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辑】■ 令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

分享


编按: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香港文学馆主办的「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于今年八月假湾仔茂萝街香港文学馆举行,并邀得知名作家、资深中文科教师蒲苇讲授。活动反应热烈,座无虚席。课程完结后,学员们运用所学技巧,写出了体裁各异的习作,内容富童趣之余,也见经营铺排。本版精选七位小作家的作品刊登,并由导师蒲苇点评,鼓励新晋。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让写作成为校际活动●蒲苇

一般校际比赛或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常识问答等,早成体系,属学校必争之地。不才认为,因应文字的优雅、疗愈,以及其感动人心的力量,学校不妨建立写作校队,有心人士则多筹办联校竞赛或活动,对教育、对社会人心,实有百利。

今年六月下旬,笔者幸获香港文学馆邀为「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导师,过程惊喜难忘,值得一记。最初收到的资料包括︰对象是九至十二岁的小学生,面向不同学校;时间是暑假结束前,课程共四小时;地点是湾仔茂萝街香港文学馆。这个时间,如此对象,万一没人来,馆方一定以为请错导师,如何是好?

幸好,很快就收到文学馆于小姐的讯息︰「才开始报名,不一会,已经满额。」

真不敢相信,看来对写作有兴趣的中小学生还真不少!计划的理念是「让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我认为,任何一个趣怪的念头,文字都可跑来帮忙,使之变成具体的陈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家长不必担心,除了生命教育、价值观教育外,写作训练更能提升中文科成绩。

为了切合小学中文科的课程框架,避免过于冗长和沉闷,我把四小时的课程(两天)分成四个主题,包括:一、如何避免写出流水帐文章;二、如何避免错别字及病句;三、如何写好描写文;四、如何在文章中引经据典。接下来,我又为课程制定笔记,设些简短提问,提升同学的自信心,并要求同学缴交习作。今日同版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同学的学习成果。我反覆再读,不觉热泪盈眶。

第一次上课,天气欠佳,我以为会影响出席率。快开始了,担忧一扫而空。近三十名学员,分多排坐于活动室,场面恰到好处。还有带学员来的各位家长,获编排坐于后排,一起上课,正是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可以自信地肯定,家长与学员都有所得。我希望与家长交流写作的理念及效果,好让更多人认同,写作是实实在在,的的确确值得大力推广的学界活动。

我在中学任教多年,怕与小学生脱节,特意邀请现在小学任教中文科的陈老师到来协助,并为笔记提供意见,确保我的教材不会过于艰深。在此特别感谢她。学界还有不少有心人,真好!

此外,我深明小学生坐不定,需要一些实质鼓励,因此带去几本我和马仔合着的《一本正经学唐诗》,赠予表现优秀的学员。送书这环节,成了整个课程最受欢迎的部分。小友们非常可爱,态度率真坦诚,回应充满童趣,一室笑声不断,若换在中学课堂教写作,未必能如此愉快了!

每次两小时的课节,中间只需要休息一次,大部分人都没打呵欠,实在是导师之幸,感谢各位。
课程转眼结束,几位同学的作品,具体呈现了学习的成果,如今获得刊登,成为最美最动人的记录,能参与其中,真是大大的满足。

希望我对课程的在意可以弥补评语的不足,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视之为来自资深老师的鼓励,最重要的讯息是︰请同学继续写下去。

前几天,收到一封反过来让我深受鼓舞的电邮,那是我与学员之间最圆满的一句︰「后会有期,很高兴认识你!」

=====

亲爱的蒲苇老师:

您好吗?很高兴收到您的回覆。这两个星期的课程,真的让我获益良多。我希望您和文学馆会继续举办同类的活动,到时我必会踊跃参加!


身心安泰,工作愉快!

学生
罗XX上

=====

备注︰感谢香港文学馆筹办这次饶富意义的活动,感谢于浣君小姐及苏卓立先生的安排及协助。

(本文图片由香港文学馆提供。作者为资深中文科主任、作家。)

【特辑】■ 令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
蒲苇(中)与参加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的学生、家长合照。
【特辑】■ 令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现场,坐满了喜爱写作的学生。坐于后排的是各学生的家长,获特别安排一起上课。
【特辑】■ 令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
蒲苇(站者左)与陈老师向一众学员讲课。

小作家创作及点评

校园一景

【特辑】■ 令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

●天主教圣安德肋小学五礼陈玥融

我的学校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走进校园就恍如进了童话世界。最令人难忘的是那条既美丽又生机勃勃的「绿意长廊」。

太阳伯伯用温暖的双手向我们打招呼,两旁的树木长得枝繁叶茂。小鸟们伸了伸懒腰,张开手臂,放开歌喉,尽情地歌唱,悦耳的歌声宛如天籁,传遍整个校园。

向前走,一棵又一棵绿油油的大树映入眼帘。抬头看,庞大的树冠遮天蔽日,仿佛是一把绿伞子。果树开花时清香扑鼻,龙眼树、荔枝树、芒果树……每个都在争艳斗丽,像在比拼谁才是校园「一哥」,吸引了不少蜜蜂姑娘和蝴蝶姑娘在花间飞舞,热闹极了!

小息时,同学们如箭般来到「绿意长廊」。急不及待地玩乐起来:有的跳房子,有的打乒乓球、有的三五成群地谈天说地……真是惬意!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校园一景——「绿意长廊」,啊!真是一个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好地方呢!

【特辑】■ 令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

蒲苇评语︰

陈同学选择写「绿意长廊」,便于描写和抒情,构思不错。同学可考虑多写两、三段,读者会较有游走的空间,亦便于文意转折。此文描写集中,多用成语和修辞手法,甚为准确。除此之外,同学还可尝试更多使用比喻或联想,甚至增加多些属于「人」的部分,例如这条长廊对校内师生带来什么启发或帮助?这样便能更生活化。另也可从创意入手,想想更新颖的描写角度。当然,现在已经不错了。


校园一景——图书馆的日常

【特辑】■ 令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6R 周泊平

我猜,你一定在图书馆借过书,也一定见过图书馆的职员吧?那么,你知道他们日常是怎样工作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在四楼,面积不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条。五排木质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书架两侧还有几张围桌和椅子,供同学们坐下阅读。每天清晨和课余时间,出入图书馆的同学络绎不绝,而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就是图书馆领袖生。

上个学年,经过选拔,我成为一名图书馆领袖生。领袖生分不同岗位,如借书位、还书位、入馆登记位等。我负责的是借书位,顾名思义,就是帮同学借书。而还书位的同学则负责帮同学还书。还完的书本被放在一旁的书车上,然后由负责书本归位的领袖生将它们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到不同的书架上。就这样,我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工作,一做就是一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还有一项特别的制度——如果领袖生请事假,就需自己提前找好代岗的同学。去年十一月,我因参加学校组织的游学团,有四天无法到图书馆当值,所以找了我的好朋友帮我代岗。一连四天,他都要比平时早半小时到校,真是辛苦他了,我心里很感激他!好朋友就是这样,不但可以一起玩,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

由于我在上学年表现良好,新学年我被任命为图书馆领袖生B组的队长,我感到十分自豪。今年我会更加努力,履行好队长的职责,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

蒲苇评语︰

周同学细致地描述了图书馆的位置及设备,紧扣一景。用语流畅,间以成语概括,十分准确。写得较多的是自己的工作岗位,态度诚挚,颇见童趣。建议删去第一段,直接入题。此外,亦可多描述同学借书时的情况,以及与作者的互动,当能更深刻呈现图书馆的「一角」、「一景」。


校园一景

【特辑】■ 令写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香港文学馆「第一届小作家培训计划」


●嘉诺撒圣心学校私立部6A 梁薾岚

我觉得我校最美丽的一角是「知识宝库」── 图书馆。它位于我校的圣堂旁边,沿着楼梯而上,墙壁上挂满了同学们自制的「迷你图书」。到了图书馆门口,也能看见我校图书馆的独特标志──铜铃,让同学们得知要离开图书馆的时间。

图书馆贴近墙壁的地方有一排排整齐的藏书架,接近门口的则是借书和还书的柜台处。于图书馆最中央摆放了桌子、椅子和小沙发,我们就像被一片书海包围着。这里的书籍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的多,但种类算是包罗万有,包括历史、地理、小说、参考书和故事书等都唾手可得,我们可以自由翻阅自己喜爱的读物。

今天小息,图书馆的人比较少,显得有些冷清。我找一个舒适的位子阅读,四周十分安静,静得仿佛听得见身旁同学的心跳声。突然,有两位低年级的同学聊天和嬉闹,打破了图书馆的宁静,干扰了他人阅读而被图书管理员劝阻。

小息快完了,图书馆的「钟声」响起,我们差不多要返回课室上课。我们把看过的图书放回书架上,如果想继续看,就要到借书处借书。图书馆内备有高科技的系统,图书管理员只需扫描图书的图书编号,再扫描我们的借书证,便能完成借书手续。

每个同学来图书馆的目的都不同,有的是为了放松,有的是为了追求知识,有的是为了和朋友一起看书……在一个安静的环境,能短暂地抛开烦恼,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我喜欢图书馆的原因。

蒲苇评语︰

就题目而言,梁同学的处理相当不错。文章开端概括得宜,且能多角度描述图书馆的特色。最好是旁及图书馆的象征物——铜铃,读者即能意会,一般同学会忽略象征物,梁同学显然较为细致。

若能就此多说两三句,定更佳。

除了直接描写图书馆的摆设及高科技系统外,同学还可以举一二个在这个地方遨游书海的乐趣及得着,景、情、书结合,一定更令人印象深刻,至于偶然的嬉闹事件,可以略去。同学末段总结得宜,说出重点,也是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