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获赛马会捐助 新设四个创科实验室

分享

中文大学获赛马会捐助近 4000 万元,新设 4 个创科实验室。中大医学院化学病理学系教授宋永健表示,盼 “计算基因组学” 创科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基因组技术等,搭建识别基因突变的低成本检测平台,让市民尽早发现与治疗。有中大教授称,香港相对新加坡更愿分享数据,亦较易与内地科企合作,有助推进研究
赛马会早前向中大捐助 3980 万元成立 4 个创科实验室,每间平均约 1000 万元,中大昨日举行开幕礼,宣布各实验室正式运作。宋永健称,目前坊间有不同方法寻找人类基因是否突变,引致药物敏感及癌症等,但检测费以万元计,找到有缺陷的基因组概率亦较低。“计算基因组学” 创科实验室拟通过血液样本作基因测序及分析,利用 AI 技术快速筛查怀疑有缺陷的基因组;平台亦会提供相应治疗建议,检测费可降至约 3000 元。他说,目前平台主要检测血管瘤及遗传病,盼未来进一步涵盖老年病,应对人口老化,助市民尽早识别病情。
“无线网络支援智能自动化” 实验室负责研究无线网络技术。实验室总监、中大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林晓俊称,过去 Wi-Fi 或 5G 技术多以消费者为目标受众,对网络速度要求不高,即使通讯时信息稍为延迟,影响亦不大;但随自动车、无人机及机器人等科技应用普及,信息传递、速度要求则不能宽松,否则或酿意外。他希望实验室研发低延迟、可靠度高的无线网络,满足工业智能自动化及协作式 AI 应用需求。
“人工智能应用科学与工程” 实验室由中大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系教授欧阳万里负责,他希望实验室研发并促进在工业领域应用 AI。他说实验室已建立气象系统 “风乌”,以 AI 精确分析天气温度、湿度等,加强天气预报能力,香港天文台等机构正使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潘嘉林则领导 “机器学习与符号推理融合” 实验室,他希望研发崭新 AI 模型框架,让一般人在欠缺金钱等资源下,仍能制造可靠的 AI 模型。
谈到香港研究环境优势,从新加坡回流的潘嘉林说,新加坡重视责任制,如有人分享数据,但最终发生意外,分享者需负责,故研究时往往较难获取他人样本或数据;香港则对此较宽容,有利推进研究。从澳洲回港的欧阳万里称,香港与内地有紧密连结,且重视 AI 发展,人才数量、研究资助及与科企合作机会均较澳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