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车在即增两城流动中山或成通勤城市

分享

连接深圳及中山的深中通道即将通车,届时两地往来比现在绕经虎门大桥更为迅速,车程可由现在约2小时缩减至半小时内。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王缉宪教授认为,深中通道有利城市之间的交流发展,中山等地更可作为通勤城市,给深圳居民改善居住环境。他相信两地城市人流量将会提升,无论是中山与深圳、香港与深圳,都可带来更好的互补作用。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深中通道位处港珠澳大桥北面,全长24公里,是一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身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横跨珠三角东、西两岸。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网站的高速公路收费查询,由翠亨东至西乡北,一型客车的现金收费为68元(人民币,下同)。

对深中通道车流量感乐观

「看好深中通道的回报,会比港珠澳大桥更快。」王教授指,现时港珠澳大桥周末及假期出现塞车情况,需要约两个小时才可过桥,但其实大桥的行车量仍未达预期最高容量。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设计容车量约为每日50,000架次。运输署资料显示,2024年1月,港珠澳大桥关卡车辆交通车辆来回总数为305,351架次,平均每日架次9,850。他相信,大桥车流量不会忽然增加,主因是口岸关检的效率,其次是港车总量有限,内地车辆来港数量也不得不限制,车流量难以达到「最高」。然而,深中通道没有这些问题,大桥流量容量易达上限。 「虎门大桥一桥二桥开通后,车流量迅速爆满,对深中通道车流量感到乐观。」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增两城流动中山或成通勤城市
王教授认为,中山是深中通道得益者,深圳发展势头愈好,中山愈得益。产业未必互补,但必然可成为通勤城市。

看好跨城市通勤

深圳与中山发展程度有异,城市经济结构,以至市民薪酬都有所不同。王教授看好跨城市通勤,认为中山、珠海、南沙都可因深中通道而受益。他透露,现在有很多单身人士居住在深圳宝安区,当地人才特别多,城中村也特别多,乘地铁只需约20分钟就可到南山区的高科技企业聚集地,而每天早上有大批市民排队15分钟才能入闸。虽然城中村租金低,小区感觉安全,有齐生活所需,但是缺乏学校配套,不适合家庭居住。若要搬到深圳市区,这类小区不是初入职的人可以「住得起」,但在南沙、中山及珠海,情况就完全不同。 「深圳有很多有车阶层,桥费只是数十元,这些城市的住屋开支低,可以住得更舒适。关键是要有好学校给子女读书。接下来就是一个家庭成员在深圳赚取高薪,另一家庭成员在当地照顾家人,并有部分收入,情况就更为理想。」

城市引力推动人流

城市之间的流通有数得计。王教授指,人口或GDP总量可代表城市的质量,城市之间的距离则包括了成本及时间,将两个城市人口相乘再除以距离,可计算出城市的吸引力。 「城市质量愈大,距离愈短,城市之间的相互吸引就愈大。现在中山及珠海与深圳的距离缩细,城市吸引力不变,人流量必然增加。」

此外,他认为产业交流也有可能因此增加,但实际要视乎中山等地拥有什么条件,符合深圳企业的需要。 「改革开放至今,珠江三角洲东边,无论是东莞、深圳或广州,都是以民企为主,西边则是国企为主,暂时未能确定两地合作及互补作用有多大。」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增两城流动中山或成通勤城市
深中通道快将开通,大大缩短深圳与中山、珠海、南沙的行车距离及时间。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官网图片)

物流有望受惠带动

大湾区内地九城,东莞踞广州及深圳之间,是很重要的物流基地,不少电商物流都是先送到东莞再分流,但随着深中通道开通,王教授认为有机会为中山及南沙带来机会。例如南沙作为港口,有很多船运业务,货物可以免检,一小时到达广州市区,运到香港也很快捷,适合作为冷链的「区域厨房」,将食物直供香港的餐厅,免却冻肉到港要承担高昂的存仓费用。而中山到深圳也有时间缩短带来的物流优势。


论城际铁路规划需考虑乘客需要

王教授与其夫人、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主任徐江教授的团队一起研究广东省城际铁路20年来发展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地铁及经济愈发达的城市,愈不喜欢将城际车站设在好地方。相反,边缘的城市,愈将城际铁路修到自己市中心。而在这两类城市之间的城市如东莞、中山和佛山,就希望境内车站愈多愈好。结果,站越多行车时间就越长,而城际铁路使用者亦非最初规划服务的对象。」

另外,广佛南环、佛莞城际即将开通运营,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四线贯通,连接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5城,形成了全长258公里的城际地铁连线。对此,王教授认为,由于地铁站密度高,将不同地铁线连接起来,行程时间会很长。若要由肇庆到惠州「由头到尾坐」,会出现行程时间太长,假如车资相若,人们会选择高铁或巴士。

「大站快车」有吸引力

然而铁路只接驳大城市,中间的中小城市不设站,变相占用当地空间,牺牲这些城市的利益。他认为,城际列车接驳地铁后,能否做到「大站快车」成关键,如从肇庆到惠州只停佛山、广州、东莞各一个站,车程将更为吸引。

「湾区地铁」4线共设39座车站,广州5站、佛山9站、肇庆6站、东莞12站、惠州7站,当中14个站为「大站」,有「站站停」的列车,也有只停大站「快车」。王教授强调,支持城际铁路发展,可带来环保效益,即使现时电动车及电动单车愈趋普及,也有机会出现塞车问题。然而城际铁路的设站位置及需要根据营运商的市场思维方式周详规划,必须顾及未来乘客需要。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增两城流动中山或成通勤城市
广东城际「四线」贯通运营,有助促进城市之间的往来。 (广东城际官网图片)

香港劳动力不足应与内地联通

「深中道通是很大件事,但是否影响香港是另一回事。」王教授认为,香港发展慢,最大问题是劳动力不足,缺少了发展动能。香港的年轻人缺乏赚钱动力,原因有家庭作后盾,躺平不难。但深圳大多是外来人口,大家拼命赚钱,心态上跟港人不同。营商方面,香港的传统产业足够生存,转营失败也能维持,深圳的公司则没有后路,要做到成功才能生存。香港与深圳两地市场、制度、对法律的遵守态度都十分相似,互相交流有助推进发展。 「差异愈大,互补愈大。增加流动使互补做得更好。」

王教授认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经济学教授萧耿率先提出的双总部构思,在深圳及香港同一间公司两地注册,交税给深圳及香港政府各一半,享尽两地优势,发挥最大作用。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个是通过特区中的特区来实现, 不限制深圳或香港的人在该特区内工作,可两地跨境通行。另一个是允许「双总部」企业的人士两地间跨境通勤。这两种做法都没有增加香港人口,只增加香港劳动力。问题是可否开放思维接受数十万新血,重新推动经济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