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近年迅速發展,應用涵蓋至物流配送、觀光旅遊、空中交通、醫療救援、城市管理等多元化場景,市場潛力巨大,已成為未來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憑藉完善的交通網絡、強大的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加上中港兩地政府積極出台相關政策措施,配合城市空中交通和無人機配送等應用場景的需求持續上升,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低空經濟一般是指利用無人機或有人駕駛飛行器,在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開展的經濟活動。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其中,深圳在低空經濟領域正居於領先地位,2024年低空經濟年產值超過900億元,形成全球領先優勢。

今年全國市場將達1.5萬億元
深圳市發改委制定「深圳市低空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6年) 」,明確提出全面興建全球低空經濟總部研發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場景示範驗證中心、一站式解決方案供給中心。計劃到2026年底,建成「1+5+4 」(低空經濟大科學裝置1個、低空經濟運轉試驗區5個、測試場4個)低空經濟總部研發測試總體布局;建成10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及2個特色產業園區;建成低空起降點1,200個以上,開通載人、載貨飛行等各類低空商業航線1,000條以上;建成全球首個低空智能融合系統(SILAS),低空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監測等服務保障體系實現全覆蓋。
推進航線與配送
目前,深圳已有不少低空經濟場景常態化營運,例如美團無人機自2021年至今已累計完成超過60萬單的外賣配送任務,平均訂單配送時長約為15分鐘。深圳福田口岸的無人機航線落地後,亦有不少港人在往返港深時使用無人機落單「買奶茶」。
還有跨越珠海、中山、廣州三市,歷時約55分鐘的「珠海唐家港—廣州黃埔穗港碼頭」超長無人機物流航線,以及深圳北站樞紐「空鐵聯運」,實現1小時內抵達粵港澳大灣區90%以上地區等項目。
此外,名為「盛世龍」的「空中的士」(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預計2026年開啟深圳至珠海航線的載人飛行,進一步提升低空交通的便捷性。


各區積極開拓
深圳消費級無人機佔全球市場70%,擁有1,900多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現正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經濟第一城」。
在各區積極開拓低空產業發展中,南山區低空經濟鏈上企業超過500家,產值規模超500億元,已開通載人觀光、即時配送、城市治理、醫療救援等典型應用場景。同時亦積極打造「兩區一廊」,即深圳灣低空經濟融合創新先導區、前海-蛇口低空經濟先導區、大沙河城市空中交通創新走廊,加速空間布局。
龍崗區則以「場景驅動、智慧高效」為核心,建構「基建+平台+基地+標準」四合一產業生態,持續以物流配送、醫療急救、商圈服務等需求為導向,布局多功能低空起降點。區內設有華南地區首個無人機專業測試場地,亦聚焦低空基礎建設與服務保障標準制定。開通34條載人運輸的直升機航線,更攜手高德地圖打造「空中高德」生態。
至於香港方面,有約100家從事小型無人機業務的企業,主要涉及空中攝影和測量。政府高度重視低空經濟發展,包括推行「監管沙盒」試點項目,涵蓋緊急救援及運送外賣等多個領域的應用,亦積極推進法例修訂工作,包括開放載人飛行器試驗的合法空間等。
廣東省在10月24日推出的《廣東省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更提出16項支持舉措,涵蓋低空安全、研發、適航審定、基礎建設、應用場景等多個方面,為廣東打造全國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高地,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市場認為,低空經濟產業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轉型和升級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隨着低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場景的多樣化,將有助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及城市治理效率,並為經濟增長帶來新機遇。
資金資助獎勵業界 單一資助項目最高可獲3千萬元
《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在2023年12月8日實施,圍繞「引培低空經濟鏈上企業、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擴大低空飛行應用場景、完善產業配套環境」四大方面提出二十項措施。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就此於今年10月9日起施行《實施細則》,針對4個資助項目,細化資助對象、條件及標準。
(一)載人eVTOL航空器及無人駕駛航空器適航取證
向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eVTOL航空器、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並在深圳市經營的企業提供資助。其載人eVTOL航空器一次性獎勵1,5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中型及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分別可獲得一次性獎勵300萬元及500萬元,每家企業每年獲得獎勵合計不超過3,000萬元,同一型號僅獎勵一次。
(二)做大低空物流市場規模
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每條新開航線年度飛行架次達到5,000架次以上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首年企業年度總飛行架次達到2萬架次獎勵40萬元,之後每增加2萬架次獎勵40萬元。
大、中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每條新開航線年度飛行架次達到1,000架次以上的,一次性獎勵35萬元;首年企業年度總飛行架次達到2萬架次獎勵80萬元,之後每增加2萬架次獎勵80萬元。
每家企業每年獲得的新開航線獎勵與總飛行架次獎勵總和不超過2,000萬元。
(三)開通通航短程運輸航線資助項目
境內航線:每條航線年度執行不少於100架次的,一次性獎勵30萬元;首年企業年度總飛行架次達到100架次獎勵30萬元,之後每增加100架次獎勵30萬元。
深港跨境航線:每條航線一次性獎勵100萬元;每年企業年度總飛行架次達到100架次獎勵50萬元,之後每增加100架次獎勵50萬元。
每家企業每年獲得的航線獎勵與總飛行架次獎勵總和不超過600萬元。
(四)打造高端創新載體資助項目
資助深圳市建置低空經濟領域創新研究機構的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深圳落地獲國家民航主管部門認定授牌的民航重點實驗室,最高可獲得1,000萬元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