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萬眾矚目之地。雄安新區,在七年的建設基礎下,正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並重階段。「萬物向新,未來之城——粵港澳大灣區媒體雄安行」,已於10月23日正式啟動!
活動行程安排包括前往雄安新區啟動區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燕南堤、容西養老驛站、定安公交站等地,以感受雄安這個未來之城的生機與活力。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參與活動的媒體包括鳳凰衛視、鳳凰網、鳳凰週刊、蓮花衛視、香港大公文匯、明報、香港商報、香港01、羊城晚報、廣東廣播電視台、南方都市報、新快報、21世紀經濟報道、資訊時報、珠海廣播電視台等。
雄安新區黨工委委員、宣傳網信局局長邊建國在活動致辭時特別指出:雄安是飽含中華氣質的現代之城、是生態宜人的華北水城、是聰明智慧的數位之城、是要素齊全的創新之城、是處處精品的品質之城、是全齡友好的幸福之城,更是一座充滿激情的夢想之城。
他進一步表示,雄安彙聚了一批有夢想、有朝氣的奮鬥者、建設者,從優秀的規劃師、建築師到平凡的社區工作者,來自五湖四海的他們,秉持「一件事、一群人、一條心、一起拼、一定贏」,以風雨無阻、日夜兼程,敢字當頭、幹字托底的作風,踐行「政治過硬、改革意識強、能力水準高、敢闖敢幹、清正廉潔」的工作要求,為雄安的建設發展添磚加瓦,凝聚起新時代的雄安精神,呈現著新時代改革開放開拓者的精神群像。

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
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離北京、天津均為105公里,距北京大興國際機場5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地質條件穩定,生態環境優良、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規劃面積177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規劃面積198平方公里,啟動區規劃面積38平方公里。
雄安新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發展新的兩翼,共同承擔起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的歷史重任,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按照規劃目標,2035年的雄安新區將基本建成綠色低碳、開放創新、資訊智慧、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準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
經過2021年「拉框架」,2022年「顯雛形」,2023年「展五新」,2024年「聚要素」,「十四五」末實現「上台階」的工作步驟,雄安將著力實施「八個聚焦、八個聚力」工作舉措,奮力攻堅啟動區「主戰場」。目前,383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739億元,開發面積覆蓋190平方公里,總建築面積達4,521萬平方米,4,251棟樓宇拔地而起。環城市周邊道路框架、內部骨幹路網、生態廊道、水系構成的城市建設「四大體系」基本形成。城市綜合功能、公共服務功能、商業服務功能以一流標準加快配置,集中疏解承接區域、支撐服務疏解產業配套區域、安置居住服務區域三個層面片區融合發展、互相促進,形態開發、功能開發、平台開發三大開發同步推進,綜合承載、要素集聚、自我發展三個能力不斷增強,從「一塊地」繪就「一張圖」變為「一座城」,「五新」目標可觸可感可及,一座現代化城市正蓬勃發展。

打造「雄安服務品牌」
啟動區綜合服務中心位於海岳大街北側、京雄高速出口西側,京雄高速出口西側,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總用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300平方米。
中心的設計遵循中西合璧、以中為主、古今交融的原則,以漢唐風韻來呈現現代建築的獨特美感,布局上採用北方四合院形制,整體中正大氣。
雄安新區啟動區綜合服務中心是新區向外界展示啟動區的重要門戶,主要用於展示啟動區規劃建設和建築風貌設計成果。其主要功能包括規劃展示、商務洽談、會議接待、政務服務等,服務於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相關事宜。具體來說,該中心將為雄安新區疏解對象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通過進一步簡化手續、精簡環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雄安服務品牌」。

東西軸線項目 高鐵市政一體化
雄安新區東西軸線項目是雄安新區起步區的交通廊道、景觀廊道和功能廊道,包括雄忻高鐵及市政配套兩部分,前者是「八縱八橫」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配套工程是新區重要基礎設施,建成後將提升雄安新區對外和對內交通服務,促進實現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目標。
東西軸線全長約24.838公里,東起白溝引河東側,西至萍河西側,橫穿整個起步區。東西軸線從整個新區起步區地下穿城而過,上方鋪設雄安城際站、小里站、金融島站三座綜合交通樞紐。其中雄安城際站、小里站是高鐵站,金融島站是一座比較大的地鐵換乘站,未來將是新區金融島片區的核心交通節點。
東西軸線項目包括高鐵、市政、房建、園林景觀、橋樑、水系等18大類建設內容。目前,項目土方開挖累計完成2,300餘萬平方米,現場施工人數1萬2千餘人,機械設備1,200餘,晝夜不停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東西軸線是雄安新區「一方城、兩軸線、五組團」城市整體風貌骨架的重要構成,建成後將有力提升新區交通服務能力,引領城市高品質發展,加快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構建出綠色為底、功能多元、錯落有致、風貌協調、活力創新的新區標誌性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