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鈎沉】香港嚴肅文學代表:《香港文學》●鄭明仁

分享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三十八年走過來,《香港文學》經歷四位總編輯,各人辦事風格或許有所不同,但雜誌堅持發表嚴肅文學的宗旨始終如一,這是很不容易的。

主編:潘耀明 

執行編輯:張志豪


一九八五年一月創刊的《香港文學》,至今已出版四百六十期,辦純文學雜誌而能持續出版三十八年,在香港實屬少數,這與雜誌前任總編輯劉以鬯和陶然的努力耕耘有莫大關係,特別是劉以鬯,在他擔任總編的十五年間,成功把《香港文學》打造為發表嚴肅文學的平台。

劉以鬯是《香港文學》首任社長兼總編輯,他一直做到二○○○年七月、雜誌出版至第一百八十八期退休,當時劉以鬯已八十二歲。雜誌創刊之前,具中資背景的老闆考慮從舒巷城和劉以鬯之中挑選其中一位出任總編之職,最後選擇了劉以鬯,主要考慮到劉以鬯能夠團結左、中、右的文化人,以配合雜誌「開創新局面、團結大多數」的初衷。劉以鬯在〈發刊詞〉指出:「為了提高香港文學的水平,同時為了使各地華文作家有更多發表作品的園地,我們決定在文藝刊物不易立足的環境中創辦一種新的文藝刊物。」創刊號網羅了海內外多位作家,包括葉維廉、趙令揚、李國威、黃傲雲、陳德錦、何福仁、迅清、吳煦斌、力匡、盧因、璧華、黃維樑、周策縱、梁秉鈞(也斯)、鍾曉陽、梁錫華、鍾文苓、黃東平、師陀、鍾玲、林曼叔等等。第二期加入了董橋、西西、盧瑋鑾、古蒼梧、施蟄存、馮亦代、柯靈等。

【藝海鈎沉】香港嚴肅文學代表:《香港文學》●鄭明仁
《香港文學》〈發刊詞〉。

《香港文學》開始時的筆陣主要由本地作家組成,名正言順是「香港」文學雜誌,後來香港作家的作品減少,增加了多位海外作家,這便引來一些人詬病,說《香港文學》內容與刊名不合。劉以鬯在《香港文學》第四十九期的〈編後記〉解釋:「香港作家的流動率很高,目前居住在台灣高雄的余光中;居住在英國的桑簡流;居住在加拿大的盧因、梁麗芳、陳中禧;居住在美國的陳若曦、葉維廉、柯振中;居住在法國的郭恩慈、黎翠華;居住在菲律賓的文志;居住在巴西的劉同縝;居住在新加坡的力匡;居住在上海的柯靈,居住在北京的葉君健、端木蕻良、駱賓基、蕭乾、馮亦代;居住在廣州的黃秋耘等,過去都曾在香港做過文藝工作,為繁榮香港文學作出貢獻。《香港文學》刊登這些作家的作品,可以加深讀者對香港文學的認識,是優點,不是缺點。」

【藝海鈎沉】香港嚴肅文學代表:《香港文學》●鄭明仁
一九八五年一月創刊的《香港文學》,首三期封面。

劉以鬯坦言,《香港文學》長期在逆水中行舟,經營處境越來越困難,愛好嚴肅文學的讀者為數不多,《香港文學》的銷售量逐漸減少,有人建議他刊登一些「從俗」文章去遷就市場。劉以鬯說自己很執拗,寧願忍受被荊草棘木割傷的痛苦,不肯讓《香港文學》與庸俗結合。

【藝海鈎沉】香港嚴肅文學代表:《香港文學》●鄭明仁
二○○○年六月,《香港文學》首任社長兼總編輯劉以鬯以香港作家聯會會長身份,接待中國作家代表團。前排左起:代表團團長袁鷹、劉以鬯、代表團副團長葉辛。後立者為時任香港作聯副會長潘耀明。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三十八年走過來,《香港文學》經歷劉以鬯、陶然、周潔茹和游江四位總編輯,各人辦事風格或許有所不同,但雜誌堅持發表嚴肅文學的宗旨始終如一,這是很不容易的。 (本文圖片由鄭明仁提供。作者為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