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直资学校可申请增班 吸引非本地生

分享

《施政报告》提出“试点计划”,允许直资中小学校申请增班数及每班学生人数,以扩大录取持学生签证并自费入读的非本地生。政府消息人士称申请学校数目不设上限,最快明年起接受申请,下学年(2026/27)推行。直资学校议会主席陈狄安表示不少直资学校学额几乎饱和,新措施有助吸引非本地生。
香港现有近80间直资中小学,每班一般分别有41和33个学生。政府消息人士昨日称新措施让直资中小学申请每班总人数增至最多45,强调所增学额只能用于录取持学生签证的非本地生,相信不会影响公营学校招生情况。
据了解,去年共有736个介乎5岁8个月大至17岁、持学生签证的学生入境。按现行规定,他们可选择入读私立、国际或直资学校。消息称现时大部分非本地生均选择国际校,而非直资校,但为让基础教育国际化,政府“踏出第一步”。消息还称,直资校现已可收非本地生,加上大多设有非本地课程,“配套上更易做”,故以直资校作试点。
学界常建议放宽官校及津校以自资方式录取非本地生,消息人士昨日重申,官津校由公帑资助,就算学生自资入读,当局计算资助亦有难度,“难道他收多一个非本地生,我给老师的资助就少一个学生(相应的公帑)?”该消息人士还提到,官津校教授本地课程,非本地生或难适应。
陈狄安表示欢迎计划,称大多直资校学额已饱和,新计划变相是“专位专用”,增加学校招收非本地生的诱因。他提醒政府审批时应留意学校是否有配套,也应考虑学校的精神健康支持是否足够。教育界议员朱国强促请政府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内地、台湾及澳门学生以学生签证身份来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