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历史科论述题 考评局评分引发讨论

分享

香港中学文凭试(DSE)历史科卷二论述题要求考生从7道题目中选2道作答。今年有一道题目是“从经济角度探讨中国于1953-78年间,在发展社会主义上所作出的持续努力”。

考评局上载了考生佳作,有考生指出大跃进虽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经济,但仍能团结人民上下一心;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也有助于拉近城乡差距。该考生在论述中提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大跃进”,指出政府推行“人民公社制”和鼓励国民炼钢,导致大多钢铁不能用,不少地区谎报农产量,使不同地方出现饥荒,但同时也认为人民公社和“大跃进”使人人资产均一,即便经济受到大程度伤害,仍能团结人民一心发展经济。对于文革,考生提到其对中国各方面有不利影响,但“上山下乡”让不少知识青年走入农村协助农民,有助于中国农业发展,且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城乡差距,使人民更加齐心。

考评局简报形容该考生“能全面探讨中国作出的努力及讨论在不同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特色”。顺德联谊总会郑裕彤中学历史教师卓晓婷估计该作品达第5级,称该考生均匀、饱满地阐述了1953至1978年间各个时期的不同情况,并紧扣经济角度作答,虽然列举的史实不算“超丰富”,但提到了各时期的措施对下一时期发展的影响。

针对该题目引发的学界讨论,卓晓婷表示,题目并未要求只褒不贬,表现良好的示例中,考生也有提及负面事情,如文革对经济的影响等。她还提到,教科书有涉及这段时间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只是教师一般不是从试题的角度来施教,且该科在香港、日本及内地现代化的课题上,不时会有类似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