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搣时」创作心法——专访游欣妮●李浩荣

分享

编按:游欣妮的短篇小说集《看见看不见》荣获「第十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儿童少年文学组双年奖,本版特此访问她,请她分享创作和阅读的心得。 《看见看不见》收录十七篇短篇小说,题材多样,有成长故事、爱情困惑、家庭烦恼,写人生看见或看不见的悲哭欢笑。游欣妮还是中学图书馆主任,专访里,她会分享推广阅读的妙法。

李浩荣(以下简称「李」):请问有哪些青少年文学作家和短篇小说作家是您欣赏的呢?

●游欣妮(以下简称「游」):很多作家我都喜欢,但我什少集中阅读某一位作家,哪怕我推荐书籍给学生,也多推荐文学选集,如《中学生文学精读》系列、《中学生好享读》系列。这些选集多附有赏析评论,很适合作为入门之用。关于青少年文学,我较多推荐学生读麦树坚的散文,特别是他写少年时代,跟同伴去后山玩耍的文章,并常推介《目白》一书,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我自己并没有定位为「青少年文学」作家,而笔下较多以青少年故事作题材,那主要是因为教学的缘故,学生带给我许多创作的灵感。犹记教学之初,我跟学生说,创作缘于生活。但是,学生却反映,自己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值得书写。他们更渴望知道别人的故事、成人的看法,但哪怕是他们的父母家人,其实他们也不是太清楚。我深以为然,觉得写短篇小说、写不同人的故事,可以让青少年读后了解到不同的生命经历。而且,成人的问题不时由孩子去承受,所以孩子多点了解他人的生命经历也是好的。为什么会开始写短篇小说呢?因为有报纸邀请我写专栏,起初是请我写散文,后来改版了,对方要求我改写小说。除了大学读创作课时曾写过三篇小说外,我几乎没有写小说的经验,本想推却,但妹妹劝勉我尝试,说如果写得不好,对方自会停止我的栏目,用不着担心写不好,就这样开始了写短篇小说。

「搣时」创作心法——专访游欣妮●李浩荣
游欣妮认为提升写作能力,离不开多读多写。每天读几页书、动笔写下生活人事能培养读写习惯。 (李浩荣提供)

李:与您过去的「搣时」系列作品不同,《看见看不见》充满了委屈、无奈和失落,为什么会改变创作基调呢?

●游:谁不想永远快乐?但人生总得要面对伤痛,与其逃避,或假装没有发生过,倒不如让自己拥有面对挑战的能力。也不一定要强迫自己快速复原,但我们可以掌控复原的节奏。其实后来我写《角落里的她》,内容比《看见看不见》更形悲惨。因为有一段时间住院,观察了很多医院里的人和事,所以耳闻目染到不少惨事。 《角落里的她》结集成书时,我审阅稿件,觉得当中有些故事实在过于悲惨了,不忍回望,便抽起来,另以几篇较为积极乐观的故事去取代。在逆境中,我期盼大家找到希望,找到事物美好的一面,所以写下了这些故事。

李:这些小说往往在一片迷茫、哀伤之中结束,没有提供什么「正面」而又明确的解决方法。这种收结是不是有意为之的呢?

●游:算是有意如此吧。教应试写作,难免听过要引导同学以光明、正面来收结文章;然而,现实的人生又是否真是这样呢?有时,学生找师长倾诉烦恼,师长会劝导他们,这事情没什么大不了,要他们正面一点去想事情。学生却会觉得师长根本不了解他,没有认真体会他们的难处。无疑,不少事情并非思想正面便可以解决的。其实,迷茫是一种现实状态,需要时间慢慢去舒缓。若然强迫青年人快速消灭烦恼,那未免过于残忍了。

李:您读过什么悲惨题材的作品,很能打动您的呢?

●游:韩国小说家孔枝泳写的《熔炉》,反思人性极为深刻。 《熔炉》写一间聋哑学校的性侵事件,受害者申诉无门,揭发事件者反被人指责搞破坏。透过这本小说,还让我们反思当地政府部门架床叠屋、不同机构或工作岗位的人卸责的问题,看得人咬牙切齿。另一部韩国小说《八二年生的金智英》,也是我会推荐给学生的。我会叫学生读当中的一节〈最难忘的儿时记忆〉,写小时候吃奶粉的故事,奶奶只让男孙吃,女孙想吃反被奶奶狠狠拍打背部致呛到,反映重男轻女的问题。学生读到这一段,颇有共鸣,因为每个年代的孩子总认为大人是偏心的,而自己就是被忽略的那一个。

李:有两篇小说都涉及「形象问题」,〈浓烟〉写中学老师被学生误会吸烟,健康形象受损,〈冲走了自己〉里的太太担心去街市会碰见下属,破坏其女强人形象。这两重身份您皆具备,在现实生活里,您会不会也时常担心「形象问题」呢?

●游:有些朋友问我,怕不怕被学生看见上街市买菜。我说怕什么呢,学生都知道我就是一名师奶。这类问题,令我反思大众对某些身份、职业原来是充满期望的。然而,我没有想到,作为教师,原来有人会觉得买菜也是不恰当的。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焦虑,反而不时听到同行有这些抱怨。我住处跟学校相邻,所以不时会遇到学生和家长。较为尴尬的一次,是我去剪头发,洗完头以后,等待剪发之际,忽然有人跟我打招呼,「游老师,你也来这间理发店呀?」因为我除下了眼镜,散光颇深,看不清对方,隐约猜测是某家长,那只好全程陪着客套一番。 〈浓烟〉的主角是中学老师,被学生误会吸烟,那是较为委屈的,有理说不清。

李:《看见看不见》多篇小说皆以女性为主角,看见她们无论处于人生哪一个阶段,皆充满着挑战。如读书时期,既要担心没有朋友,又要比拼成绩;结婚后,一方面要处理家务照顾子女,忍受奶奶丈夫的闲气,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工作。生活、工作、兴趣,您又是如何平衡与取舍的呢?

●游:初写《看见看不见》那系列小说时,开首发表的几篇多以男性为主角。学生读后,问我能否多写些女性,那我又顺应他们去多写女性。我在自己家里,是女儿,是我妹妹的姐姐;结婚后,是妻子,是男家的媳妇;生子后,又成了妈妈。这些角色之间,存在着许多的拉扯。例如我是老师,如果只顾处理教务,那便会对不起我的家庭,所以如何兼顾另一个身份,如何分配时间,往往教我煞费思量。无论男女,我相信皆要面对角色方面的问题,不过我碰巧是女性罢了。

「搣时」创作心法——专访游欣妮●李浩荣
游欣妮着《看见看不见——游欣妮短篇小说集》荣获「第十六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儿童少年文学组双年奖。 (资料图片)

李:承上题,关于女性的文学,有哪些是您喜欢的作家和作品?

●游:我欣赏的女性作家有西西、张婉雯、陈慧等。西西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缝熊志》、《猿猴志》我都爱读,因为我喜欢做手工艺,所以我推广阅读时,甚至会把活动与手工艺结合起来。陈慧的《拾香纪》我读过五遍,非常喜欢。 《拾香纪》写家族历史,又能联系上香港社会的发展史,我极佩服。初读《拾香纪》,是中学时的事,以前我从没想过个人叙事,竟然能结合历史来去写。我自己没有这样的功力,只关注小人物小事情,处理不了宏大的叙事,所以一直不敢写长篇小说。张婉雯的《那些猫们》我也很喜欢。动物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我跟学生找到共通的话题。

李:最后想请教您,若青少年想提升写作能力,您有什么建议呢?对于中学老师推广阅读,您又有什么好的法子呢?

●游:提升写作能力,离不开多读多写。但是,除非是阅读工具书,如依照食谱煮菜,否则阅读很难收到立竿见影之效。阅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一天你下笔时,那些读过的书涌现脑海,而你已无需记起来自哪一部书了。不一定要每天皆动笔,但不妨每晚都想想,今日有没有遇到一些值得书写的人事呢,想到了便记录下来。培养习惯很重要,每日阅读三页书,或抽出五分钟,做一些跟阅读、写作相关的事情,以训练语感,刺激意念。当你想到一些创作的素材,便再想想自己有没有写过呢,要怎样处理才能提升一个层次呢。若然平日缺乏相关的累积,到了临纸作文时才构思题材,那是非常困难的。在没有老师的指令下,你仍然会动起笔来,写下自己的感受,那才是真正热爱写作。

推广阅读,真的要投其所好。有一阵子,我任教的学校举办密室逃脱游戏,颇受学生欢迎,我便顺应潮流,立即推介东野圭吾、松本清张等推理小说大师给他们。我什至会在图书馆跟学生一起煮食,以介绍饮食方面的著作。因为我与学生之间有年龄差距,我构思的活动他们未必会感兴趣,所以有时我干脆由学生提议阅读活动,由我去执行。例如,最近Mirror当红,我们便举办了以Mirror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包括阅读视像早会、在图书馆唱卡拉OK、派发Mirror应援贴纸等,结果有超过二百五十位学生来参加。 Mirror不少歌曲的歌名均出自名著,如《狂人日记》、《砂之器》、《人类群星闪耀时》等,我便告诉学生,追星之余,也应了解背后的文化意义。活动过后,《人类群星闪耀时》成了最受欢迎的书籍,有十多位学生预约借阅。推广《砂之器》,我们不但会介绍松本清张,更会推介相关的推理小说,消闲的如赤川次郎,深沉的如东野圭吾,《狂人日记》也可连系至鲁迅其他著作、《鲸落》连结气候环境问题等。

(访问及整理者为本版特约记者、香港作家联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