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香港愈來愈被內地熟悉,與各省區在經貿活動、藝術文化等方面向有緊密互動,尤其《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發布後,粵港地區的融合已成為大灣區不可或缺的指標之一。
粵港地區要真正交融,少不得渠道,其中一座橋樑便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下稱「駐粵辦」)。20年來,駐粵辦在推廣香港、促進兩地交流、服務港人港企等方面是如何發揮的?在未來又有甚麼目標,且看陳選堯主任怎麼說。
策劃﹕蘭晶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駐粵辦是香港特區政府在內地設立五個辦事處之一,服務內地港人是其中一項重要職責。隨着到內地求學、就業和創業的香港青年增多,在內地港人中佔比提高,也是駐粵辦服務的主要對象群體。
陳選堯指出,在廣東地區發展的香港青年中,求學人數最多,僅暨南大學就有7,000名港生。駐粵辦一直都和各校的學生組織、大學機構保持聯絡,了解港青所需服務並舉辦相關活動,以助解惑;例如不同行業的就業經驗分享會以及為計劃報考內地或香港公務員的港生舉辦線上交流會等。在香港特區政府實施「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18個月期間,更經常走訪企業,一方面向僱主了解對該政策的看法,同時亦聆聽參與計劃的青年的反饋,以完善和落實計劃。
《青創地圖》助港青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成立了不少專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及孵化基地,駐粵辦去年聯合香港貿發局、廣東省香港商會,印製《青創地圖》,向香港青年介紹大灣區內地城市政府推介的主要創業基地;有省級和市級的,也有特別為科創、文創而設的基地,以供有意到內地創業的港澳青年參考。陳選堯指出,成功落戶「雙創基地」的香港年輕人,能夠享受各市政府的優惠政策,以及孵化及輔導服務,增加成功機會。
給年輕人的兩點建議
對於是否適合在內地發展,陳選堯為年輕人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提前收集資料,愈全面愈好,避免道聽塗說,而且在收集資料的過程,可以增加對國家和行業政策的了解,「可以查閱國家和各省市的五年計劃,文件裏是否有篇幅提到你想發展的行業?……了解當地的發展政策很重要。」
掌握資料之後,他的第二個建議是:「有條件的話要實地考察……駐粵辦也會舉辦就業分享會,前輩的經歷和經驗有助作出正確的選擇。」
自大灣區規劃綱要發布以來,北上創業的年輕人也多了起來,駐粵辦十分關注初創企業面對的問題,希望能與各方一齊扶持年輕人創新創業。
協助港商清晰理解政策
過去40年,香港一直都是廣東外資的主要來源地,據悉現今在廣東省的港資企業超過20萬家;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早已經站穩腳跟的企業,另一類是最近幾年開辦的初創企業。陳選堯指,這兩類港企性質不同,所處環境亦有別。前者非常了解當地的營商環境,但難免欠缺對當地政府頒布新法例的理解,因此駐粵辦會通過與各大商會接觸、走訪企業,幫助他們清晰理解當地政策,將問題再反饋給當地有關部門。同時,駐粵辦還會製作《駐粵辦通訊》,為商戶發送實用資訊;邀請專家和官員為港商解釋政策條例,分析營商大趨勢。
推廣香港的難與易
推廣香港是駐粵辦的職能之一,陳選堯認為,現時宣傳香港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難」的事。說容易,是粵港文化有長遠淵源,語言相通,加上過去幾十年,兩地營商網絡快速建立,往來頻繁,早已從陌生轉為熟悉,例如了解香港金融業成就的人很多,但是一般人可能較少認識香港科研實力,所以經常希望找到新點子,務須挖掘一些新素材介紹給灣區居民;例如旅遊點的「經典熱門」以外,他們會介紹中、上環的街頭藝術等香港文化元素,亦會加強推介大嶼山和大澳這一類世外桃源之地。
為了讓香港點滴被更多灣區人熟知,駐粵辦亦順應潮流趨勢,採用「新渠道+新方法+新形式」,利用內地社交媒體平台,改變表達手法,用精簡形式取代資料性介紹。但同時也會透過在報章製作專題,以及資助香港藝術團體到內地表演,擴大受眾群體。
線上推廣是駐粵辦在疫情下的一個新嘗試,例如廣州香港周活動,線上點擊率超過預期,有兩百多萬人次觀看,一解無法現場觀看的遺憾。此外,受疫情影響,但兩地亦有新設施開始啟用,例如香港的西九文化區M+,他們推動未能親身參觀的人,先看短視頻遊覽,期望在他們心中留下印記:下次到香港一定要去看!
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在《十四五規劃綱要》,已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陳選堯認為,這可以讓大家看到香港不單單是一個商業城市,還有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事實上,香港有不少文化標誌性設施值得推薦,例如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中環的大館、今年年中即將開幕的香港故宮博物館、正在施工建設中的啟德體育園等。至於活動方面,香港藝術節、渣打馬拉松、單車節等香港品牌文體活動,相信會持續發揮吸引力。
陳選堯坦稱,香港要打造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離不開人才。香港本地有各大院校訓練人才;此外,還有優秀人才引進計劃,其中新增的一項,便是藝術科技人才,他相信將可吸引其他國家和地區有特別才能的人來香港發展。
反映協調 特事特辦要變通
陳選堯是2019年4月1日就任駐粵辦主任,但不足一年,便要面對新冠疫情的爆發。他並不諱言,持續兩年多的疫情,給駐粵辦的工作內容和方式都帶來新轉變,其中最大的變化是查詢和求助較之前多出幾倍,且大多是民生方面的。在2020年及2021年,駐粵辦處理與出入境相關的查詢數目分別為8,573及44,056;與出入境相關的求助個案數目分別為410及468,相比起2019年的查詢數目7,182及求助個案數目225有明顯增長。
陳選堯指出,駐粵辦由於職權和分工,雖然難以馬上解決求助者在不同領域提出的問題,但駐粵辦一直做好橋樑和平台角色,向相關內地和特區政府部門反映訴求和分析問題所在,從而嘗試找出解決的方法。例如疫情初期,在醫療方面有在粵港人反映,無法如常即日往返香港看病取藥。經多個部門努力協調下,特區政府在2020年2月推出特別計劃,通過工聯會內地辦事處為身在廣東省和福建省有緊急藥物需要的港人送遞處方藥物;2020年11月,特區政府再推出特別支援計劃,委託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已預約醫管局指定專科門診或普通科門診覆診的患者提供受資助的跟進診症服務。
還有的是,有港人想續期兩地車牌、結婚前需要單身證明書、求職時需要無犯罪證明書等等,這些只有政府有關部門才能解決的問題,駐粵辦會一一反映,盡全力提供解決辦法。「在特殊時期下,我們要變通應對問題。」
講好香港故事
今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亦是駐粵辦成立20周年。談及未來的工作,陳選堯認為,有延續、有加強、有完善的地方,他希望駐粵辦可以繼續發揮平台作用,將港人的意見快速、準確地反映給有關部門。同時,要做好宣傳工作,講好香港故事。
加入香港政府工作已有35年的陳選堯,擔任駐粵辦主任其實是他第二次派駐內地工作,第一次是十幾年前在駐京辦工作。他表示,看到國家在十幾年間日新月異的變化,加上親身投入大灣區的發展,「香港的發展和國家發展是緊密關聯的,愈來愈多香港人明白這個道理。」
觀世界 見智慧
大灣區的市場、潛力無可估量。
灣區人灣區事,蘭晶喜聞樂道,在特定的時空,她相約各行各業精英,暢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