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津小取消默写课 希望学生多读课外书

分享

教育局正提倡小学减少默书,明报抽样翻阅不同小学的最新学校发展计划,有称会取消默书堂,有称会为特殊教育需要(SEN)学生调适默书。天水围有津贴小学昨日宣布,该校各级本学年起取消默书,该校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机会,释放更多空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
《小学教育课程指引》去年更新,建议学校减少默书篇幅、检视测考。明报翻阅不同小学的校务文件,其中海怡宝血小学在最新学校发展计划提到,为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并提升学习动机,校方会取消默书堂,并以趣味活动替代部分习作;香港红卍字会屯门卍慈小学的计划书称,会为SEN学生调整课程,包括设校本默书调适计划。
位于天水围的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昨日宣布本学年起取消中英文科默书。校长刘铁梅说,该校原要求各级每学年中英默书达32次,包括上学年16次、下学期16次;但校方发现即使学生默书高分,写作或考试时仍执笔忘字,亦有学生反映温默书耗时,看课外书时间大减,故校方盼释放空间让学生看书,相信亦有助识字。该校新措施旨在为学生“减磅”,刘校长强调没提供默书的替代方案,校方亦加强游戏学习、用人工智能工具融入教学,让学生“玩着学”。
刘校长又称,有家长误以为学校将默书责任转嫁家庭,但早前在家长会上向逾200个家长讲解后,“家长都拍烂手掌”。家长张女士说,以往默书背课文“框死内容”,新安排令女儿有空看课外书,更深入学语言。
教育评议会主席蔡世鸿则认为默书有一定价值,有助学生认字,有“小步温习”作用,但次数、时间编排不应走向极端,“太多太少都不好”。至于应否取消默书,他认为视乎校本情况及家长接受程度,“如学校有创新方法代替亦无不可”。
另外,《施政报告》早前提出将应对中学生自杀问题的“三层应急机制”扩展至高小。刘铁梅欢迎措施,她说该校共30班、约700个学生,以该校为例仅有一个驻校社工,盼政府可根据学校开班数目增派驻校社工,分担支援工作。教育局长蔡若莲上周在立法会称,政府暂无计划增加学校社工人手,强调每校已有跨专业团队,并设津贴用作购买辅导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