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更新受养人申请资助专上课程资格,规定2027/28学年起申请者须在港居住至少一年,2028/29年起需两年。有来自内地的「高才」子女目前在上海读中学文凭试(DSE)课程,计划升读港大,但新政意味着他们最迟明年必须转到香港学校。其母亲对此表示新修订「太不人性」,打乱了儿子的升学计划,称若早知有居港限制便不会让儿子读DSE。同时,有议员表示,安排子女入读港高中困难,呼吁政府推出更多措施帮助受养子女入学。
来自上海的冯女士两年前通过高才通来港开公司,常往返于沪港,其丈夫长居上海照顾16岁的儿子。儿子目前在当地中学读DSE课程,下学年将升中五。冯女士回忆,儿子准备升高中时,她考虑到他有受养人签证,可以以「本地生」身份竞争香港1.5万个大学资助学额,认为这将更有把握升读名牌大学,因此让儿子选择DSE课程,目标是港大工程系。
冯女士表示,不让儿子来港读高中,一方面是因为语言不通,另一方面是希望儿子留在亲友身边。然而,根据新政策,儿子若想申请资助学额,必须在中六或之前转校来港。她认为新政策是「强迫」儿子立即转校,质疑这种做法对孩子是否公平,表示如果早知道政策,她未必会让儿子读DSE,并考虑让他去海外升学。
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会长兼立法会议员尚海龙认为,新政策可能导致内地受养子女「涌港潮」,希望政府能对这批学生提供足够支持。他指出,既然政府要求受养学生在港居住或就读,就有责任确保他们的学籍。他提到,目前受养子女在港升读高中存在困难,曾有专才子女在申请过程中「叩门」60多次仍未成功,建议政府定期公布各学校的插班名额,以便专才家庭做好预算。
香港津贴中学议会主席李伊莹认为,难以预测新措施对人才子女输入的影响,尽管不排除个别学校因名气而竞争较大,但认为香港学校数量众多,学额仍足以应对人才子女的增加。她提醒专才家长,如希望子女入读心仪学校,应提前来港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