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分享

中國的國際化學校自上世紀90年代經歷過雨後春筍般的增長,經歷過「探索引進、粗放式發展、深度融合」三大階段,至今已經走過30年。

日前,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下稱「RAISE大會」)在香港舉辦,回顧中國國際教育發展的同時,亦面向未來教育探討合適路向。為期一天半的活動,近500位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教育專家、學者、校長和老師共聚一堂,互相交流及學習。大會更為學校與教育工作者個人頒發教育大獎,予以表彰。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日前在香港舉行,近500位中外教育從業者參與盛事。

有道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者亦深知,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教育工作不可固守成規的道理。因此,本屆RAISE大會以「加速融合,擁抱多元」為主題,對當下亞洲國際教育環境作出回應。

今年,RAISE大會邁入第六屆,由頂思教育集團及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聯合主辦、集思未來協辦,並由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北京師範大學灣區國際商學院以及英國文化協會特別支持。

在日前由香港專業教育出版社教育信息研究院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教育競爭力國際學校50強榜單」中,香港26所,深圳10所,廣州7所,佛山、惠州及珠海各2所,澳門1所入圍。香港的優質國際化教育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有目共睹,相信亦是本屆大會首次選址香港的重要原因。

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執行會長鄒舒寄在致辭中表示,香港是鏈接全球的重要中心點,在擁抱創新的多元化時代,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在教育領域的「引進來」和「走出去」過程中亦將發揮重要作用。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日前在香港舉行,近500位中外教育從業者參與盛事。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執行會長鄒舒寄肯定香港在教育領域的中外鏈接作用

中國國際教育百花齊放

在活動現場,各路從業者紛紛分享經驗,提出暢想,其中很多發言者都不約而同提到了「教育創新」。香港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認為,解決教育問題的關鍵辦法就是持續創新。在他看來,教育的目標之一是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高質量以及與未來相關的教育體驗。那麼,辦教育就要先確定服務對象、確立培養目標以及確定的行動方案。

近年來,中國內地提供國際教育的學校增速較快,各類課程百花齊放,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除了佔主流的英式課程和A-Level課程外,還新增設港澳課程和新加坡課程。香港立法會議員鄧飛特別提到香港中學文憑(DSE)課程在國際上認可度不斷提高,中國教育部自2011年起推出內地高校招收DSE課程學生,截至2023/24學年參與的內地高等院校增至132所,海外超過300所高等院校認可。而且,香港DSE正在走進內地基礎教育學校,為學校的課程發展和學生的升學路徑打開新思路。

關於中國基礎教育,曾參與教育改革工作的中國教育學會第七、八屆理事會副會長尹後慶則強調「中外互鑑」的意義重大。活動前一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2屆大會全票通過了在上海設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的決議,他認為此中心首次落戶中國,意味着教育融通中外將勢不可擋。對於全球應對新科技革命帶來的挑戰、加快實現教育2030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香港教育局前局長吳克儉濃縮五十餘年的教育從業經驗,以英文分享教育心得,強調教育需持續創新。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香港立法會議員鄧飛以「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趨勢」為題作分享,呼籲在場國際學校代表考慮吸收DSE課程。

學生培養、教師發展、技術創新缺一不可

教育的完整生活包括學生培養、教師發展以及技術創新所形成的完整生態鏈,在這一部分的討論中,北京順義國際學校校長Daniel K. Rubenstein結合實踐,分享形成牢固的同伴友誼如何幫助學生獲得快樂與學業成功。他提出「互惠友誼框架」,列舉一些有助於建立和維持互惠關係的原則與策略,例如行為的模仿、物體與思想的交換、共同的經歷、共享知識等。

香港九龍三育中學校長梁詠梅在會上分享「如何透過推動學習空間數據技術激發學生潛能」的故事。在她的推動下,學校在應用IT技術教學改革方面,是香港同類學校之間的領頭羊和標竿。她提到,所有人生活在智慧裝置無處不在的現代社會,每分鐘產生很多資料。把這些資料連接起來加以善用,便能挖掘隱藏的模式和優勢,從而引領更好的決策、提高效率、優化資源管理和應對危機的能力。

惠靈頓(中國)首席總校長Julian Jeffrey圍繞「賦能員工、學校及集團共成長路徑」分享了「教師幸福關懷與參與度」模型,即「70-20-10」的學習模型,七成透過體驗實踐學習,二成是在社交和潛移默化中習得,百分之十是包括課程在內的正式學習獲得,從而建立形式多樣的教職人才培養項目,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分論壇環節,來自常熟的UWC世界聯合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灣區國際商學院、香港英華書院、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等多所學校和機構的專家、學者和校長們帶來教育實踐分享及未來教育前沿思考。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香港九龍三育中學校長梁詠梅分享推動IT技術教學改革的經驗與成果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為紀念中國國際學校30年,特別為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及團體頒發七大獎項。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會場外設置的大會展位前,教育從業者就相關問題深入諮詢。

「姊妹學校聯盟」正式啟動

據悉,自2004年至今,香港多所學校已與北京市、上海市、寧波市、廣東省、四川省、浙江省及福建省的多所學校締結「姊妹學校」。為了幫助內地與港澳地區學校更加便捷地連接,共享教育創新成果,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聯同頂思成立「姊妹學校聯盟」(SSA)。據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會長關俊華介紹,創辦該平台的目標是提供資源、培訓和指導,以協助學校建立和支持「姊妹學校聯盟」的發展與運作。

融合與連接成為教育轉型中的發展趨勢,教育從業者亦需要支援。作為教育行業發展平台,頂思和粵港澳大灣區教育發展協會有着同樣的願景。正如頂思聯合創始人、CEO徐康樂強調,「希望透過高質量的行業會議構築有利於創新的生態環境,為培養創新人才、創造性地解決教育轉型中的問題,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和資源支持。」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圍繞教育和培養人才,頂思聯合創始人、CEO徐康樂在開幕致辭中提出「創新、創造、創生」三個關鍵詞。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探討課程融合與專業發展 打破邊界 開創多元發展

大會今年舉辦三場主題論壇,促進業界專業交流。隨時代不斷變遷,亞洲許多國際教育機構都積極開展教育改革,探索出更新穎更多元的教育實踐及落地方案,推動亞洲教育走向國際化。「課程融合與專業發展」主題論壇於11月11日在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舉行,通過論壇有助打破地域邊界,加強學校之間的交流、融合與創新。出席嘉賓在台上無私分享課程融合的實踐方法及心得,為參加者帶來眾多啟發及參考價值,推動業界進行課程改革及提升專業水平。

活動得到多個在中國內地的辦學機構支持,分享他們在融合教育方面的看法及方案。內容涵蓋了哈羅禮德學校的課程融合之旅、STEAM教育與國際課程融合的協同效應、貫通學習: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路徑,嘉賓們亦分享了五育融合、IB課程幫助學生學習及成長,並且解碼課程融合的可能性,內容豐富多元,令參加者充滿得著。

2023RAISE亞洲國際學校大會 加速融合 推動教育國際化
「課程融合與專業發展」主題論壇,給亞洲國際教育參與者互相交流多元化的教育實踐及落地方案。

自設課程 滿足合規及學校理念

亞洲國際學校有限公司集團雙語教育總監徐冷吉表示,2020年第一所哈羅禮德學校在海口正式開幕,這是針對中國學生的一個12年一貫制學校,提供雙語融合課程,既保留了哈羅的精華及課程特色,也培養學生「百年傳承,學術卓越」、中英雙語能力及身份認同,最終達到哈羅式的教育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無限可能。

「對學校而言,課程是學校的根基。」徐冷吉解釋要進行融合教育,原因在於他們想要在合規的範圍內教授中國義務教育的課程,同時也需要一個課程能夠實現學校的理念及課程特色,滿足發展及發揮學生不同潛能的教學需求。基於這兩個因素,很需要自行設計融合課程,並需達到清晰性、一致性、連貫性、國際協作、學校文化的需求。而課程更要從三方面,包括「The What」、教學法及學業質量標準與描述進行考慮。最終希望做到所有哈羅禮德學校,有一個統一及融合的課程,能夠藉此打破壁壘,在他們的課程框架下,無論是中國教師或外國教師都能共同協作,教授哈羅自己開發的課程,而不是各自在教授中國義務課程或國際課程。

將科學教育融入國際課程

「面對百變時代,我們要給學生什麼能力?」愛莎國際教育集團學術中心副總監、武漢愛莎文華學校總校長賈茜表示,想到的是兩個字:「科技」。她表示,科學教育是學生未來必須要具備的能力。美國有一所2013年創立的學校,用十年時間躍升至美國私立學校的第二名。對於一所新學校能夠戰勝百年老校,她最大感受是:「科技教育引領我們整個課程體系。」她認為應要把科學教育融合到國際課程體系當中,並要讓科學教育儘快走進課堂。

賈茜指,美國的科學教育不斷改革及發展,原因這是國家之爭、人才之爭及科技之爭。中國也早已關注、發布及提倡開展科學教育。而作為國際教育從業者,在將國際課程帶到中國的時候,也應該將國外更先進的課程、教育理念及課程體系帶到中國,這是要做及要馬上做的。

她從STEAM教育學習的意義和方向、把STEAM教育跟IBDP三大核心課程的首機融合及系統發展等方面進行分享。最後總結:「STEAM教育是全人教育的最好途徑,將學生的知識、能力、品格、團隊合作、社會責任及使命感,都在當中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