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壽命極限可高達150歲。早前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迪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更預言:「未來十年內,幾乎所有疾病都將能被治癒。」到底如何活得更長壽和更健康?參加9月10-13日舉辦的BIOHK2025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暨展覽,將會有所發現。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BIOHK香港國際生物科技論壇暨展覽,是香港生物科技協會主辦,致力於構建生物科技領域的國際化協作平台。展覽聚焦全球生物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雲集全球展商、院士級科學家及跨國藥企高管進行主題演講,「政產學研資」多方代表就帶來建設性對話,並有學術報告、展覽、圓桌會議、一對一洽談、路演競賽、招商推介會。參會者可通過多元化的交流場景,精准資源對接、解讀政策趨勢、探索出海之道、促進品牌國際曝光,甚至與內地不同城市開拓跨境生態共建。
重量級嘉賓雲集
今年展覽邀得多位重量級主講嘉賓,包括波蘭科學院院長顧問Prof. Jerzy Duszyński、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Prof. Raju Kucherlapati、香港大學副校長劉澤星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臨床與轉化研究副校長Prof. Jennifer Rubin Grandis、大阪大學澤芳樹教授、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楊雄里院士、香港中文大醫學院院長趙偉仁教授等。
展覽將聚焦AI+生物醫藥、中醫藥現代化、幹細胞療法等前沿領域,提供展覽、論壇和投資對接平台,幫助學術界與商業界實現跨界融合,並為高校研究團隊、工程團隊與生物醫藥/科技企業搭建高效對話與合作平台。
分論壇主題多元化
幹細胞與細胞治療新紀元:聚焦從組織工程與類器官平台,到iPSC來源治療細胞、MSC臨床應用、AAV工程與體內CAR-T,以及Point-of-Care製造等關鍵前沿議題。
基因治療前沿:聚焦基因編輯、AAV 殼體工程、體內遞送與溶瘤免疫等前沿技術,兼顧基礎機制、平台工程、CMC/製造與商業化路徑,為科研機構、醫院與企業搭建高效對話平台。
AI賦能傳染病防控院士高峰論壇:高福院士、馬光輝院士及張先恩研究員等專家,以創新視角解碼新技術為傳染病治療與防控注入的澎湃動能。
北大RNA前沿進展論壇:匯聚來自北大、復旦、北理工等頂尖高校的RNA領域核心科學家,分享其在RNA通路解析、藥物開發、臨床轉化以及遞送系統(LNP)等方面的最新重磅成果。
清華生科院AI賦能生命科技論壇:聚焦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學中的前沿方法與工程化應用,例如AI驅動的生物分子動力學模擬、多模態AI在醫療與生物研究中的落地實踐等。
中醫藥現代化系列論壇:解讀新時代中醫醫院轉型路徑與中西醫結合實踐,探討AI在中醫中的應用等技術,並有雲南白藥、廣藥集團等產業領袖就中醫藥產業鏈現代化、藥食同源創新等展開深度對話。
神經科學新紀元:中國科學院楊雄里院士分享其關於腦科學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的權威洞見;三大核心分論壇覆蓋神經藥理與轉化、退行性疾病前沿及腦機介面創新。並有Science Café,聚焦退行性神經疾病的最新突破。
創新醫療器械與體外診斷:趙偉仁教授、尹燁博士等嘉賓分享其在手術機器人、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層思考與未來洞見;不同國家的頂尖學者與創新企業CEO,探討CRISPR居家診斷、miRNA癌症早篩等技術。
創新藥新紀元:覆蓋創新藥未來發展、下一代細胞與基因藥物開發、腫瘤與自免藥物開發,以及創新藥新範式與創新產業鏈構建;探討全球創新生態與產業鏈構建,以及創新藥企出海策略、跨境融資與上市機遇。
還有更多分論壇及活動待你發掘!展覽網址:http://2025.bio-h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