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是香港面臨的重要挑戰,惟本地安老服務資源供不應求,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灣區養老逐漸成為港人的理想選擇,可享受較低的生活成本及較佳的居住質素。不過,很多長者對灣區養老認識不多,除了親身了解,家人及年輕人的共同參與,更有助長者做決定,尋求一個最佳的養老方案。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據統計,到2046年,大約每三位香港人中就有一位是長者。為探討大灣區安老模式的可行性,半島青年商會開展了一項名為「灣區‧安居」的計劃項目,通過研究長者及照顧者的意願,為香港長者開拓更優質及可負擔的晚年生活選擇。


該會與香港理工大學樂齡與家庭研究中心合作,在今年4月至6月進行《灣區·安居》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近半數長者(49.1%)從未與子女討論過是否考慮移居大灣區安老。而家庭成員中亦有34.9%未與父母就此議題溝通。即使曾經討論,雙方意見一致的比例亦偏低,對移居意願認知、參與決策的角色期待、提供經濟支援的程度都存在落差。
是次調查通過線上及線下方式進行,向60歲或以上香港居民及其子女收集意見,並回收442份有效問卷。當中大部分受訪者對兩地安老相關服務,以至政策資訊的認知不足,平均每4位長者中,僅1位表示對香港安老服務「比較了解」或「非常了解」(23.8%),家庭成員的比例更低(18.3%)。對大灣區安老服務條件的認知相對更薄弱, 僅6.3%的長者及4%的家庭成員表示「比較了解」。
提升灣區安老認知
半島青年商會是一個推動18至40歲年輕人關心社會,並透過服務社會來訓練自己的組織。財務長劉卓禮表示,在「樂齡世界」的倡議中,商會致力於成為超級聯繫人,希望聯繫社會的不同持分者,透過官商民合作,共同關心社會老齡化的趨勢,同時透過線上和線下媒介發放相關資訊,進行調查並發布數據,希望提高社會對安老及大灣區安老問題的認知。
隨着香港人口快速老化,劉卓禮認為,香港及內地政府推行是「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是解決安老問題的良好安排,可滿足老齡化長遠帶來的需求問題。因此商會進行相關調查及教育宣傳,希望促使長者及其家人正視安老問題,同時探討大灣區安老的可行性。

提供更多養老規劃及選擇
商會在去年底開始籌備「灣區‧安居」項目,通過研究長者及照顧者的意願,為長者開拓更優質及可負擔的晚年生活選擇。秘書長甘詠嘉表示,調查旨在了解長者及其家庭成員對大灣區安老的考慮、態度及需求。她對調查結果有超過一半長者未曾與子女討論安老話題感受驚訝,結果反映長者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對安老的認知也相對不足。
調查進一步發現,家庭關係愈和諧、家庭功能愈強,長者在晚年生活規劃上準備愈充足。甘詠嘉表示,由於意識到子女在安老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商會帶領三十多位長者及其子女到大灣區的安老院探訪,並鼓勵他們共同決策。由於注意到代際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接下來可能會與機構合作進行家庭溝通或安老規劃的工作,以更好地服務這些長者及其家人。這是對社會整體的一個長遠影響。

鼓勵年輕人關注安老需要
「年輕人對於安老問題沒有太大的迫切性,甚至認為與家人共同居住便是安老。」劉卓禮強調,商會的工作計劃考慮更長遠的因素,包括要計算未來生活成本、大灣區安老生活費用等,這些都是對年輕人自身及未來家庭財政安排的考慮內容。
商會更透過社交媒體發布資訊,吸引年輕人關注人口老化問題,並介紹相關安老資訊,鼓勵年輕人及早考慮未來的生活安排。

三點建議規劃良好晚年生活
根據《灣區.安居》調查結果,半島青年商會提出了三項建議,包括建議家庭成員主動展開有關安老的討論,以促進家庭溝通,及早建立共識;建議政府及相關機構加強對安老政策的宣傳與教育,提升資訊透明度;進一步提升香港與大灣區在醫療、社會福利及支援制度上的協調與對接,推動跨境交流等,為長者建立更全面、可持續的安老規劃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