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风情:画全国排球半台山

分享

受疫情影响而延期半年的中学校际排球赛(油尖旺赛区)终于定在十月上旬掀开战幕。受制于防疫措施,只能闭门作赛实在有些「小可惜」,犹幸附有大奖励——获奖的男女子组队伍,会被邀请到台山进行排球的学术交流比赛,实在是个难能可贵的好机会。

因《人民日报》记者撰文赐名而得来「排球之乡」的称誉,是每一个台山人的骄傲。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自西方传入的排球在当地已逐渐普及。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多年来上得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获民众的积极参与,因而深受台山人欢迎,由休闲活动演变成全民所爱。

湾区风情:画全国排球半台山
台山民众对排球的热爱,发自内心,有一半以上人口都会打排球。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村村有球场 人人识打波

台山人对排球运动的喜爱之情,从地方建设和生活习惯已可见一斑。

每逢春秋回乡二祭,笔者都留意到各乡镇各城区的排球训练场和体育馆举目皆是,数目多不胜数,足证「村村有排球场」并非虚言。亲友乡里,不论男女,个个自小在体育课堂就学会发球、接球、传球、扣球、拦球等各种打排球的基本技巧,对排球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村民平日闲来无事,又会以打排球作消闲娱乐,即兴的拿起排球去球场玩乐一番;碰巧有大型赛事进行,家家户户就会兴奋的围着电视观看转播,叔叔伯伯婶婶姨姨全变身成球迷,为国家排球队喝采打气。


「排球之乡」 名不虚传

长辈们口中的「村村有排球队」也绝非夸张。由来自每条村的精英所组成的台山县排球队,不论是哪个年龄组别,过往在全国的排球赛中都有突出的佳绩;及后经过严格的甄选及艰苦的训练,都能成为优秀的球员、教练甚或裁判。单以国家男子排球队为例,入选的队员中,有一半是台山籍的。铁一般的事实,无负周恩来总理那「全国排球半台山」的赞誉。

民众对它的热爱,发自内心,单看有一半以上人口都会打排球,就足以证明排球在台山的流行度和被接受度有多广泛。这爱好是不少台山华侨的情意结,即使人不在家乡,仍会驱使他们在身处之地组织排球活动或比赛,排球随着台山侨胞移居而被带到海外,对它那份早已扎根于心的热情热爱,却不受地域所限,成为凝聚各人的媒介。那是一种既独特又实在的台山排球文化精神,更是一种侨乡文化,难怪台山排球在二零零九年入选「江门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台山九人排球在今年也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坚实基础 孕育国家精英

目前,排球在台山已不再局限为纯粹的体育项目,而是一项专业的竞技。

充足的场地、完备的设施,是扎实的基础;大量的人才、致力的推动,组成良好的配套。

拥有以上有利的条件,发展成为国家级的排球训练基地,为国家培育更多出色的排球精英,是台山人的集体愿望。

陈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