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推动太空运输产业发展

分享

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深蓝航天)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无锡高新区,是国内首批专注于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研制的商业航天企业,致力于大幅提升人类进入太空的能力、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明年全面开启商业化

深蓝航天制造基地总经理张成聪透露,深蓝航天目前已经完成了火箭回收最主要的一系列技术和工程攻关工作,进入到最后的工程验证阶段。公司将按计划执行「星云一号」运载火箭一子级垂直回收飞行验证,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星云一号火箭的首飞入轨任务,并继续推进星云一号改进型火箭于2026年的发射任务,在明年全面开启商业化。

此外,深蓝航天的大运力可回收火箭星云二号,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18吨,采用筷子夹回收技术,可以执行大型星座组网发射、高价值高轨道在和发射任务,计划于2027年进行首飞。

未来三年,无锡液体火箭总装基地将配合公司从技术突破到进入商业化运营的整体规划,依托无锡制造基地的产能升级与智能制造能力,将加速「星云」系列火箭迭代,实现运力的高效跨越;通过不断提高工厂生产智造能力,缩短火箭总装周期,持续提高公司火箭年产量。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推动太空运输产业发展
2024年09月22日,「星云一号」高空回收飞行试验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推动太空运输产业发展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推动太空运输产业发展
深蓝航天制造基地总经理张成聪

总装基地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

深蓝航天总部暨液体火箭总装基地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下同),总占地面积75.2亩,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是「星云一号」液氧煤油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的核心总装基地,承担着从火箭部件集成到整箭总装的关键任务。张成聪表示,基地就像是深蓝的「火箭产房」,未来将实现从技术验证到批量化生产的重要跨越,支撑公司商业化航天发射服务的规模化落地。

深蓝航天主打产品的「星云」系列运载火箭包括有:「星云1号」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星云2 号」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与之配套的「雷霆」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则分别为「雷霆R」液氧煤油发动机和「雷霆RS」液氧煤油发动机;以及用于亚轨道旅行的飞船载人舱。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推动太空运输产业发展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推动太空运输产业发展
2024年07月,深蓝航太「星云一号」火箭一子级三机并联全时序动力系统系列试车圆满成功

独特优势「一年一迭代」

深蓝航天的独特优势有三,主要体现在火箭柔性化智能总装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

柔性化智能总装系统:采用模组化设计,能同时支持6发火箭并行装配,而且换型生产速度极快。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协作机器人辅助装配工作站、自动化焊接工作站及数字孪生检测平台。协作机器人可以辅助完成毫米级精度的装配作业;自动化焊接工作站采用镭射追踪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火箭贮箱焊接误差;数字孪生检测平台可以把品质问题解决在生产前,从源头保障火箭可靠性。

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设计-工艺-生产」一体化协同平台,让每个火箭零件从原材料进厂到总装出厂的全流程数据都可追溯。

也因此,基地为火箭产能的显著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更为公司未来三年「一年一迭代」的大运力火箭研发、生产与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 深蓝航天主打「星云」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推动太空运输产业发展
额济纳旗航太试验港

落地无锡是「最优解」

对于落地无锡,张成聪认为其实是经过考察筛选的「最优解」,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得天独厚」的原因:

区位: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1小时直达上海、南京,3小时覆盖全国70%的经济重镇,得以高效对接长三角的高端制造资源,又能通过苏南硕放机场、京杭大运河和高速公路网,实现火箭部件「陆运-水运-空运」的立体运输,物流成本比内陆基地降低。

产业:无锡有全国领先的物联网、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生态:新吴区政府对商业航天大力扶持,提供了涵盖政府支援、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的全要素产业生态,可以有效降低基地的综合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