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贵于行之●香港中文大学禾子

分享
<strong>学者贵于行之●香港中文大学禾子</strong>

文凭试将至,补习学生开始勤奋起来,中文作文接二连三地涌进我的电子邮箱中。文章大多以历届题目为主。其中,「读书无用」以高票当选「最受欢迎题目」。随便点开一篇,都能感受到学生对填鸭式教育的不满。可是,我认为人之所以会视读书为「无用」,是因为我们无法把所学的「学以致用」。

〈答孔文仲司户书〉说:「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学」的目的是为了「用」。知识是「用」的基础。 「实践知识」比「知道知识」更重要。 《荀子.儒效》也说:「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即使我们饱读诗书,若所学的未能运用出来,那么「学」得再多,也只是徒然,遇到困难也不能解决,就如赵括,流于纸上谈兵,书上的内容背得再滚瓜烂熟,面对战争,也只能堕入秦军的天罗地网之中。

可见,评定读书有用与否,在于人能否可以「用」到所学的。以文凭试为例,这个考试正正为同学提供了一个「用」课堂知识的机会,因此,对于需要考试的学生而言,读书是有「用」的。但是,对于一名的士司机而言,课堂理论显然对他的工作没很直接之「用」,再熟读书本,也不能「学以致用」,自然会觉得读书「无用」。


生活应有更多养份●香港大学卢映璇

<strong>学者贵于行之●香港中文大学禾子</strong>

我没有社交恐惧,却因在电梯门前与邻居偶遇感到焦虑。对门住了一家人,孩子年纪与我相近,偶然碰见了也只向对方颔首,并不多言;邻居太太是个和善热络的人,有世上所有母亲的共通点,每每都把握门前的一两分钟向我表达关心。她的寒暄始于「你哋两姐弟由细到大都唔洗人担心。」谈及所读的学校、专业,沉默片刻后总要问我:「咁毕业之后可以做乜?」

「大个可以做乜?」依稀记得我含糊地说﹕「做什么也可以」,但心知这并非答案。母亲开明,未曾干涉我的选科,我选读中文、香港研究,它们是「无用」的,不像建筑测量、医疗科等有各种专业资格权当衡量标准,学到的东西也似乎难以运用到实际生活或工作当中。母亲最近也开始紧张起来,早早着我准备考公务员、考教育文凭。即使宣称自由可贵,也不免俗地担心我读的这些没能让人拥有「一技之长」的科系令我日后难以找到薪酬令人满意的工作。

我知自己并非将光阴虚度,几年下来,我知自己喜爱和文字有关的一切想像、喜欢这座城的一切、也想要成为能用笔杆捍卫某事的人。专业上我没有学到许多实用技能,无法将法律条文出口成河,也没学会快速制作财务报告。但我想人总要读好的书、跟随好的老师学习,在时间锤炼下学会包容、理解,然后才能成为自己。它不是任何专业技能的敲门砖,但赋予我面对未来的能力,而我希望这些无法用专业资格堆叠起来的知识能开辟出一条路来,让人前往各行各业发光发亮。生活应有更多养份。


内心的支撑点●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杨紫娴

<strong>学者贵于行之●香港中文大学禾子</strong>

「闭上眼睛,吸气——呼气——」伴随着老师轻柔的声音,盘腿坐在地板上的同学们逐渐放松下来,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在自己呼吸的律动上。这是学校为大一开设的情绪智能课程,其中重要环节就是正念练习。只是当时很多人不以为意——「不就是打坐吗?」、「太无聊了」、「我都要睡着了」。没想到在众多专业课中,这门课对我影响如此深远。在DDL扎堆的那周,我们参加的一个金融比赛即将截止,但还有许多重要细节还未敲定。就在我泡图书馆一天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打开手机,却看到队友发出的消息:「我想退赛……」这一刻重压下的种种情绪突然爆发,我立马拨通她的电话,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质问与指责:「说好坚持到最后的呢!就剩两天了坚持一下不行吗?」对方却出奇地冷静,像心沉到冰底﹕「我不想坚持了。」尽管头脑发热,但有个念头告诉我这样是行不通的。我闭上双眼,像正念课教的那样回归到身体的律动,感受当下情绪的起伏。慢慢地,像江河汇入大海那样,喷涌出来的愤怒、委屈都趋于平静。我再次接起电话,跟她说我知道妳从不是半途而废的人,有什么其他原因我可以知道吗?她才说是因为与另一个队友有矛盾。我渐渐放下对继续比赛的执念,耐心地和她聊这个矛盾,感受她的无奈与难过。这就好像一只兔子掉进了黑漆漆的洞里,另一只兔子站在地面上对它大喊大叫其实于事无补,只有进到洞里和它肩并肩,才有可能点亮黑暗。我和她聊到了凌晨三点,最终她决定打起精神继续参赛,挂电话时对我说——「遇見妳真好。」这个故事的后续是,我们队拿到第二名,成功晋级。感谢情绪智能课教会我,及时找回内心的支撑点。


成圆●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李卓惟

<strong>学者贵于行之●香港中文大学禾子</strong>

我一直和自己讲,北方的孩子很少遇见湿热蒸笼般的天气,更很少见到在笼底摇晃跳跃着的、那团烈火般的圆圆太阳。故而不去欣赏澳门或湾区明媚生机的白日是有道理的,我只爱追寻,并满足于追寻那高悬的尖尖月亮。

这种情况持续了许久。那些「学生的使命是且仅是潜心书本」的高论更是我的叫好者、赞成人。直到我发现躬行践履方能让那些严肃、深沉的理论活跃起来,像让古井里的静水开始歌唱,让弯腰的树木再度茁壮。

我曾自认是纸上谈兵的个中翘楚。实际上,那样坐拥满腹凉月般有头有尾的理论知识,却每每难以成形的感觉让我手足无措,终日惶惶。愈惶惶便愈龟缩,愈龟缩便与那圆圆的金乌作别愈久。我在我自认凉爽、舒适的纸面上、书屋里,「潜修」了近两年时光。

可能是发现所求许多无果;可能是发现三年即将过去,出门仍旧对这座城市陌生且晕头转向;更可能是在我不得不为了给过去「画好一个圆」。白日里出门,在阳光下顿悟似的听到那小女孩的话时,「绝知此事要躬行」终于成为打破一切桎梏的坚定信条。

「妈妈,这样不可以串起来的!」

「我穿过这种亮晶晶的链子,你不要光看啦,从左到右穿下去,它才能成圆喔。」

沉睡的人突然被歌声鸟鸣唤醒,我像是在寒冬里冻了许久,终于从雪地里走出来。原来天上火焰般的太阳那么温暖且明亮。原来在那么多次的纠结里,我也知道「成圆」的路一直在,只是过去我或者懒惰,或者不敢……

是的,我们都该记住,只有去做,去实践,才能「成圆」。

这是澳门的很寻常的一个冬天,太阳圆润可爱,亲切温暖。可怜那些藏在阴影处陪我的理论和语言,也没有找到自己成圆的方式时近两年。

唯铭记学以致用,方得见日月同辉。


主编:潘耀明

执行编辑:张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