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专讯】港人在大湾区工作日渐普遍,中港两边走料变成常态,但若想在内地或大湾区长居工作,个人意外或医疗保障可有什么选择?如果往来内地时间较短,不妨考虑购买「中国医疗卡」,主要是为持有人提供入住内地医院时垫支按金,及一些紧急医疗运送服务,人日一并不包括住院及手术的费用。医疗卡较适用于旅游和短暂居留,若是长期移居,有需要用到内地的住院医疗服务,或在内地医院治疗长期病患,最好的选择是购买一份独立的医疗保,否则便需自行应付住院及手术的开支。
大湾区城市之间虽然一衣带水,但是法制政策上也有相异之处,还有多个地方监管辖区。市面上的大湾区保险种类不多,常往来中港的读者,最好首先有一张医疗卡旁身,因为可以提供海外住院按金垫支服务。但有关金额未必足够住院及医疗开支,故医疗保险及医疗卡一样要齐备。
大湾区医保保障100种危疾
2020年有保险公司推出特别为大湾区而设的保险,11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产品有关工作的通知》,是为大湾区跨境保险定下一些框架。之后横琴人寿保险推出「横琴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疾病保险(A/B款)」计划,是经广东银保监备案的首个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该产品在提供重疾、中度疾病、轻症、豁免保费及身故等保障基础上,还将针对高发疾病、特定疾病等提供特色保障,并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家庭医生、重疾「绿色通道」、旅行医疗救援、海外问诊等服务。这次推出的大湾区重疾保险一共有两款:A款保障非常简单,保28种危疾及3种轻症;B款保障覆盖范围比A款阔,达100种危疾、36种轻症及18种中度疾病。
意外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可留意各类型的意外保险,应付不时之需。以「上海商业银行中国医疗保证卡」为例,每次旅程最长之保障期为100日,全年旅程次数则不限。针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火车、高铁、巴士等) 时发生意外并导致死亡或永久伤残,有保险公司提供双倍赔偿。
上商医保每次旅程最长保障100日
发生严重意外或危疾,投保人无法再继续工作,若投保人不幸发生意外并于12个月内导致死亡、永久伤残或残废等,计划将提供一笔过现金赔款,应付失去收入、供楼、交租、医疗费用或其他开支。
医疗卡具备实报实销因意外引致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专科、住院、外科、跌打、针炙治疗。其中跌打及针炙治疗于每次意外的最高赔偿额为1500港元,每个保单年度则可最高获赔偿3000港元(根据所选之保障额为上限); 如因意外受伤/疾病住院,可获每日现金赔偿,最高为1000港元,保障日数为365日。
以中银人寿为例,紧急医疗服务是由约250所内地的指定网络医院提供(指定网络医院内的医院包括按国家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及专科医院),如在内地不幸遇上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损伤而须接受紧急医疗救治,持卡人只须出示适用的「中国通卡」,指定网络医院便会向24小时紧急支援热线确认受保人身分,提供即时入院医疗服务。医疗费用将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若入住非网络医院,持卡人亦可获代垫入院按金担保。
太平人寿可选回港私立医院治疗
另外,太平人寿已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保险产品,在保障范围内,投保人士可以在内地获享北上广三地的医疗服务,还可选择到香港指定私立医院接受治疗(覆盖6种重症)。数据显示,在男女各年龄段,在大湾区的重疾发生率,相比内地其他地区的发生率略低。危疾产品的定价因素,包括疾病发病率、利率、费用等方面,危疾发生率表是相关产品定价的重要基础。业内人士预计,在湾区危疾表下开发的保险产品,费率可能会比全国版更便宜,湾区产品费率与港澳保险看齐。
对于时常需要跨区、跨境活动的大湾区居民而言,医疗保险是一项基础设施,因此,大湾区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应该愈来愈受关注。 《通知》为赴港澳地区就医客户提供就医安排和理赔款直接结算服务;也可以为港澳地区保险公司赴内地就医客户提供就医安排和理赔款垫付业务。
明报记者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