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小明上广州》曾在网络掀起热潮,其爆红背后源于一场对广东童谣的歌曲化的文化工程。广东儿歌之父、香港儿歌之父韦然回顾「小明」的诞生及传播,更思考「小明」将来的去向。
由《小明坐火车》开始,到《小明上广州》几何级数爆红,小明一下子成为线上线下超级红人的传奇故事,原来也与《明报》有关。
一九七六年期间,文化人卢青云女士在《明报》发表的一篇讨论广东童谣的文章,叹惜珍贵的民间瑰宝被人弃之如草屐,怎么没有人好好地把广东童谣歌曲化,谱成孩子的儿歌。当年读了这篇文章后,有所感触,遂不自量力地独力展开了广东童谣歌曲化这一个文化工程,搜集资料,到民间采风,一写,竟写了几百首,差不多把搜集到的童谣都谱了曲,而在分类为儿童游戏歌曲的类别中,就有由程丽明伴奏、香港大学合唱团的梁燕冰和曾家丽于一九七七年灌录的《小明小明小小明》。其实,这首歌没有像《何家小鸡何家猜》、《排排坐》、《凼凼转》、《鸡公仔》等童谣儿歌广传出来。
二○○一年,我把《小明小明小小明》这首童谣再改写为《小明坐火车》,交给李家仁医生来唱,希望透过歌曲传递一些乡土情给孩子,也让香港的孩子透过歌曲,认识我们的国家。这首歌出版后若干年,我的姪儿来我家作客,「口噏噏」地唱着:「小明坐火车,坐火车到那一方……这火车到新会,这火车到洛阳……坐火车满欢乐,坐火车走遍中国……」姪儿告诉我这首歌是他们学校的校歌,我才知道这首歌在香港的大中小学,都非常流行。李家仁医生听到这消息,常催促我再写另一首小明的歌,但我却没有太着意,直至二○一○年亚运在广州举行,一时兴奋,也想起了「阿哥行路上广州,阿妹上船卖桐油……」这首地道的广东童谣,就随手改写《小明上广州》,借小明这一个虚拟的小角色,给大家介绍广州的美景美食,也道出香港和广州是树同根、水同源,有时间要多去广州逛逛。
《小明上广州》的调子很上口,加上了年轻音乐人何沛澄的新派编曲,非常讨喜,而我也特别为这首歌添加了时兴的Rap Talk,加强了歌曲的流行元素。
「小明返归啦!」
对李家仁来说,这急口令式的Rap Talk,差点儿教李家仁唱到叫救命。歌曲制作后,李家仁如常地到TVB的《都市闲情》献唱。其后,李家仁的粉丝把电视台演出片段上载到互联网,接着奇迹就发生了。歌曲上载至互联网不到一日就成为网上热搜,仅仅五日,就有六十多万的点击率,而歌曲同时在各华人地区都火爆起来,成为多个社交平台点击率最高的歌曲,还得到Yahoo二○一一最高搜索率Yahoo Asia Buzz Award大奖,衍生的版本更不计其数,不同版本加起来的点击人次总数有一亿多,在省港澳都同时掀起一片「小明热」,连带我绘画的小明漫画公仔也火红起来,先后成为多个产品的代言人。这十五年来,小明就是这样地到处去,《小明去拜年》、《小明游深圳》、《小明去东莞》、《小明去澳洲》、《小明去伦敦》、《小明探阿爷》、《小明搭港铁》、《小明过圣诞》、《小明上武当》、《小明搭叮叮》、《小明去灭蚊》、《小明爱香港》、《小明去抗疫》……总之,事无大小都是小明的话题,地无远近都是小明要去的地方。今年初,李家仁来电说小明是时候要回港一趟了。就这样,我写了《小明返香港》。
「当太阳要匆匆归家,当落霞迎晚意飘下……当这城晚风中追忆,当梦儿仍惦记昔日,小明何事他乡住,小明返归啦!……小明快啲返香港,你家人在屋企等你,……东方之珠仍光闪烁,不离亦不弃,……一齐为香港打气,一齐做出好戏!……」
歌曲写好了,也录好了,派了台,也刚刚打上了国内的华语金曲榜。重看这首歌曲的MV,突然发现自己写的歌词,是否写得沉重了一点呢?也天真地很想问问小明是否会真的「返香港」……
(作者为香港著名音乐人。)


【万花筒】■ 读《我的红枫岁月》 ●黄秀莲
钟玲在八十之龄以玲珑健笔完成第二本自传《我的红枫岁月》,此书承接《我的青芽岁月》,写一九六七至七六年赴美国留学教学的亲身体会。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秋日红枫灿烂冬寒冰封万里,九年半间经历大时代逆向文化运动的激昂澎湃,包括反越战、黑人民权、女权运动,又曾入住嬉皮士宿舍领会乱象中的理想主义与责任感,然后在纽约大学遇上生命最传奇的一幕——胡金铨的迅雷求婚。
钟玲横跨于学术、大学行政与创作三领域而游刃有余,这能力亦反映于自传里。初到美国她只二十二岁,自小接受中产价值观,却能够开明地理解嬉皮士有另类价值的追求,理性地分析军警与激进学生的冲突同样是以暴易暴,睿智地觉察到美国在越战后已呈现败象。
至于美国风景在她笔下份外有情,小河泛舟、枫林徜徉、雪地举步等莫不鲜活。在异乡幸遇良师益友,刘绍铭、周策纵、痖弦、郑愁予、林怀民、温健骝、杨牧、白先勇、于梨华、李永平等逐一登场,点染数笔,神态立现。不过,学者的思维使她不停步于描写层次,纵深探讨再有发现,如周策纵同代的学人为何去国不归,内容因而丰厚。对于她研究的两位美国诗人盖瑞.史耐德和肯尼斯.雷克罗斯,不止论述其成就,也描述他们异于世俗的生活方式,再而发现在美国原来可以摆脱注塑机的倒模居然卓然有成。
自传贵在真,贵在有性情,钟玲于爱情刻画中,流露出她对特立独行的英雄格外崇拜,与及她一次拖拖拉拉终于辜负人家而陷于自责。初次邀请金铨到她家,「我忙进忙出,总觉得他眼睛不时飘向我。」「他来中央车站接我,他的脸喜上眉梢,一副大势底定的神情……那一刻我也感觉到:『就是你了!』」儿女情长,她竟然辞去得来不易的纽大助理教授职位,只为了追随金铨回港。这决定便结束了《我的红枫岁月》。
(作者为香港作家。)

【创作园地】■
中秋忆旧六首 ●邝龑子
一
灯下园中海畔坊,举头忻赏玉盘黄。
人间几许星霜换,不改儿时爱月光。
二
一年供会喜馋帮①,火眼金睛转桌旁。
也盼酬宾烧饼赠,均分总累母亲忙。
三
手捧珍馐盒作仓,丰盈五味透圆方。
咸甜各愿征偏好,窄室还充易物庄。
四
碎粒残丁莫隐藏,清肠素舌卷脂肪。
寒童养分皆稀罕,岂见酥油损健康。
五
皱纸风琴仿靓妆②,花纹彩绘折沧桑。
灯笼笑语秋声换,照过浮生几梦床?
六
九秩安居洁舍廊,万般难报仰萱堂。
私心障念多消散,孝义天恩那得忘。
注:
① 小时候,母亲透过每月供款之「月饼会」,以折扣预购翌年月饼,减低负担。饼店则较易预算,往往加送小赠品,如猪形烧饼。
② 小时玩赏折叠圆筒风琴纸灯笼,售价相宜亦方便收藏重用。今多用电子产品,近日竟获赠旧物。
(作者为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哲学博士、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名誉教授、南溟诗社社长兼主席。)
在墓园——致逝世周年的痖弦先生 ●宇 秀
午后,铁门虚掩
容节食的躯体侧身而入
我来给剧终的谢幕者送花,理应阳光
一样敞亮阔步前往。再说
天气好得离门里的故事相去甚远
谁都会暂时忘记人生会有终点
好在门没有上锁。亡灵无需任何戒备
只有活人才需要锁
何况此刻,阳光被无数酒红色的叶子
旋转出一片响铃
这寂静之地便回荡起天籁之音
我走向你,一片高地,离蓝天很近
太阳升起前,一定
如母亲吻醒她梦中的孩子一样先吻过你
落日也因此在你身上变得绵长
野菊舒展缕缕花瓣庆祝
生命的另一种诞生,一如庆祝真理的实现
因为活人之间真理也时常翻脸
原谅我没有遵循老家的习俗
带给你糕点和水果。我想,你身入大地
泥土里的事物往往自己就变成了食物
比如土豆、芋头、山药、红薯和长生果
你魂游天国,天堂里的灵魂
从不用嘴巴只是聆听
你的耳朵沉湎于诗和音乐。或许更多时候
你是在构思一部长长的鸿篇,而深陷
语言之前的沉默
(作者为加籍华裔诗人、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诗学》年刊特邀编委,曾获第四十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新诗首奖、第十三届(台湾)叶红全球女性诗奖、二○一九年十佳华语诗人称号等。)
苦涩的白(外二首) ●娜 儿
苦涩的白
愿天降一滴
苦涩的白
不落片片雪花
风一吹就化了
那会是月夜下
幽境的小屋
永恒的冷色调
没有光,没有雪
却被挫败后的寒意冻僵了
相机定格的瞬间
时光不再流转
松鼠瑟瑟发抖
躲藏起来
月亮却依旧像你的白发
不再是三千丈
而是掬水的亲近
那会是今夜
落下的片片尘埃
沉默
其实我一直想告诉你
但是雨对我说
大地一直是沉默的
你的声音
比雨冷,比云淡
于是,我不语
等在你必经的小路上
用月光把沙土染成
一粒粒像盐的雪
那一点点的美藏在树下
冬天还没走
你就拥有了诗和花瓣
你的背影一直带着春意
爱是贯穿戒指、膝盖、蛋糕的绳子
那么多灰黑的石头
还好只需推动一块
呵
雪学我的模样呵气
冰冷始终陪伴
只是雪和我
到达山顶又要折回
许多美丽的错误
隐藏在雪做的蝴蝶身上
挥动翅膀的一瞬间
重复的劳作在展开
也在合拢
在劳作之中
恋爱的女子收到戒指
老人的膝盖不再疼痛
孩子的礼物是一块
被母亲咬过一口的蛋糕
人们突然的叹气也不算什么
因为日子就是这样
周而复始地过
于是雪和我约定
让眼皮一跳一跳地
凝神在张开或闭眼的一瞬间
那刻,爱是
贯穿戒指、膝盖、蛋糕的绳子
缠绕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
(作者为香港青年诗人,有作品发表于《香港文学》、《福建日报》、《大公报》、《明报》等。曾获《山花》社征文比赛优秀奖、大学文学奖、钓鱼城杯大学生华语创意写作大赛优秀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