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 深藍航天主打「星雲」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 推動太空運輸產業發展

分享

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深藍航天)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無錫高新區,是國內首批專注於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研製的商業航天企業,致力於大幅提升人類進入太空的能力、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明年全面開啟商業化

深藍航天製造基地總經理張成聰透露,深藍航天目前已經完成了火箭回收最主要的一系列技術和工程攻關工作,進入到最後的工程驗證階段。公司將按計劃執行「星雲一號」運載火箭一子級垂直回收飛行驗證,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星雲一號火箭的首飛入軌任務,並繼續推進星雲一號改進型火箭於2026年的發射任務,在明年全面開啟商業化。

此外,深藍航天的大運力可回收火箭星雲二號,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18噸,採用筷子夾回收技術,可以執行大型星座組網發射、高價值高軌道在和發射任務,計劃於2027年進行首飛。

未來三年,無錫液體火箭總裝基地將配合公司從技術突破到進入商業化運營的整體規劃,依託無錫製造基地的產能升級與智能製造能力,將加速「星雲」系列火箭迭代,實現運力的高效跨越;通過不斷提高工廠生產智造能力,縮短火箭總裝週期,持續提高公司火箭年產量。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 深藍航天主打「星雲」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 推動太空運輸產業發展
2024年09月22日,「星雲一號」高空回收飛行試驗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 深藍航天主打「星雲」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 推動太空運輸產業發展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 深藍航天主打「星雲」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 推動太空運輸產業發展
深藍航天製造基地總經理張成聰

總裝基地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

深藍航天總部暨液體火箭總裝基地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下同),總佔地面積75.2畝,建築面積20,800平方米,是「星雲一號」液氧煤油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的核心總裝基地,承擔着從火箭部件集成到整箭總裝的關鍵任務。張成聰表示,基地就像是深藍的「火箭產房」,未來將實現從技術驗證到批量化生產的重要跨越,支撐公司商業化航天發射服務的規模化落地。

深藍航天主打產品的「星雲」系列運載火箭包括有:「星雲1號」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星雲 2 號」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與之配套的「雷霆」系列液體火箭發動機則分別為「雷霆R」液氧煤油發動機和「雷霆 RS」液氧煤油發動機;以及用於亞軌道旅行的飛船載人艙。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 深藍航天主打「星雲」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 推動太空運輸產業發展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 深藍航天主打「星雲」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 推動太空運輸產業發展
2024年07月,深藍航太「星雲一號」火箭一子級三機並聯全時序動力系統系列試車圓滿成功

獨特優勢 「一年一迭代」

深藍航天的獨特優勢有三,主要體現在火箭柔性化智能總裝系統、智能製造系統、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系統。

柔性化智能總裝系統:採用模組化設計,能同時支持6發火箭並行裝配,而且換型生產速度極快。

智能製造系統:集成協作機器人輔助裝配工作站、自動化焊接工作站及數字孿生檢測平台。協作機器人可以輔助完成毫米級精度的裝配作業;自動化焊接工作站採用鐳射追蹤技術,可以有效降低火箭貯箱焊接誤差;數字孿生檢測平台可以把品質問題解決在生產前,從源頭保障火箭可靠性。

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系統:構建「設計-工藝-生產」一體化協同平台,讓每個火箭零件從原材料進廠到總裝出廠的全流程數據都可追溯。

也因此,基地為火箭產能的顯著提升提供了技術保障,更為公司未來三年「一年一迭代」的大運力火箭研發、生產與交付奠定了堅實基礎,確保了生產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提升。

「2025年粵港澳大灣區媒體無錫行」 深藍航天主打「星雲」液體可回收復用運載火箭 推動太空運輸產業發展
額濟納旗航太試驗港

落地無錫是「最優解」

對於落地無錫,張成聰認為其實是經過考察篩選的「最優解」,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得天獨厚」的原因:

區位: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1小時直達上海、南京,3小時覆蓋全國70%的經濟重鎮,得以高效對接長三角的高端製造資源,又能通過蘇南碩放機場、京杭大運河和高速公路網,實現火箭部件「陸運-水運-空運」的立體運輸,物流成本比內陸基地降低。

產業:無錫有全國領先的物聯網、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生態:新吳區政府對商業航天大力扶持,提供了涵蓋政府支援、技術研發、人才儲備的全要素產業生態,可以有效降低基地的綜合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