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經常外出用膳或外賣,健康飲食值得注意。近年來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呈現年輕化趨勢,根據國際糖尿聯盟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的指引,患者除了中心性肥胖外,只要具備兩個或以上風險因素,例如高密度脂蛋白偏低,三酸甘油酯過高、血糖指數偏高及高血壓(即俗稱的「三高」),就屬代謝症候群。
要有效預防代謝綜合症,關鍵在於健康飲食,牢記「降膽固醇」、「降血脂」、「低糖」及「降血壓」四大目標。
- 降膽固醇
血液膽固醇分為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人體本身能製造約八成總膽固醇,剩下的兩成來自日常飲食。平日攝取過多動物脂肪,例如經常吃排骨、雞翅等高飽和脂肪食物,會導致肝臟製造更多壞膽固醇,這些膽固醇會在血管內壁上堆積,阻礙血液流通;相反,好膽固醇有助於減少血管上堆積的脂肪,降低患上冠心病風險。
市面上的油炸食品、酥皮烘焙製品及餅乾,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這類脂肪會升高壞膽固醇,還會降低好膽固醇,應避免進食。建議從飲食中攝取適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包括酪梨、堅果、橄欖油等,既能降低壞膽固醇水平,也能提高好膽固醇水平。
另外,不少人擔心吃蛋黃和海鮮會讓體內膽固醇升高。近年來有文獻指出,攝取大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才是身體製造更多壞膽固醇的主要原因,因此適量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對血液膽固醇含量影響不大。
- 降血脂
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的油脂,含量過高會導致血液變得黏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有效控制體內三酸甘油酯,飲食上應避免攝取過量酒精、脂肪及碳水化合物。
酒精:男士每日飲用的紅酒或白酒不應超過兩杯(每杯 100 毫升),女士則不應超過一杯。
脂肪:除了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還可以多攝取更健康的歐米伽三脂肪酸。建議每週至少吃兩次以上深海魚類,如鮭魚、鯖魚、沙丁魚等。
碳水化合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同時,也要避免過量攝取果汁及高果糖含量的水果,因為果糖會轉化為三酸甘油酯並在肝臟堆積,容易引發脂肪肝。每天吃兩至三份水果,就足以提供身體足夠維生素和礦物質。
- 低糖
中央肥胖可能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進而引起空腹升糖指數過高。除了控制熱量攝入,還需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包括糖分及澱粉類食物。日常飲食要避免精製澱粉類食物,例如白米飯,白麵包、饅頭等,這類食物的升糖指數較高;同時應盡量避免吃額外添加糖分的甜點和飲品,例如珍珠奶茶、汽水、糖水等。建議每天從食物、飲料、調味料或烹調菜餚中攝取的糖分不超過20至30克, 相當於4至6茶匙。
另一方面,若想穩定血糖,建議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每天至少吃約一碗半蔬菜;也可以選擇高纖維全穀物及根莖類食物,例如紅米飯、玉米等;水果最好清洗乾淨後連皮吃,這樣能攝取更多膳食纖維。
- 降血壓
攝取過量鈉會導致血壓升高,因此要盡量減少飲食中的鹽分和調味品。大部分預先包裝的食品及加工肉類都會添加大量鈉來延長保存期限,應能避免就避免。
建議盡量選用新鮮食材烹飪,在家煮飯時宜多用無鹽香料調味,如果必須外出用餐,應盡量避免吃醬汁多的菜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攝取的鈉不應超過2,300毫克,相當於約1茶匙鹽。
代謝症候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相對較高。要改善身體狀況,首先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類型,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也就是每天約20至30分鐘,持之以恆,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
羅銘駿
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