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同環境 轉廢為寶 專注工業污水循環再用 精準應用

分享

「水資源」是世界的珍貴資源,但在工業製造過程中容易產生污染物,污染環境,除了要達標排放,最佳處理方法是循環再用,「轉廢為寶」。江蘇道同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道同環境)以「構建可持續的工業水環境生態」為願景,致力提供廢水資源化技術和水資源環境服務,目標是達至「善用每一滴水」。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道同環境於2017年創立,2019年成為無錫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道同環境董事長衛旺表示,水是所有生命、文明及產業的載體。在水的經濟系統內,道同環境專注於工業水處理和治理。與其他公司不同之處是,他們一直專注「資源化」,將廢物循環再生利用。

道同環境 轉廢為寶 專注工業污水循環再用 精準應用
道同環境專注工業污水循環再用,善用水資源,為行業發揮最大效益。
道同環境 轉廢為寶 專注工業污水循環再用 精準應用
衛旺認為公司發展不應沉迷於技術創新,應着力於組織合力、市場落地可行性和公司發展的可持續性。

技術創新需平衡市場需求

作為一家「水資源」再生應用的公司,衛旺表示,他們的團隊注重研發,對於將研發成果投入產業化應用有良好的執行力。同時,通過不同渠道了解行業資訊後,能精準地將技術應用在行業之中。

技術創新可以帶來很大突破,創造很美好的願景, 惟衛旺強調, 不管技術創新有多「牛」,他們認為技術領先市場半年便可。而這種「領先半步」,對市場敏銳度的要求更高。他解釋,先進技術是建立在兩個標準上,包括能夠解決行業問題、能夠盈利,如果這兩項都達不到,所謂的先進技術將難以走遠。

他不諱言,他們也有「快三步」的技術,但是不能說、也不能用,因為太過先進的技術難跟市場接軌。技術創新必須要緊貼市場發展速度,同時不能滯後於市場需求。此外,技術落地的可行性、成本及可持續性等都是重要因素。他們作為專業服務,會為客戶多想一步。

道同環境 轉廢為寶 專注工業污水循環再用 精準應用
道同環境為工業園區和企業提供廢水綠色低碳處理、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支持及工業水環境全流程管理服務。

推動技術落地 通過香港出海

道同環境聚焦材料工業,涉及行業涵蓋半導體、光伏、化工製藥、煤化工、市政污水、電子、汽車、食品飲料、零排放。通過有機廢水處理及資源化技術、重金屬廢水處理、電化學反應及高級氧化技術、光伏行業廢水處理及資源化技術應用、水回用及資源化技術等解決方案,為行業解決所需。目前,道同環境的項目遍布內地20個城市,完成超過100個工業廢水處理項目,年處理廢水12,500萬立方,相當於8個西湖規模。

去年, 道同環境與香港科技大學簽署RAISe+環保項目合作協定,以「產業出題、企業命題、高校解題」的創新模式,圍繞現代零碳水務領域打造「研發-轉化-應用」全鏈條平台。衛旺表示,他們為項目投資了1,500萬港元,代表了信心及決心。項目最大進展是找到了一個細分的專業市場和一個關鍵材料的突破,相信再有一年半至兩年就可踏入新階段。

低成本零碳化 兵家必爭

道同環境希望通過香港把技術「出海」。衛旺表示,低成本的零碳化是全球必爭之地。現時零碳化在內地仍在概念驗證階段,要進一步成熟才能降低成本,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香港肯定是國際化的「橋頭堡」。他解釋,除了產品出海,產業及服務出海將是大趨勢。隨着內地產能大量移向東南亞,道同環境也跟着客戶走,出海東南亞會是第一步。

要與世界競爭,衛旺指,內地最大優勢是應用場景多,以政府為主導的務實作風,令他們成為政策下的受益者。在這種環境下,政府對公司的工程、設計、調度、組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在合理的時間內高效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因此他們在這種生態下養成的執行力及基本功,更能令技術投入應用。

道同環境 轉廢為寶 專注工業污水循環再用 精準應用
重視人才及技術研發,精準推動技術落地。

尋找志同道合 共步未來

道同環境創始人仝輝在技術成果產業化方面累積了逾二十年經驗。他認為,怎樣把水資源歸位,是大家要考慮的問題。

「將不同工業污水混在一起處理,代價很大,所以要做原位收集重用,將價值最大化。」有見行業對這種價值存有懷疑,道同環境在2019年建設了四個樣板工廠,向行業展示實際效益。仝輝表示,只要能為企業帶來利益,他們便願意相信你和支持你。就如「道同」的意思,將志同道合拉在一起,最終走向成功。

道同環境 轉廢為寶 專注工業污水循環再用 精準應用
公司上下一心,牢實基礎,穩步向前。

確定發展模式 啟動第二賽道

道同環境自創立以來一直在「打基礎」,現已在內地形成一定的影響力,因此他們將2024年定為道同的「元年」,啟動第二賽道的工作。

「去年底大家都提及資源循環,全國出現很多資源環保集團,但我們這幾年已以技術為先,跟大學進行互動。」仝輝表示,技術是企業長遠發展的要素,因此他們通過與高校合作,將前沿技術進行篩選和布局,從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模式,進而規劃每個階段的技術進程。

仝輝憑藉以往經驗,對技術品質及適用階段有良好了解,從中可分階段儲備技術,在適當時應用。「要研究產業發展脈絡,並圍繞國家戰略發展,找出切入點來布局技術,通過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才能捉緊這一系列的機會。」對於道同環境與科大的是次合作,仝輝更解釋,除了看好項目潛力,也因環保與教育都是「功德事業」,「投資教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要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很多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涉及資本及人才引入,仝輝強調,「資源型的資本是我們首要考慮。」他認為,公司首要是穩定,做到可持續發展。第二是引入資本以創造價值, 但引進資本是「雙刃劍」,要看時機。第三是人才建設,不只內地人才,公司在東南亞、歐洲也有項目案例,未來在美國也有,所以會在各地吸納國際人才,把人才及渠道打通。

在環保的道路上,仝輝坦言,盡所能做有意義的事情,若能把某一個細分領域做好,就可以支持世界的改變。他跟同事說要做「領頭羊」,要成為土壤,要敢於分享,才能檢驗他們的方向是否正確。他不介意其他公司模仿,「若大家跟着一起走,代表這道路正確了,沒有人跟着,可能是跑錯了。」所以他鼓勵同事分享,當大家共同觀點,就能成就「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