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在香港這國際商業都會中,中國古典詩歌創作於年輕一代也許已不再普及,但其薪火依然綿延不絕,多所本地高等院校及古典詩歌創作團體堅持培育與傳承,師友間定期聚會,吟詩論藝,切磋琢磨,共同成長。今期組織特輯簡介,並選刊十數位詩人的作品,以小見大,一葉知秋,一窺香港青年古典詩歌創作概況。
香港青年古典詩創作概況 ●陳彥峯
香港地處中華一隅,經濟蓬勃,科技昌明,文化滋育,英才匯萃,是為國際大都會。然而於中國傳統文化,始終未敢忘本,大眾或以為香港只有白話文學之發展,豈知古典詩文之傳承,不嘗斷絕。也非外界所料,古典文學只是老一輩人物的喜好,即使當今青年學子,仍有不少雅好詩賦,勤習韻律,遙接風騷古轍,近承嶺南翰跡,且往往能因應時代變遷,歌詠即目物事,抒發當世情懷,而另寫新意。本文將簡介當今香港幾個重要的古典詩歌創作團體,並略為評述十數位傑出詩人的作品,以反映青年古典詩歌創作的發展面貌。
香港浸會大學「璞社」
論當今香港積極扶攜青年後學創作古典詩歌的團體,不得不提「璞社」。璞社之成立,源於二○○二年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由鄺健行教授任教之「韻文習作」一科。學期完結後,鄺教授與當時幾位學生一起創建詩社,談詩論藝,以延續課堂餘韻。鄺健行〈璞社成立小引〉云:「竊擬眾效古而結社,月命題以賦詩;邀師長作點評,集同窗共討論」,由此可見,璞社本身就是一個以指導青年學子為目標的詩歌創作群體。璞社成立至今,每月詩聚,二十多年間未曾間斷,培育了眾多詩歌創作好手。近年,璞社也歡迎非浸大學生參與其中,鼓勵來自不同院校的青年詩人互相切磋。
現時社中青年詩人中,以呂牧昀、張軒誦、葉翠珠、劉沁樂、鍾世傑、譚凱尹等較為活躍,詩歌作品各具特色。茲略舉各人詩作一二以說明:
呂牧昀詩精練工穩,寫新舊題材均雅健合轍,有時比興奇特,道常人之所未道,例如〈巴黎奧運港將奪牌二首〉,讚揚何詩蓓:「蛟龍豈限雨雲池,正好浪頭爭一搏」;〈至日重遊台北萬華〉:「微雨漸上衣,簷腳容暫避。傾聽巷弄間,涓滴動幽邃」,均為警句。張軒誦詩風古奧而渾厚,題材多有苦寒悽愴之感,如〈擬輓歌辭效陶公二首〉:「吾生長不樂,此去詎非福。愁憂與俱滅,容身有空木」(其一)、「化去何足道,但恨別倉皇;獨醒吾所矜,不用奠酒漿」(其二),擬自己之輓辭,不無欷歔。葉翠珠詩走本色質樸一路,筆法自然流暢,如〈遊香港亞洲素食展二首〉:「飯飲盈囊歸遠路,渺踪舊味亦堪思」(其一)、「煮素無傷君子德,鮮蔬慢嚼可延齡」,寫素食之鮮新淡清,饒有趣味。劉沁樂詩沉鬱蘊藉,感時傷世,多有抱懷,如〈勸影齋詩題後〉:「翻愁筆底闢新境,斂恨尊前感逝波」、〈歲末遊青山禪院示友〉:「入山尚幸能高矚,亂世無須再縱眸」,氣格高遠,寄意深沉。鍾世傑詩則清新爽直,尤擅寫當世事物,不見斧鑿,自然流露,如〈人工智能〉:「人工創智慧,演算自編程。數據通今古,才能近聖明」、〈核能〉:「唯恐洩鈽成永劫,傷嗟明月照荒蕪」,融今詞入詩,頗見匠心。譚凱尹詩用情真摯,出自肺腑,如〈和平〉:「今古難明事,干戈永未停。真心何隔閡?夙願只安寧」;有時輕靈跳脫,想法奇巧,如〈夏遊〉:「翻山尋幽壑,水豐動鳴蟲。海角迎雪浪,沙炙汗融融」,可見一斑。
璞社中青年詩人還有梁思睿、莫家寶、黃灝安、鄧祖明等,或年資較淺,或於社中未算活躍,然亦不乏佳作。筆者徵集了社中諸位青年詩人的作品,附於文後,以供賞閱。
香港中文大學「未圓社」
香港另一個重要的青年詩歌創作群體,乃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的「未圓社」。「未圓社」以校內「未圓湖」取名,社員多為中文系本科生,曾修讀「詩選及習作」、「寫作訓練」、「文藝創作」等科目,雅好詩詞,攻研聲律;社中不少詩人更曾在「全港學界詩詞創作比賽」中,屢獲殊榮,鋒芒綻現。筆者有幸獲中大中文系程中山博士襄助,徵得五位青年詩人的作品,包括:伍展楓、邱嘉耀、陳康濤、黃啟深及劉浚㮾,略評述如下:
伍展楓詩作意象鮮明,情感充沛,如〈甲辰冬,第三屆風雅傳承會議後,敬和中山、煒舜二師及諸先生原玉〉:「臨風樂讀詩千闋,憶昔長吟月一輪」、〈乙巳春,告別新光戲院〉:「滿座掌聲傳耳外,一堂帷幕謝台前。難留賓客離情動,忍對氍毹別緒牽」,寫來聲情搖曳,感動人心。邱嘉耀善用典事,順手拈來,不着痕跡,如〈病中重讀舊作感而有賦〉:「也曾捐扇憐班女,亦復長歌效接輿」,用了婕妤喻扇、接輿歌鳳之典,表達心跡;〈忽聞兄將去港啞然悵然同諸生祖餞於白石角讌前有作其一〉:「鷦鷯巢深林,不過棲一枝。鼴鼠飲河中,腹滿復奚為」,用《莊子.逍遙遊》之典,喻去港者之心志。陳康濤則善寫地理景觀,秉筆直書,歷歷指點,如:〈過薄鳧林牧場及西國大王廟〉:「牛乳西來懸纜索,神龕北請鎮魑魈。村耆獨隱鳧林道,鬼節重逢鶴佬寮」。黃啟深詩氣象恢宏,魄力非凡,句工字鍊,章法嚴謹,如〈過金陵吳大帝墓〉:「坐窺滿壁烏林火,劃作一丸江表泥」,寫孫權赤壁大戰的氣魄;〈京都南禪寺〉:「聞說入三門,能降身上豸。翬然鳳在樓,遍地螺吹耳」,皆屬妙筆。劉浚㮾詩則婉約澹蕩,句法流麗自然,如:〈東涌櫻園〉:「野岸扶煙春澹蕩,何人似我意躊躇。回晴徙倚看花又,入洛行吟發軔初」、〈壬寅孟秋梅窩聽曉山房雅集拈得得字〉:「海角生儒商,宜以此矜式。但持茶一杯,紛紜且暫息。想見梅蕊初,清幽好顏色」等。以上諸君皆詩藝卓爾,作品可堪賞味。
香港珠海學院古典文學創作課程
此外,香港珠海學院也十分重視古典詩詞的鑑賞與創作。香港珠海學院的中國文學系設有「古體詩選及習作」、「近體詩選及習作」、「唐五代宋詞選及習作」、「南宋詞元曲選及習作」等科目,探討中國詩歌的源流、發展與演變,並重點指導學生創作詩詞以為課業要求。如此,學院就成為了培育新進詩人的專業場所,學生修畢科目後具備一定的創作水平,部分更在海內外各大詩詞創作比賽中獲得獎項,成績斐然。
筆者徵得該系副主任董就雄教授同意,刊出幾位傑出學生——包括陳雨田、陳翊心及鄭至欽——的詩作。陳雨田、陳翊心各有〈香江古意〉一首,頗效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筆法,鋪寫香江風物景致,辭藻富麗而不浮艷,對仗鍊字,頂真換韻,聲色俱備。鄭至欽有寫「以巴戰爭」七古一首,感慨戰事塗炭生靈;有〈拾葉〉五古一首,寫拾葉意趣,饒富哲理。幾首雖屬學生作品,但均已成熟穩妥,顯是指導有方、課習唯勤之功。
結 語
古典詩歌創作在香港雖屬小眾雅好,但當今仍然有不少青年學子,願意追效古風,研習韻律,致使風騷之道未嘗斷絕,在如此商業社會中,已屬難能可貴。這當然得力於不同院校對古典文學之推動,以及老師輩對創作人才之栽培,薪火遂可傳承;一些文化學術機構定期舉辦詩詞創作比賽,也為青年學子提供了展現才華、大放異彩的機會。誠望大眾日後更能關注青年古典詩歌創作的發展,讓他們的努力與才華,獲得更多認同。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講師、璞社社員。)
香港青年古典詩創作作品舉隅
陳彥峯按:文章提及過的詩人及相關作品,刊載於下。程中山博士、董就雄教授幫忙徵集詩作,一眾青年詩人踴躍投稿,特此致謝。

香港浸會大學「璞社」
擬輓歌辭效陶公二首 ●張軒誦
其一
吾生長不樂,此去詎非福。
愁憂與俱滅,容身有空木。
顏留此日朱,歲序徒相逐。
遷化歸塵泥,庶幾滋蘭菊。
其二
排憂計苦拙,人生百年長。
化去何足道,但恨別倉皇。
畫眉饒古意,今夕試新妝。
有客念舊好,三兩會幽堂。
寄謝諸君子,區區願相忘。
獨醒吾所矜,不用奠酒漿。
(張軒誦為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璞社社員。曾獲「全港學界律詩創作比賽」大學及大專組冠軍等。編有《荊山玉屑.八編:香港浸會大學璞社詩輯》。)
遊香港亞洲素食展二首 ●葉翠珠
其一
長橋過海探新奇,試食鹹甜樂此時。
飯飲盈囊歸遠路,渺踪舊味亦堪思。
其二
琳琅美饌棄葷腥,炒麵冰糕喚客停。
煮素無傷君子德,鮮蔬慢嚼可延齡。
(葉翠珠為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學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文學碩士。璞社社員。現為教育工作者。)
秋日懷人(外一首) ●梁思睿
秋日懷人
炊煙喚舊思,煮米解啼飢。
爐灶每兼味,孩童無飽期。
幼年肉糜盛,老者飯錢衰。
烏髮披麻白,深秋更覺悲。
巴黎奥運——韻律泳
仙姿岸上臨,俏影碧漪尋。
百手牽雲浪,千花引客心。
奮持紅幟舉,醉看錦鱗沉。
汗苦化甘澤,榮光抵萬金。
(梁思睿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璞社社員。現職教育行業。曾獲二○二三年度「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邀請賽三等獎。)
勸影齋詩題後(外一首) ●劉沁樂
勸影齋詩題後
吐盡枯腸是魯柯,強持傲骨淚痕多。
翻愁筆底闢新境,斂恨尊前感逝波。
世變傳薪甘寂寞,途窮勸影自蹉跎。
遺篇夜誦恍如幻,細雨霓虹逐夢過。
歲末遊青山禪院示友
歲闌之際約同遊,感此微寒似晚秋。
過眼殘碑字難辨,作塵遺跡興何求。
入山尚幸能高矚,亂世無須再縱眸。
舊日青山成悵望,吾曹白卻九分頭。
(劉沁樂為璞社社員。詩作散見於《乾坤詩刊》、《荊山玉屑》等。)
人工智能賦詩(外一首) ●莫家寶
人工智能賦詩
數碼成趨勢,編程可作詩。
須臾聲一語,頃刻幕雙詞。
邏輯誠多誤,衷情豈合宜?
還需翻典籍,儲寶鍊文辭。
飛花
輕柔綿若雪,綠蔭起東風。
往復無人問,飄搖有孰同?
提框留絮散,墜地歎時匆。
霎景難重現,唯存記憶中。
(莫家寶筆名賢川。現為香港都會大學兼任講師,任教文學創作。作品見於《大頭菜文藝月刊》、《文路》、《荊山玉屑》(六至八編),並著有個人詩詞集《綠映斜陽暮》。)
和平、秋日懷人 ●黃灝安
和平——加沙戰爭
狼煙福地升,戰火掩沙城。
半紀陰陽隔,今朝家國傾。
還魂遺恨淚,拾骨號仇聲。
莫待河至海,才嗟民命輕。
秋日懷人——屈原
秋蘭生絕徑,未放已凋零。
拒伴邪風起,偏隨落日冥。
君愁非泛語,此命本浮萍。
楚魄歸何處?悠悠湘水青。
(黃灝安為德信中學學生。曾獲「第三十四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填詞)」學生組季軍。二○二四年加入璞社。)
巴黎奧運港將奪牌二首(外一首) ●呂牧昀
巴黎奧運港將奪牌二首
張家朗
衛冕艱難意自昂,宏宮斯夜合稱王。
人前摔帽狂何已,不比招搖脷更狂。
何詩蓓
蛟龍豈限雨雲池,正好浪頭爭一搏。
濠上寧論抱憾多,從容會解魚之樂。
至日重遊台北萬華
苦夏不遠行,周旋蝸角地。
烏雲時縱橫,鳴雷輕欲墜。
微雨漸上衣,檐腳容暫避。
傾聽巷弄間,涓滴動幽邃。
恍惚經涉初,惘然生夢寐。
(呂牧昀為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畢業,二○一七年加入璞社,現負笈在台。)
秋日懷人 ●鄧祖明
聞風吹落葉,瑟瑟作騷詞。
問葉歸何處,隨風訣舊枝。
地長無徑遂,天久獨星移。
惟望三更月,常輝照遠夷。
(鄧祖明為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畢業,璞社社員。)
人工智能(外一首) ●鍾世傑
人工智能
人工創智慧,演算自編程。
數據通今古,才能近聖明。
疑難隨意設,破譯即時生。
頃刻鴻文現,辭鋒觸目驚。
核能——讀坂本龍一《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
平生反核未心枯,誓以殘骸葬鐵爐。
唯恐洩鈽成永劫,傷嗟明月照荒蕪。
(鍾世傑為璞社社員兼秘書。曾獲「全港青年中文詩創作比賽」冠軍等獎項。編著有《璞社青年社員評點集》。)
和平、夏遊 ●譚凱尹
和平
今古難明事,干戈永未停。
真心何隔閡?夙願只安寧。
親健儕同聚,身安志未囹。
奈何兼具者,貪得殄於刑。
夏遊
冷氣安群叟,溫書睏稚童。
青壯自營役,都怕少年窮。
雲轍橫天際,誰個越長空?
翻山尋幽壑,水豐動鳴蟲。
海角迎雪浪,沙炙汗融融。
熱辣猶痛快,豈說蒸爐同。
(譚凱尹為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畢業。大學二年級始修寫作,經鼓勵後進璞社。)
香港中文大學「未圓社」
東涌櫻園(外一首) ●劉浚㮾
東涌櫻園
高丘法界去來車,影落波心問所居。
野岸扶煙春澹蕩,何人似我意躊躇。
回晴徙倚看花又,入洛行吟發軔初。
別浦藉風搖短夢,絳雲漸逐到階除。
壬寅孟秋梅窩聽曉山房雅集拈得得字
何處追顒園,佳士固難得。
況復居地偏,塵事更叵測。
鍥齋人所傳,好客秉懿德。
別館依梅窩,世路忘逼仄。
十年功告成,山房海岸側。
掘井通寒泉,天授豈民力。
蕪穢先芟鋤,盤荷亭亭植。
後樂梁先生,雅致具典則
勝日邀聯遊,橫塘共飲食。
美意殊堪親,劇談去雕飾。
相攜至高齋,摩挲對銘泐。
坡東沐暉台,風旨近蘇軾。
善喻推清真,春歸似過翼。
睹物能興懷,前緣梗胸臆。
誰謂功名場,流俗欠深識。
海角生儒商,宜以此矜式。
但持茶一杯,紛紜且暫息。
想見梅蕊初,清幽好顏色。
(劉浚㮾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學士、哲學碩士。中大未圓社社員。)
過金陵吳大帝墓(外一首) ●黃啟深
過金陵吳大帝墓
秣陵王氣故淒淒,射虎不聞征馬嘶。
五緯顛移分掎角,六師驅叱想桓齊。
坐窺滿壁烏林火,劃作一丸江表泥。
迥目鍾山猶厲帶,紫髯飄處孰能稽。
京都南禪寺
聞說入三門,能降身上豸。
翬然鳳在樓,遍地螺吹耳。
大慧制魔軍,唯余耽月指。
端心叩法禪,一注琵琶水。
(黃啟深為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研究系博士候選人。中文大學未圓社社員。撰有個人詩詞集《咿啞吟稿》。)
病中重讀舊作感而有賦(外一首) ●邱嘉耀
病中重讀舊作感而有賦
倚病慵觀案上書,翻尋舊作辨衣魚。
也曾捐扇憐班女,亦復長歌效接輿。
思緒當年成漫漶,沉吟終夕愧空疏。
三生莫勘何從去,夢覺吾身不屬余。
忽聞兄將去港啞然悵然同諸生祖餞於白石角讌前有作其一
鷦鷯巢深林,不過棲一枝。
鼴鼠飲河中,腹滿復奚為。
如何大雅士,蓬轉隨風移。
飄颻歷八荒,俯仰不可期。
北地遠千里,河陽近丹墀。
含薰當日下,清風應有時。
田廬或褊敝,心齋自騁馳。
人生貴適意,吁嗟嘆臨歧。
(邱嘉耀為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未圓社社員。曾於「全港詩詞創作比賽」、「中華大學生研究生詩詞大賽」等獲獎。現職台灣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
過薄鳧林牧場及西國大王廟(外一首) ●陳康濤
過薄鳧林牧場及西國大王廟
舊時牧野清涼地,水下爐峰近市朝。
牛乳西來懸纜索,神龕北請鎮魑魈。
村耆獨隱鳧林道,鬼節重逢鶴佬寮。
髣髴鐘聲如在耳,炊煙漫逐海風飄。
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牛奶公司自英國引入乳牛,於薄扶林興建牧場。工人多為海陸豐人,在牧場側結寮而居,人稱「鶴佬寮」。據學者陳康言研究,該地屢傳鬼怪之事,且疫癘時作,村人乃從故里請來西國大王神像奉於寮中。今村人四散,惟西國大王廟尚存。每歲盂蘭、尾牙之期,舊民仍歸來祭祀,香火不絕。
再過西國大王廟
草動疑牛影,林深沒舊寮。
年年惟此日,猶聽海豐謠。
(陳康濤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博士,現任香港科技大學語文教育中心講師。中大未圓社社員。著有詩集《與靈魂有染》。)
乙巳春,告別新光戲院(外一首) ●伍展楓
乙巳春,告別新光戲院
華燈亂目舞翩躚,相送新光趁管弦。
滿座掌聲傳耳外,一堂帷幕謝台前。
難留賓客離情動,忍對氍毹別緒牽。
五十三年如幻夢,清歌此後問誰憐。
甲辰冬,第三屆風雅傳承會議後,敬和中山、煒舜二師及諸先生原玉
才情吐露港之濱,古典文壇面目新。
幸與鴻儒傳舊學,爭鳴秀士滿經綸。
臨風樂讀詩千闋,憶昔長吟月一輪。
薈萃華堂師友盛,雅音廣澤後來人。
(伍展楓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生、德國萊比錫大學東亞研究所漢學部文學碩士,現為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漢學系哲學博士研究生。曾於「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及「全港學界律詩及對聯創作比賽」中獲獎。)
香港珠海學院古典文學創作課程
香江古意 ●陳翊心
鯉門虹霓疊作市,銅鑼車馬繡成堆。
朝聞步履頻交錯,夜見燈火競煥輝。
豪氣遙吞南溟雲,珠光暗接星河水。
十二時辰銀漢流,五更衢路鍵聲起。
紫荊燦爛映雲煙,市井喧闐搖海天。
商賈雲集通四域,文脈源長續千年。
一朝繁華一朝醉,幾度滄桑幾度淚。
但見今日宴高樓,誰辨當年曬鹽地?
忽轉深巷九回腸,籠屋摩天相頡頏。
宋王台前石生蘚,皇后道外衣凝霜。
廟街疏燈占來歲,馬場蹄鐵踏殘陽。
渡輪笛咽離島月,雨打鐘樓夜未央。
未央夜宴笙歌發,貧窟燈孤淚水竭。
雪茄佳人兩相伴,不見路邊多行乞。
可憐喪權任人欺,骨肉斷割腸寸結。
九七揚眉攘英倫,雪恥歸來翻新頁。
新頁同翻堪舉杯,百年風雨洗劫灰。
太平山上雲霾淨,淺水灣頭浪共追。
協力家邦圓好夢,英雄何妨名聲微。
且看獅山千仞石,千年猶立自崔嵬。
(陳翊心為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大一學生,曾獲「第二十九屆全港學界對聯創作比賽」大學及大專組特別獎。)
香江古意 ●陳雨田
香江水暖撫白沙,玉樹枝寒棲烏鴉。
依稀冬去聽雨色,恍惚春來數荊花。
荊花漸逐雲光去,散入空濛皆似絮。
雲光流離送遠潮,碧海蕩漾傳輕語。
碧海長虹千帆來,星槎撞破萬重埃。
長虹閒掛維港岸,浮煙遠接越王台。
越王辟瘴通江舸,濯雨滌雲波潭沲。
杳杳日暝憶炊煙,迢迢星漢映漁火。
(陳雨田為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本科二年級學生,修讀中文文藝創作專業。)
拾葉(外一首) ●鄭至欽
拾葉
幼時好拾葉,葉在袤根旁。
根深林陰翳,霏微遣清涼。
曙暉澤墜露,鵲走見驚惶。
簌簌虹瀑綻,步步尋葉忙。
一葉披黑甲,二葉鬢染霜。
三葉泣紅淚,四葉青漸蒼。
撫脈浣拭塵,婀娜爭吐芳。
裙惜難盡攬,騰空葉欲揚。
何必生春怨,木香已浸裳。
且任東風過,漫山舞金黃。
近閱以巴衝突新聞圖片,見一男子頹坐廢墟間,妻女身故,獨留一人。戰爭殃民,深感傷痛,遂賦此詩
無端隻影灰寂裏,重霧頃刻塌高樓。
子彈飛彈呼嘯過,長恨短恨難尋頭。
史跡密密織塵網,以巴頻頻相怨尤。
為民為己為爭利,每經一地遍血流。
錫安山下多征伐,何足盡曉此中仇!
人人自命承天意,軍旗一展死方休。
義辯豈在刀兵前,白骨皚皚誰為收?
嗟嘆古來千百戰,託辭是非出詐謀。
可憐無名多蒼生,浮生片刻成奢求。
(鄭至欽為香港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本科四年級生。曾獲「第三十三屆全港詩詞創作比賽(律詩)」學生組季軍、全國「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邀請賽三等獎。)
【創作園地】■
逾六十年創作竟不輟有感 ●胡國賢
蹉跎七十九,藝圃今回首。
古典啟童蒙,志學文會友。
結社渡輪中,取名曰文秀。
星島放胡言,說愁眉強皺。
應邀組藍馬,自珍慚敝帚;
發憤攻現代,方知天地厚。
石室艷驚迷,橫空藍色獸。
文社退狂潮,學苑機緣湊。
畢業創詩風,五子相持守;
輾轉十二年,痛斷連絲藕。
詩雙網絡承,復聯三地友;
寫編論講評,一去四旬久。
花甲驀轉身,回歸絕律舊;
量體慣裁衣,竟任枷鐐扣。
貿窺虎度門,粵劇新編就;
孔子與姜夔,高台舒廣袖。
盟鷗倚晚晴,自娛師五柳;
天若假餘年,起衰當抖擻。
(作者筆名羈魂,為香港著名詩人、作家及資深教育工作者,近年轉攻粵劇粵曲創作。)

致辭 ●何佳霖
那幾朵雲紗是這個年頭最後的祝福
不然夕陽不會這般艷麗
這是大寒過去後
山色寧靜,幾個小村莊在它的庇佑下
青煙繚繞,人畜興旺
被候鳥劃破的夜幕像一隻無形的大手
它敞開的懷抱足夠容納整個人間
所祈求的福份
我佇立在半夢半醒的時空中確認一種身份
我是萬物中稱為人的物種
我是萬劫後堅韌的母親和有情人
我有寬闊的氣量與從不啟齒的溫柔
這是大地母親新年的致辭
(作者為香港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香港女作家協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