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稿】■ 小明會返香港嗎?——廣東童謠趣談  ●韋  然

分享

編按:《小明上廣州》曾在網絡掀起熱潮,其爆紅背後源於一場對廣東童謠的歌曲化的文化工程。廣東兒歌之父、香港兒歌之父韋然回顧「小明」的誕生及傳播,更思考「小明」將來的去向。


由《小明坐火車》開始,到《小明上廣州》幾何級數爆紅,小明一下子成為線上線下超級紅人的傳奇故事,原來也與《明報》有關。

一九七六年期間,文化人盧青雲女士在《明報》發表的一篇討論廣東童謠的文章,嘆惜珍貴的民間瑰寶被人棄之如草屐,怎麼沒有人好好地把廣東童謠歌曲化,譜成孩子的兒歌。當年讀了這篇文章後,有所感觸,遂不自量力地獨力展開了廣東童謠歌曲化這一個文化工程,搜集資料,到民間采風,一寫,竟寫了幾百首,差不多把搜集到的童謠都譜了曲,而在分類為兒童遊戲歌曲的類別中,就有由程麗明伴奏、香港大學合唱團的梁燕冰和曾家麗於一九七七年灌錄的《小明小明小小明》。其實,這首歌沒有像《何家小雞何家猜》、《排排坐》、《氹氹轉》、《雞公仔》等童謠兒歌廣傳出來。

二○○一年,我把《小明小明小小明》這首童謠再改寫為《小明坐火車》,交給李家仁醫生來唱,希望透過歌曲傳遞一些鄉土情給孩子,也讓香港的孩子透過歌曲,認識我們的國家。這首歌出版後若干年,我的姪兒來我家作客,「口噏噏」地唱着:「小明坐火車,坐火車到那一方……這火車到新會,這火車到洛陽……坐火車滿歡樂,坐火車走遍中國……」姪兒告訴我這首歌是他們學校的校歌,我才知道這首歌在香港的大中小學,都非常流行。李家仁醫生聽到這消息,常催促我再寫另一首小明的歌,但我卻沒有太着意,直至二○一○年亞運在廣州舉行,一時興奮,也想起了「阿哥行路上廣州,阿妹上船賣桐油……」這首地道的廣東童謠,就隨手改寫《小明上廣州》,借小明這一個虛擬的小角色,給大家介紹廣州的美景美食,也道出香港和廣州是樹同根、水同源,有時間要多去廣州逛逛。

《小明上廣州》的調子很上口,加上了年輕音樂人何沛澄的新派編曲,非常討喜,而我也特別為這首歌添加了時興的Rap Talk,加強了歌曲的流行元素。

「小明返歸啦!」

對李家仁來說,這急口令式的Rap Talk,差點兒教李家仁唱到叫救命。歌曲製作後,李家仁如常地到TVB的《都市閒情》獻唱。其後,李家仁的粉絲把電視台演出片段上載到互聯網,接着奇跡就發生了。歌曲上載至互聯網不到一日就成為網上熱搜,僅僅五日,就有六十多萬的點擊率,而歌曲同時在各華人地區都火爆起來,成為多個社交平台點擊率最高的歌曲,還得到Yahoo二○一一最高搜索率Yahoo Asia Buzz Award大獎,衍生的版本更不計其數,不同版本加起來的點擊人次總數有一億多,在省港澳都同時掀起一片「小明熱」,連帶我繪畫的小明漫畫公仔也火紅起來,先後成為多個產品的代言人。這十五年來,小明就是這樣地到處去,《小明去拜年》、《小明遊深圳》、《小明去東莞》、《小明去澳洲》、《小明去倫敦》、《小明探阿爺》、《小明搭港鐵》、《小明過聖誕》、《小明上武當》、《小明搭叮叮》、《小明去滅蚊》、《小明愛香港》、《小明去抗疫》……總之,事無大小都是小明的話題,地無遠近都是小明要去的地方。今年初,李家仁來電說小明是時候要回港一趟了。就這樣,我寫了《小明返香港》。

「當太陽要匆匆歸家,當落霞迎晚意飄下……當這城晚風中追憶,當夢兒仍惦記昔日,小明何事他鄉住,小明返歸啦!……小明快啲返香港,你家人在屋企等你,……東方之珠仍光閃爍,不離亦不棄,……一齊為香港打氣,一齊做齣好戲!……」

歌曲寫好了,也錄好了,派了台,也剛剛打上了國內的華語金曲榜。重看這首歌曲的MV,突然發現自己寫的歌詞,是否寫得沉重了一點呢?也天真地很想問問小明是否會真的「返香港」……

(作者為香港著名音樂人。)

【特 稿】■ 小明會返香港嗎?——廣東童謠趣談  ●韋  然
《小明返香港》MV,由韋然填詞作曲,李家仁監製及主唱。 (YouTube截圖)
【特 稿】■ 小明會返香港嗎?——廣東童謠趣談  ●韋  然
掃描二維碼聆聽《小明返香港》

【萬花筒】■ 讀《我的紅楓歲月》  ●黃秀蓮

鍾玲在八十之齡以玲瓏健筆完成第二本自傳《我的紅楓歲月》,此書承接《我的青芽歲月》,寫一九六七至七六年赴美國留學教學的親身體會。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秋日紅楓燦爛冬寒冰封萬里,九年半間經歷大時代逆向文化運動的激昂澎湃,包括反越戰、黑人民權、女權運動,又曾入住嬉皮士宿舍領會亂象中的理想主義與責任感,然後在紐約大學遇上生命最傳奇的一幕——胡金銓的迅雷求婚。

鍾玲橫跨於學術、大學行政與創作三領域而游刃有餘,這能力亦反映於自傳裏。初到美國她只二十二歲,自小接受中產價值觀,卻能夠開明地理解嬉皮士有另類價值的追求,理性地分析軍警與激進學生的衝突同樣是以暴易暴,睿智地覺察到美國在越戰後已呈現敗象。

至於美國風景在她筆下份外有情,小河泛舟、楓林徜徉、雪地舉步等莫不鮮活。在異鄉幸遇良師益友,劉紹銘、周策縱、瘂弦、鄭愁予、林懷民、溫健騮、楊牧、白先勇、於梨華、李永平等逐一登場,點染數筆,神態立現。不過,學者的思維使她不停步於描寫層次,縱深探討再有發現,如周策縱同代的學人為何去國不歸,內容因而豐厚。對於她研究的兩位美國詩人蓋瑞.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羅斯,不止論述其成就,也描述他們異於世俗的生活方式,再而發現在美國原來可以擺脫注塑機的倒模居然卓然有成。

自傳貴在真,貴在有性情,鍾玲於愛情刻畫中,流露出她對特立獨行的英雄格外崇拜,與及她一次拖拖拉拉終於辜負人家而陷於自責。初次邀請金銓到她家,「我忙進忙出,總覺得他眼睛不時飄向我。」「他來中央車站接我,他的臉喜上眉梢,一副大勢底定的神情……那一刻我也感覺到:『就是你了!』」兒女情長,她竟然辭去得來不易的紐大助理教授職位,只為了追隨金銓回港。這決定便結束了《我的紅楓歲月》。

(作者為香港作家。)

【特 稿】■ 小明會返香港嗎?——廣東童謠趣談  ●韋  然
鍾玲《我的紅楓歲月》,台灣:九歌出版社,二○二五年。 (資料圖片)

【創作園地】■

中秋憶舊六首  ●鄺龑子

燈下園中海畔坊,舉頭忻賞玉盤黃。

人間幾許星霜換,不改兒時愛月光。

一年供會喜饞幫①,火眼金睛轉桌旁。

也盼酬賓燒餅贈,均分總累母親忙。

手捧珍饈盒作倉,豐盈五味透圓方。

鹹甜各願徵偏好,窄室還充易物莊。

碎粒殘丁莫隱藏,清腸素舌捲脂肪。

寒童養分皆稀罕,豈見酥油損健康。

皺紙風琴仿靚妝②,花紋彩繪摺滄桑。

燈籠笑語秋聲換,照過浮生幾夢床?

九秩安居潔舍廊,萬般難報仰萱堂。

私心障念多消散,孝義天恩那得忘。

註:

① 小時候,母親透過每月供款之「月餅會」,以折扣預購翌年月餅,減低負擔。餅店則較易預算,往往加送小贈品,如豬形燒餅。

② 小時玩賞摺疊圓筒風琴紙燈籠,售價相宜亦方便收藏重用。今多用電子產品,近日竟獲贈舊物。

(作者為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哲學博士、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南溟詩社社長兼主席。)


在墓園——致逝世周年的瘂弦先生  ●宇  秀

午後,鐵門虛掩

容節食的軀體側身而入

我來給劇終的謝幕者送花,理應陽光

一樣敞亮闊步前往。再說

天氣好得離門裏的故事相去甚遠

誰都會暫時忘記人生會有終點

好在門沒有上鎖。亡靈無需任何戒備

只有活人才需要鎖

何況此刻,陽光被無數酒紅色的葉子

旋轉出一片響鈴

這寂靜之地便迴蕩起天籟之音

我走向你,一片高地,離藍天很近

太陽升起前,一定

如母親吻醒她夢中的孩子一樣先吻過你

落日也因此在你身上變得綿長

野菊舒展縷縷花瓣慶祝

生命的另一種誕生,一如慶祝真理的實現

因為活人之間真理也時常翻臉

原諒我沒有遵循老家的習俗

帶給你糕點和水果。我想,你身入大地

泥土裏的事物往往自己就變成了食物

比如土豆、芋頭、山藥、紅薯和長生果

你魂遊天國,天堂裏的靈魂

從不用嘴巴只是聆聽

你的耳朵沉湎於詩和音樂。或許更多時候

你是在構思一部長長的鴻篇,而深陷

語言之前的沉默

(作者為加籍華裔詩人、西南大學新詩研究所《詩學》年刊特邀編委,曾獲第四十屆中國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第十三屆(台灣)葉紅全球女性詩獎、二○一九年十佳華語詩人稱號等。)


苦澀的白 (外二首)  ●娜  兒

苦澀的白

願天降一滴

苦澀的白

不落片片雪花

風一吹 就化了

那會是月夜下

幽境的小屋

永恆的冷色調

沒有光,沒有雪

卻被挫敗後的寒意凍僵了

相機定格的瞬間

時光不再流轉

松鼠瑟瑟發抖

躲藏起來

月亮卻依舊像你的白髮

不再是三千丈

而是掬水的親近

那會是今夜

落下的片片塵埃

沉默

其實我一直想告訴你

但是雨對我說

大地一直是沉默的

你的聲音

比雨冷,比雲淡

於是,我不語

等在你必經的小路上

用月光把沙土染成

一粒粒像鹽的雪

那一點點的美藏在樹下

冬天還沒走

你就擁有了詩和花瓣

你的背影一直帶着春意

愛是貫穿戒指、膝蓋、蛋糕的繩子

那麼多灰黑的石頭

還好只需推動一塊

雪學我的模樣呵氣

冰冷 始終陪伴

只是雪和我

到達山頂又要折回

許多美麗的錯誤

隱藏在雪做的蝴蝶身上

揮動翅膀的一瞬間

重複的勞作在展開

也在合攏

在勞作之中

戀愛的女子收到戒指

老人的膝蓋不再疼痛

孩子的禮物是一塊

被母親咬過一口的蛋糕

人們突然的歎氣也不算什麼

因為日子就是這樣

周而復始地過

於是雪和我約定

讓眼皮一跳一跳地

凝神在張開或閉眼的一瞬間

那刻,愛是

貫穿戒指、膝蓋、蛋糕的繩子

纏繞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

(作者為香港青年詩人,有作品發表於《香港文學》、《福建日報》、《大公報》、《明報》等。曾獲《山花》社徵文比賽優秀獎、大學文學獎、釣魚城杯大學生華語創意寫作大賽優秀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