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畢業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一場有意義的畢業旅行,並不光是儀式感,更可以被賦以不同的內涵。
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的逾百名畢業生,日前便走進大灣區,來了一個三天兩夜的「植根祖國珠海生態文化之旅」。行程中,他們前往植樹、走進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在嶺南建築中重溫「天下為公」的理想;繼而投入長隆海洋王國了解海洋生物,並在珠海市博物館觸摸珠海的城市基因,為小學畢業添上了不一樣的回憶。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紥根迎人生 樹人育心志
行程的第一站,是前往中山彩迅產業園植樹。當日烈日當空,在場人士無不汗流浹背,衣衫盡濕,但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的畢業生們都無懼太陽的熱力,興奮地親手將樹苗植入預留的土地,其後更掛上許願牌。這一幕,是精心籌劃的三日畢業遊學之旅中,第一個也是饒富深意的環節,校長黃頴心更特別指出,樹苗成長等同培育學生,並寄語畢業生:「只有向下紮好根,才能奮發向上,成長為一棵茂盛的大樹……擁抱夢想,開拓未來。」

在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任職校長第五年的黃校長強調,校方一向鼓勵學生放眼世界,擴闊視野,所以安排不同主題的境外遊學活動,希望帶領學生「走萬里路,窮千里目」,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及獨立自理能力,並養成尊重多元文化、關心世界的良好品格和態度。
她續稱,今次是學校捐建人黃士心贊助畢業活動的第三年,由於疫情影響,校方亦特別重視畢業旅行,行程設計不僅為彌補學子因疫情而缺失的體驗,動靜兼備的活動更有助同學們認識祖國文化、擴闊眼界以及重視環保。還有,是次行程中的植樹環節,是黃士心特別要求及安排;他更當眾許諾,未來十年都會繼續贊助畢業旅行。


跨時空對話 了解歷史
行程中的孫中山故居和珠海市博物館,前者讓同學們穿梭於百年歷史的嶺南風格建築間,親睹當年的一些手稿與革命文物,配合導賞員的講述,得以深入了解當年的歷史和前因後果。至於珠海市博物館的參觀,學生們則透過「海洋紀事」「傳統民俗」等展廳,在千年文物與投影中,追溯珠海從漁村到經濟特區的蛻變歷程,從蠔殼牆和香山商幫的歷史,感悟珠海的城市基因。這兩個地點的參觀,無異就是為學生們安排了一場與歷史今昔的跨時空對話。
長隆科普研學 親親海洋生物
至於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旅程安排,無論是高聳的鯨鯊館,以至特別安排的科普研習,主旨是讓學生們近距離觀察極地生物、驚嘆北極熊的身姿,更透過互動科技認識海洋保育。其中長隆海洋王國安排的研學體驗團,有專業科普老師為學生講解鯨豚和鰭腳類的趣味故事與動物知識,感受海洋哺乳動物的神奇,讓學生們得到不一樣的研學收穫;據知目前設有包括鯨豚類研學團和鰭腳類研學團的研學項目。長隆方面為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安排的鰭腳類研學團,主角包括有體型龐大的海象,並提供同學與牠們互動的機會。 最後,東華三院黃士心小學逾百名畢業生這場貫穿歷史、生態與文化的遊學之旅,於深中通道觀景台劃下了句號。


企業助力 遊學之路
在當今香港教育活動中,遊學已成為學生拓寬視野的重要一環。正如是次遊學活動的支持者黃進達指出:「無論小學、中學或大學,畢業旅行都承載着無可替代的紀念意義。」,若能透過「畢業旅行」或集體出遊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親身經歷課本外的世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打開認知窗口
針對遊學活動的資源支持,黃進達認為,企業其實也可以擔任關鍵角色。無論是金錢贊助或特殊資源協調(如安排參觀企業、接觸前沿科技),都能為學生打開認知新窗口。而私營機構的參與,能使活動更具靈活性與市場敏銳度。尤其香港正推動創科發展,及早讓青少年接觸相關領域,對經濟轉型與人才培育至關重要。
黃進達特別推崇融合多元元素的行程設計,認為可以為學生播下理解家國的種子,深入大灣區參訪則可讓學生親身感受國家發展的脈動。無論是植樹活動,遊走歷史現場教育如孫中山故居等地,都可為同學們埋下探索世界的渴望。

彩迅科技產業園:開放植樹
讓黃士心小學走進產業園植樹的彩迅科技,是首家獲工業4.0認證的港資電視製造企業,據該公司副總經理陳澤鋒指,他們很樂於為教育機構提供參觀空間,除了植樹,還可以為學校提供智能生產線的參觀。透過其佔地近200畝的產業園,可以提供寓教於樂的產業遊學體驗。
在彩迅產業園綠意盎然的植樹一隅,陳澤鋒強調,除了植樹,希望透過參觀工廠及園區運作,讓學生重新認識「工廠」,感受自動化與智慧科技融合的創新基地,了解港資企業在大灣區的發展,並透過用餐、參觀等不同環節,加深對當地文化的理解。

同學們的感受和體驗

鄭希桐:環保很重要
親手植樹讓我見證生命從幼苗茁壯的過程,領悟樹木對自然循環的重要。目前人類過度消耗環境,更需以行動回饋地球:回收膠樽、自備購物袋雖是小事,卻是修復生態的起點。盼未來遊學團多些保護自然的實踐。

林皓鈞:歷史的呼喚
看到孫中山故居的文物與事蹟,以及如何推翻帝制、奠基近代中國。作為歷史愛好者,激發了深入探索中外歷史的渴望,未來或會攻讀歷史相關科系。亦有意多參觀歷史博物館,從城市紋理中閱讀前人的智慧。

呂文軒:堅持是達成理想的基石
參觀孫中山故居後,深刻體會到孫中山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有志成為足球員的我,亦從他多次革命失敗卻永不放棄的經歷中,領悟到追求夢想必然歷經挫折,更需堅持練習,「堅持」是成功的基石。

黃千殷:人生要打好基礎
植樹活動中體驗農夫炎夏勞作的辛苦,深感糧食來之不易,更認同校長以樹木生長比喻人生:根系穩固才能向上茁壯,人生亦需打好基礎。

梁紫賢:生命的警鐘
長隆海洋王國展示許多瀕危物種如北極熊及企鵝,揭示生態危機。若人類繼續漠視保護,物種滅絕將破壞生態平衡,每個生命存亡其實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羅紫綾:減少污染不能等
減少污染已不容等待,我們應回收廢物、捐贈舊衣重製重用、支持循環經濟,唯有每個人「都出一分力」,才能扭轉物種滅絕的危機。

張程茹:互動後的覺醒
幸運地與長隆海象互動,固然是難得體驗,但更重要是對環保重要性的驚覺。我想成為動物義工,未來可以為流浪猫狗尋家。

梁梓芊:由關注到付諸行動
長隆的海洋生物令我驚嘆,但北極熊因暖化銳減的現實更讓人憂心。每個物種皆有獨特價值;未來不排除投身環保或生物保護工作,從關注新聞到付諸行動。

何梓謙:思考命運共同體
透過長隆海洋王國之旅,可見動物面臨的生存危機如垃圾污染、棲地消失以至北極熊的困境,其實也在警示我們,應該減少廢棄、推動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