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二○二五年六月十九日,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假銅鑼灣鳳城酒家舉行文學晚宴。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會長潘耀明先生與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名譽會長貝鈞奇先生聯袂宴請參加《香港文學》四十周年活動的外地作家學者,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先生亦應邀蒞臨盛會。席間各方交流甚為熱烈,與會者暢談各地文學動向,並寄望香港能夠繼續扮演文化樞紐的角色,為推動華文文學發展作出貢獻。
仲夏的傍晚,夕陽為維多利亞港染上穠麗的橙色,微微的海風送來絲絲涼意,喧鬧的銅鑼灣幻彩絢麗的霓虹燈下,歷史悠久、極具聲譽的順德菜老字號——鳳城酒家,迎來了一場豐盛、溫馨的文學華筵。
世界華文文學聯會會長潘耀明先生與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名譽會長貝鈞奇先生聯袂宴請參加《香港文學》四十周年活動的外地作家學者,歡聚暢談、踴躍交流。與會嘉賓有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會長、港區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先生。
馬逢國議員在致辭中,首先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嘉賓。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文化基因根植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以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胸懷,汲取中西文化精華,積極拓展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互鑑的多元管道,努力打造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在各自的領域為世界華文文學的創作、研究和發展付出的努力,向世界講好蘊含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中國故事!
馬逢國議員高度讚揚潘耀明先生數十年如一日,不遺餘力推動香港文學和世界華文文學發展,不僅促進本地文化繁榮,更擴大了香港文學在國際華文界的影響力。自一九八八年由曾敏之先生和劉以鬯先生牽頭,包括潘先生在內的三十一位作家發起成立香港作家聯會,現有四百多會員,是香港活動最多、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團體。當年在金庸先生建議下,潘先生籌建了香港世界華文文藝研究學會,先後與香港大學、香港珠海學院等高等學府合辦活動,舉行劉再復先生與高行健先生的對話論壇等,也曾與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舉辦白先勇先生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講座,一場場高質素的活動,贏得社會廣泛讚譽。

為華文文學走向世界築橋
潘耀明先生與原暨南大學教授曾敏之先生,創辦(香港)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及《文綜》期刊,為全球華文作者發表作品與信息交流提供園地。中馬建交五十周年之際,該會在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舉辦「世界華文文學與馬華文學及其(跨域)文化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世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四十多位知名學者、作家和該國多位議員及《星洲日報》社長出席了盛會。
潘先生還在二○○五年成立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推動華文旅遊文學,每兩年一屆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和澳門基金會舉辦研討會,已歷時八屆。同時也主辦香港以外的旅遊文學徵文比賽等;並成立「字遊網」,刊載旅遊文學作品與資訊。
潘先生被譽為「文學事業家」,是以創作、編輯、出版、組織活動於一身的文學全才,為溝通內地與香港乃至世界華文文學發揮了重要的橋樑作用,讓方塊字的血脈在兩岸三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疆域暢通無阻。
馬逢國議員亦讚譽了香港文化體育事業發展中廣受尊敬的傑出人物貝鈞奇先生,長期以來,他以深厚的情誼、巨大的熱忱,慷慨解囊,支持潘先生的文學活動,為相關項目提供堅實的資金和物質保障。他是香港文體界一位「出錢出力」的不可或缺的領軍者,其多年來對香港文化及體育事業的鼎力支持與無私奉獻,超越了簡單的贊助,是一種深入參與和長期承諾,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潘先生在歡迎辭中不無感慨地說:「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們的老朋友,此時相聚香江,百感交集。(香港)世界華文文學聯會二十年前由原暨南大學教授曾敏之先生創辦,由世界三十多家華文文學團體組成。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能為繁榮世界華文文學創作、促進海內外華文文學交流,起到橋樑和文化窗口的作用,飛架南北,連接古今;面向大洋,透視未來。這個舞台雖小,卻能發揮緊密的文化紐帶作用,為整個華文世界提供觀察、思考、敘述的無限可能。繼往開來,我們希望能通過這座橋、這扇窗,繼續推動華文華語文化的傳播、繁榮和發展。感謝各位志同道合的文友,共同攜手,在世界華文研究、創作的路上孜孜耕耘、默默堅守。」
是次聚會匯聚海內外二十多位重要學者與作家,出席者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張重崗教授和趙稀方教授、暨南大學白楊教授、福建師範大學袁勇麟教授、南京大學劉俊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胡德才教授、江蘇省社會科學院《世界華文文學論壇》李良主編、廈門大學林祁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凌逾教授、浙江大學金進教授、東南大學張娟教授、廈門大學張羽教授,香港學者黃維樑教授、韓國外國語大學朴宰雨教授、馬來西亞作家暨學者辛金順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松建教授等,以及世界華文文學聯會秘書長兼司庫、香港作家聯會秘書長彭潔明女士,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公關部主任、香港作家聯會副秘書長崔文冰女士及亞聯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行政主任鄭偉傑先生。
(作者為世界華文文學聯會公關部主任、香港作家聯會副秘書長。)
【創作園地】
■AI如是說 ●宋詒瑞
小婷和小晴是令人羨慕的姐妹倆,在同一間中學求學,中六和中一,每天一起上學和回家,姐姐關心妹妹,妹妹尊重姐姐,兩人幾乎無話不談。
這一天,回家路上,小婷見小晴一改平日的活潑健談,拉長了臉不出聲。姐姐知道,一準是她遇到不爽的事了,且慢逼問,讓她自己緩口氣平靜下來。
果然,一到家放下書包,小晴就忍不住一吐怨氣:「姐,今天小羽把我氣死了……」
小婷柔聲道:「什麼天大的事呀?把我們小晴氣成這樣!」她拉凳坐下,側耳細聽。
小晴氣呼呼地敘述了事情經過:全家剛從日本旅遊回來,小晴照例買了很多小型的掛件、冰箱貼、書籤等作手信回來分贈給同學們。這次小晴買了很多,今天課間休息時正與同學們一起欣賞,讓大家挑選。小羽與她一向不那麼投契,她不喜歡小羽說話咋咋呼呼、刻薄刺人,平時不怎麼搭理,這次本也不想送她手信。但是小羽見小晴在贈送禮物,就擠了過來,隨手拿起一個櫻花形狀的掛件叫道:「啊,真漂亮!太好看了!」說着,她竟抓起桌上的好幾個這樣的掛件走到她的幾個同伴那裏分送給她們。小晴和同學們看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小羽竟如此蠻橫不講理。小晴是個平和的人,不愛與人爭執吵鬧,少了幾個掛件也就算了,沒去與她計較,但是心頭很不快,大家不歡而散。
小婷聽完後笑嘻嘻地拍拍小晴背脊:「哦,原來這樣!看來你這次選買的手信真不錯呀,大家都喜歡,連平時很挑剔的小羽也那麼中意,還代替你去送人。看來她的欣賞風格與你相同,品味不差呀!」
小晴苦笑着:「說這些有什麼用?她這樣做太霸道了吧!」
小婷說:「是的,她沒徵得你同意這樣做,是很不尊重人。難怪你那麼生氣了。小晴,不如我們來請教AI,看看它怎麼說。」
小婷最近在手機裏安裝了這個軟體,很想試試它的能力。小晴一聽也很感興趣。
AI真能,三秒鐘就回覆了。姐妹倆一看,拍案叫好!
AI首先肯定了小晴感到委屈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她沒被尊重。但是它說要換位思考,分析小羽這樣做的動機,是出於嫉妒?還是想獲得關注?還是她根本沒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合適的?看到這裏,小晴說:「她倒是不會嫉妒人,只是一向如此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應該是沒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對。」小婷就說:「那就好,你理解她為何會這樣做,雖然不能接受,但是你的氣已經消掉一半了!」
接着,AI教小晴要學會溫和表達,以非暴力溝通,可以告訴對方:「這是我給大家的禮物,如果你喜歡可以取走,但是請不要轉送別人。」小晴說:「這幾句很好,我要學學。」小婷也讚道:「這樣說很合適,不指責,很平靜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AI肯定了小晴:「你分享禮物說明你很慷慨很善良,這是你的優點,不要因為別人的行為不當而改變自己。」小婷說:「對,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要受別人的影響。我們可以想想以後應該怎樣做得更好。」
參考AI的建議,小婷幫小晴把剩下的小禮物都貼上了一張小小的紙條,上面寫:「來自東京的心意,希望你喜歡。晴」。第二天帶去學校送給同學們。小晴還特別找出了一個也是櫻花狀的冰箱貼送給小羽,並且說:「看來你很喜歡櫻花,這是我特別為你準備的,請不要送給別人。」
(作者為香港兒童文學作家、香港作家聯會監事。)
月夜懷人、秋曉、璞社情 ●張志豪
月夜懷人
繾綣金風夜半思,星河似見玉顏兒。銀光一瀉鵲橋滿,幾許深情兩所癡。
秋曉
輕風翻轉入秋晨,倚臥南窗一欠伸。菊沏香茶山野羨,逍遙當下此閒人。
璞社情
緣聚獅山十一年,蹁躚鴻影彩屏傳。搜成萬字陳瑛璞,引遣眾懷和管弦。月會從來開錦繡,芬芳不必獨暄妍。曾經寫罷紛紜事,社史豪情歷歷鮮。
(作者為本版執行編輯、香港作家聯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