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着大灣區融合政策的推進,跨境醫療備受重視,莊柏醫療集團創辦人莊文煜醫生指出,無論是內地病人南下求診,還是香港病人北上,跨境醫療服務之勢已不可逆轉。他更預判,因應兩地的醫療發展及資源互補,未來將形成「重病南下、輕症北上」的就醫格局。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料重病南下 輕症北上
莊文煜醫生認為,跨境醫療的興起源於兩地醫療資源的互補;香港的醫療水平一向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尤其在部分專科領域( 如肝移植、癌症治療等)具有顯著優勢。雖然香港私營醫療成本高,導致收費亦較高,但由於高端醫療技術和藥物引進速度較快,加上對港式醫療的深度信任,仍吸引內地高消費群體南下求診。
而近年來,由於內地醫療性價比突出,同時亦引進了不少先進器材,適合常見病、慢性病管理及預防性醫療;再加藥械通及長者醫療券等政策支持,有助北上之勢。莊醫生直言:「綜合來說,大灣區的醫療費用較低,尤其是牙科、體檢等項目,已吸引愈來愈多港人北上就醫。」


機遇與責任
莊文煜醫生同時指出,跨境醫療絕不可簡單複製,而是要創造安全便利的就醫生態。同時,這不僅僅是商業機會,更是提升大灣區整體醫療水平的契機,有助推動兩地醫療體系融合。
由此可見,真正的跨境醫療和融合所面對的不單單是人員和藥物器材的流動,還有一連串問題需要解決,例如開發跨境電子病歷系統,以至藥物過境等實際問題。
冀醫療券進一步擴大
對於「北上」的港式醫療需求市場,除了居於香港的病人外,還有居於大灣區以及特別是打算在灣區退休康養的一群。要打入這個市場,當然有不少需要解決的「痛點」,如醫療券適用範圍受限、跨境醫療系統不聯通、內地醫保不適用於門診等。
目前「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可讓合資格的港人在大灣區使用醫療券,以支付門診及醫療護理費用,日前適用的醫療機構更擴展至19間,但莊醫生直言,希望當局能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特別是一些港式醫療機構。


切記就診安全與資訊透明
對於計劃北上或南下求診的患者,莊醫生建議必須選擇信譽良好的機構,而有香港背景或國際認證的醫療機構可以率先考慮。此外,病人亦應事先了解兩地醫療文化如治療方案及藥物供應等,避免因文化差異影響療效。
作為跨境醫療的其中一個參與者,莊柏醫療在內地診所推行香港的管理模式,並重視醫生培訓,確保服務質素。莊醫生指,「內地醫生可能較傾向積極治療,而香港醫生則較注重風險管理。我們需要平衡兩地標準,確保患者安全。」
據他了解,曾發生內地醫生為七旬患者一次性拔除四顆牙齒的事件,雖病人健康狀況無礙,但事件亦促使其集團設立「高齡複雜病例雙重審核」機制。
北上發展:建立信任最關鍵
歷經二十年發展,今日的莊柏醫療集團已從單科診所擴展至涵蓋13間西醫、7間牙科、10間中醫診所、6間腸胃鏡中心、2間醫療影像診斷中心,並有3間內地診所。而一直堅持的初心,便包括實踐「家庭醫學」的理念,為病人致力於提供全面且可負擔的醫療服務。隨着業務擴展,集團已逐步引入中醫、牙科、腸胃鏡檢查等服務。莊醫生回憶創業初心時透露,「我是在沙士後2004年開設莊柏的……接受家庭醫學培訓的我,在過程中發現當有人患病時,是會影響全家人的,必須重視……而這個理念亦獲得很多家庭的重視……及後發現公營醫院所提供的藥物有時為副廠所製,若能在合理的價格下,讓更多人獲得更好的藥物以及優質服務,便成為了我的理念以至初心。」
將於佛山營運醫院
莊柏集團進軍大灣區,可以說是由2019年收購深圳羅湖一家診所開始,2022年更設立首間跨境診所,提供港式家庭醫生服務。而在今年底或翌年初,更會應地產發展商邀請,在佛山萬科三山新城打造綜合醫療中心(醫院),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
重視「治未病」
談及在大灣區發展挑戰時,莊醫生坦言,「信任建立」最為關鍵。他舉例其深圳診所,便曾有港人質疑「這間莊柏是否山寨機構」及其醫療水平,這實在需要反覆解釋及時間,才能令病人釋疑。 隨着人口老化及慢性病問題加劇,「治未病」會是莊柏醫療未來重點發展之一,並推動體重管理、三高防控等預防性醫療服務。至於遠程醫療方面,「我們希望透過科技打破地域限制,例如讓香港專家與內地醫生協作診症,或讓患者在邊境診所取藥,提升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