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香港DSE中文课本,不禁有感而发

分享

这几天,香港一直下雨,周末的徒步计划只好作罢。上周六下午,去维园旁的天利行书店,买全了圣士提反书院指定的中四课本,其中包括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的中文教材《启思新高中中国语文》。拎着一袋书,一个人无聊,就找了家餐厅,一篇篇饶有兴致地翻读了起来。
《双层床》的作者胡燕青,早年随父亲移居香港,文章借物抒情,表达了浓厚的父女深情,两人挤在一个小间,睡一张旧的双层床,“架构摇动,没有床板”。但父爱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在那漆片剥落,摇摇欲坠的悬空睡窝里”,她“从未失眠过”。来港16年后,母亲马上也要从内地过来,父亲特意换了张崭新的双层床,不想一个人安装时摔伤了腰。作者回家后,见“父亲躺在床上呻吟”,十分的内疚,当天她一直与男朋友一起。当她向男友求救,没想到对方却很犹豫,称“太晚了,不来”。对比父爱,作者明白了,她的所谓爱情,不过是对方“一件不算华丽的装饰”。
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同样是移居香港,同样是父女深情,我完全能理解父爱的博大无私。很巧的是,这次Mia来港,我们还一起去了宜家,有张高低床她很喜欢,上面是床铺,下面是写字台,她还特意嘱咐,床要靠窗摆放,这样她就可以躺在床上,享受窗外的山景。
课文的第一单元是家庭关爱,除了这篇写父女情,还有莫言的《母亲》,丰子恺的《作父亲》等,都是描述家庭的亲情。
读到了许多熟悉的古文名篇、诗句,学生时代都学过,有些句子朗朗上口,还可以吟诵下来。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曹刿论战》中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中的诗词鉴赏单元,王维、杜甫、李白,包括《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都有收录。
不知不觉,在餐厅里过了两个多小时,独在异乡为异客,但这些文字却点燃了我阅读的热情,文字是有温度的,阅读就仿佛在聆听作者的倾诉,满怀深情。时空交错间,在我们心灵深处,多了许多有趣的朋友,或真诚、或睿智。
从DSE中文课文的选编,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教材展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流淌在华人的血液之中。昨天95岁高龄的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仙逝,他称自己“真正的归属,是历史上的永远不停的中国”,表达的就是这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