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除了大家熟知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忠君爱国。端午节也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既有锣鼓喧天的龙舟竞渡,又有传统的节令食「糉」。特别是在内地,节日习俗十分丰富。
端午节刚过,但是「糉」未完,龙舟赛事仍在继续,6月下旬更多龙舟赛事陆续上演。
采访文:杨信
编辑:王文斌
摄影:张丹峰
制作:WAW Creation
「端午节」叫法最多涵义丰富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叫法」最多的节日,例如是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逐渐融合了避邪驱瘟等民俗传统,形成了今天丰富多样的节日文化。当中又与驱除疫病相关,因此大家又会用「安康」二字表达端午节的祝福。
传统风俗地域大不同
端午节是源于对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的祭龙演变而来,到后来屈原投江,后人就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忠于国家,宣导改革,但由于遭到权贵的排挤和诽谤,最终以身殉国。屈原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当地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他的身体,并向江中投掷糉子,以防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至今便成为赛龙舟和吃糉子的习俗。
端午节传统习俗多,例如赛龙舟、食糉、挂艾草和菖蒲等。有些传统习俗在香港已不常见,但在内地得以承传保留。
龙舟竞渡
赛龙舟,也叫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在东莞每年会举办「龙舟月」活动;佛山叠滘的龙舟以弯道漂移闻名;广州车陂有十里八乡相聚的龙舟「车陂景」。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各地的龙舟竞赛方式各具特色。
食糉
过端午节一定要食。糉用箬叶(苇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加入红枣、豆沙、肉类等馅料,口味多样。广东糉子是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外形多为金字塔形、三角锥形等。从地域上分,有肇庆的裹蒸糉、东莞的道滘糉和中山的芦兜糉等,糉子品类相当丰富。
拴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中国古代崇敬五色,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时,人们在孩子的手腕和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期驱邪避灾、祈福安康。
插艾草与菖蒲
端午节时,人们会将艾草「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家家户户还会洒扫庭院,并在门楣上插菖蒲和艾条,悬挂在堂中,寓意消除疾病、驱除晦气、招来福气,保佑家人健康和好运。
饮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加入白酒或黄酒中浸泡而成。」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因此将它用作解毒剂杀虫剂等。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会在门前洒雄黄水,喝雄黄酒,以驱避五毒,保护家人安全。
(部分相片及图片源自网上)
大湾区六月龙舟赛很有看头
端午节当天是龙舟赛事最为火热的一天,而在节后,大湾区各地仍有许多精彩的龙舟赛相继进行。例如,广州天河区的龙舟邀请赛、东莞石碣镇的龙舟大赛、惠州的龙舟比赛等,这些赛事将贯穿整个六月。
大沙河上的龙舟竞渡
第六届南山大沙河龙舟邀请赛现场热火朝天,河岸两边围满了前来观赛的游客,现场还有祈福射五毒、投糉子等摊位,沉浸式感受端午传统文化。据悉,本次比赛共有25支队伍参加,比赛使用标准的22人龙舟,赛程为500米直道竞速。宽阔的河道上,四支队伍可同时竞技,随着汽笛声响起,选手们奋力划浆,伴随着激情的鼓声,龙舟在河道上如游龙般快速穿行,让人直呼过瘾。
鹏城观澜河龙舟赛
端午节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龙舟竞渡,而鹏城的龙舟赛怎可错过?观澜河龙舟民俗由来已久,至今约有180年的历史。观澜河龙舟赛已成功举办九届,本届赛事共有66支队伍参赛,上千名运动员将在这条被誉为「深圳最美河道」的观澜河上,驾龙舟、划船浆,进行激烈角逐。
2024年深圳市观澜河龙舟赛
活动时间:6月22-24日(具体时间以官方资讯为准)
活动地址:深圳市龙华区观澜河(区委区政府大桥至人民桥河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