘉獎並在國際科學界享有盛譽。但同時自小深受油畫藝術薰陶,研究藝術,實踐藝術,經年積累,作品頗豐。當日陳教授將其精心繪製的兩幅盛宣懷畫像的其中一幅贈與天津大學,另外一幅贈與上海交通大學。陳益新表示,希望這兩幅畫作成為北洋與南洋,天大與交大這兩所百年姊妹學校親情的一種體現。 甲辰龍年即將成為過去,但這個被視為百年不遇的世界大變局,並不會就此完結,挑戰仍在,問題只是如何面對。
江蘇常州舉行紀念盛宣懷誕辰180周年學術研討會
在甲辰龍年的2024年11月2日,天津大學與常州盛宣懷研究會等相關部門在常州共同主辦了「興學強國」與發展新質生產力暨紀念盛宣懷誕辰180周年學術研討會。
據主辦單位表示,研討會旨在挖掘研討盛宣懷在近代中國興學強國實踐的當代精神價值,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學術活動包括有盛宣懷當年創業奠基的相關單位——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招商集團、中國郵政集團、中國紅十字會、中信特鋼集團等單位的負責人和代表,連同全國高等院校、社科研究機構、學術團體的專家學者及盛氏後裔等200餘人參加研討會。
當日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歡出席了是次活動。楊賢金在致辭時指,「盛宣懷是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創始人。作為清末洋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盛宣懷在近代中國自強探索中做出了突出的
貢獻。他敢為人先,興辦實業,創辦新式教育,探索近代中國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富國強國之路。他興學強國的情懷,實業報國的理念,敢為人先的精神值得我們傳承發揚。」
融容薪傳啟智致新
在研討會上,學者們討論熱烈。楊歡認為,盛宣懷為近代中國的教育事業、實業發展和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興辦實業,推動了近代中國經濟的現代化;他興學育人,奠定了中國現代教育的基礎。應該學習和傳承興學強國思想。
天津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宣懷學院院長劉毅作為全國高校首個企業家院長,則以「融容薪傳啟智致新」為題,指將秉承盛宣懷創新精神,努力建設創新創業生態,用商業化、市場化的方式,以加速高水準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此外,研討會上還有嘉賓帶來了關於盛宣懷研究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