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白皮书:大湾区具四大发展方向

分享

【明报专讯】德勤于周一(13日)发布《新发展格局下的大湾区——「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点》白皮书,提出大湾区4个主要发展方向及提升建议,包括成为国际创新中心、绿色转型、供应链协调及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由于看好湾区未来发展潜力,德勤公布拟于大湾区成立发展研究中心、勤睿中心及网络安全营运中心。

事实上,在去年新冠疫情影响下,香港及澳门居民生产总值(GDP)按年跌17.2%,相反内地9个城市都录得正数增长,如广州GDP按年升5.9%,深圳及肇庆升2.8%;再加上内地在「十四五」规划推动下,长远有助推动大湾区发展。

国际创新跨城合作比率低成挑战

国际创新中心方面,德勤中国政府事务组南区领导合伙人吕志宏表示,目前内地500强公司中,有33家设于大湾区,占比为6.6%,区内约有700万名科技从业员。他续指,在中美科技竞争显著加强下,有助提升大湾区创新能力。他坦言,未来在创新发展方面仍具挑战,因区内跨城市合作比率不足1%,远低于世界其他三个大湾区城市合作;高端科技企业数目不多,晶片产业与台积电(美:TSM)、三星(韩:005930)仍有很大距离等。报告建议,应借助香港在区内的优势,发挥国际合作模式,吸收更多国际创新资源。内地政府亦应从行政、基础建设、资金及法律方面进行规划及指导,以平衡各个城市利益,促进协同创新。

绿色转型与世界级湾区存差距

绿色转型方面,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绿色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而香港早已于2014年实现碳达峰,以及2020年绿色债券发行数量为2018年的一倍,香港可凭借过去经验带动区内绿色金融发展。事实上,大湾区不同城市在绿色产业上扮演不同角色,例如佛山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江门主要生产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东莞主要负责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深圳负责实施绿色金融条例,构建绿色金融环境等,可谓各司其职。

虽然已有明确目标,惟区内技术及创新资源不足、绿色基础设备与世界级湾区仍有差距,以东京湾区为例,能源强度为2.7倍,旧金山湾区则为1.6倍。报告建议,政府应引导绿色基金及示范工程,以及协调城市机制、研究发展目标、治理机制等。至于企业亦应留意碳排放管理,如使用低碳设备、增设计算碳排放数据。

供应链协调税制不同碍发展

供应链协调方面,大湾区有强劲的资金流,如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亦是中国最大的离岸金融市场。商业方面大湾区聚集全国80%的供应链企业;物流方面粤港澳都具有国际港口;信息方面,大疆、腾讯(0700)、华为聚集于区内,未来四大范畴互补,有望令大湾区成为全球供应链的强势竞争者。大湾区9个城市在物流供应链方面亦具不同职责,当中佛山为制造及物流交通中心、肇庆为中转中心、东莞为大湾区高端物流分拨中心、深圳为国际创新服务中心。

报告指出,目前粤港澳的关税制度及技术标准不同、密集型制造业成本偏高,加上各地区物流企业缺乏协调等,都会阻碍区与区之间的合作。并建议有关政府应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岸检查机制及推动标准统一。

高水平开放加强区内金融互联互通

高水平开放方面,内地与港澳合作有助提升监管协调及互联互通。截至今年3月底,就有188家香港及澳门金融机构进驻广东省,当中包括有香港银行在广东省开设分行。除此之外近日债券「南向通」正式启动运作,加上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及澳门金管局宣布下月启动「跨境理财通」,都有望加强区内金融互联互通,及促进投资融资便利。粤港澳大湾区有3种货币、税制及法律,在促进金融便利方便定会带来挑战,未来有需要继续融合三地共享信息及基础设施。

本报下周一(20日)起推出大湾区专版,在A叠刊出,活在湾区一栏的内容会并入其中,敬请留意。

[活在湾区]

明报记者黄清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