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报告》附篇提到,政府拟修订《教育条例》,包括增设执业证书制度,旨在“完善”教师注册机制,“维护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据了解,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日后授课前要获取执业证书,并设有效期、要定期更新,修例草案拟明年交立法
多个学界代表昨日向明报表示事前未获咨询,教联会期望当局充分咨询学界意见,消除疑虑。有校长担心加重教师负担,盼当局简化获取证书程序。
本身是小学校长的教育界议员朱国强表示,措施引起学界疑虑,期望当局聆听并考虑现职前线教师、教育团体与工会意见,“机制也须清晰、务实及广为教育界接受”,避免打击业界士气。政府消息人士称,正就修例咨询律政司意见,会尽快咨询利益相关者意见。
《施政报告》称修例可确保所有教师均为适合及适当人选。消息人士解释,过往有人质疑“为何教师注册属终身制”,修例为回应社会声音,确保教师“可持续地符合专业发展要求”,会参考海外做法。消息人士未透露获取证书的形式,称当局会考虑申请人过往刑事记录、有无持续进修等因素,形容新制“一般教师都能符合到”,又指可应对部分有牌却长年不到学校任教的教师,确保师资“与时并进”。
幼儿园校长关淑玲相信,近年因应适龄学童人口减少,不少教师选择转行可能难觅工作,令持牌但非现职的教师增加,认为修例确可保障教师专业水平。然而,她担心修例会加重教师负担及学校行政压力,建议当局简化领证过程,也可考虑以访谈形式评核教师,避免考试给教师带来沉重压力。
陈狄安表示,教育局近年来已推出《教师专业操守指引》,亦会定期查核教师刑事记录,现时理应已有“足够工具”规范教师操守,他期望了解当局修例理念。陈形容引入执业证书并不新颖,本港其他专业如医生、律师等亦有类似制度,但认为教师适应需时。
准教师协会主席吕志凌昨日向明报表示,新措施难免令教师有负担,但提醒教师不用过分焦虑,预计执业证书考虑的元素如刑事记录和持续进修,前者一直有审查,后者当局亦一直要求教师每3年参与至少150小时持续专业发展活动。
根据教育局截至2023年2月数据,全港共有近16万个注册教师。现行《教育条例》规定,任何人如在学校任教,须注册成为检定或准用教员;《条例》亦赋予教育局常任秘书长权力,倘注册教师有失当行为、干犯可判监罪行等,可被取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