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今年是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查良镛)先生诞辰百年,香港及各地都有不同类型的纪念活动,《明报月刊》亦于今年三月号组织了「侠之大者」特辑,反应良好,其中有意犹未尽、触发共鸣者,相继投来作品,不乏新内容与视角,组织起来,侧写金庸,图拼神貌。本版主编潘耀明综谈金庸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学成就,特别点出其魅力长新的中华文化情怀。金庸笔下的美人着实何以如此吸引人?学者赖庆芳精心引文分析,破解当中之谜。当代雕塑家陈建华漫谈为金庸塑像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与金庸之神交。 「整个过程中,韦小宝都是被外界牵着走,他不过为自保,而主动去适应、化解,终于因祸得福。这样的人能叫大奸大恶、无耻下流、可怒可恨吗?」作家蒋泥细看韦小宝。另「学苑春秋」年轻人同时大谈「我与金庸」。方方面面,新知旧雨,共同缅怀一代传奇大师。
魅力长新的中华文化情怀●潘耀明
金庸作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巨匠,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想像力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心。他创造了一个个传世经典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个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情节。他的作品融合了历史、传统文化和浪漫主义的元素,以精湛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中国侠客的精神。
金庸的写作特色之一是他对人物成功的塑造。他笔下的角色个个鲜活奔跳、有血有肉,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无论是侠客如郭靖、杨过、萧峰,还是复杂多变如黄药师、成吉思汗,他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生动的形象,使读者们恍然置身于他们的世界,如痴如醉。
此外,金庸的作品往往把侠义、爱情和友情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介于正邪之间,建构浪漫而理想化的情感世界。他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追求真爱的渴望。他通过对友情的描绘,传递了互动、信任和忠诚的价值观,这些情感元素不仅使作品充满了感染力,也让读者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
金庸的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对社会有正面贡献和影响。他的作品弘扬了侠义精神,让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充满了信心和勇气。他的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与此同时,金庸的作品也体现了超越功利是非判断的价值观。他的主角们常常面对着权力的压迫和不义的行径,但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地抵抗邪恶势力。这种对于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不单是金庸作品的主题,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金庸的作品不仅影响整个华人世界,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昂然走向世界。金庸作品的广泛传播,不仅为外国读者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让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哲学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了解中华文化真正的底蕴。正是因为金庸与他的好友梁羽生的作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新派武侠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金庸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学成就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肯定和赞扬。他的作品不仅叩动许许多多读者的心,更展现中华文化情怀,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美学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厥功至伟。
(本文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侠之大者:魅力长新的中华情怀」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发言摘要。)
(作者为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明报月刊》荣誉总编辑、本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