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与香港均有饮早茶的习惯,这既是传统饮食文化,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
在深圳众多茶楼中,「蘩楼」作为一家起源于广州西关的茶楼,以传统手工现做的茶点,赢得了众多食客的青睐;同时也肩负着广式早茶文化的传承。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蘩楼」历经百年风雨,当中的「蘩」字取自《诗经》中的「蘩草」(即白蒿),因其生命力顽强,也有子孙昌盛、事业繁荣的寓意。
据悉,清末民初,一位黄姓师傅于广州西关创立「蘩楼」,以「虾饺皮薄而半透明,虾大又新鲜」而远近闻名,并因此而生意兴隆。到民国初年,蘩楼依然屹立西关,后来却遭受大水及火灾等原因,一度停止经营。直至蘩楼后人在深圳重新开业,令这座承载百年历史的茶楼得以重生。
蘩楼的招牌旁写有「一盅两件」,这不仅是广式早茶文化的经典表达,更是蘩楼作为传统广式茶楼的重要文化符号。正如蘩楼传承人黄成州所述,蘩楼能走到今天,并不是因为网红店,而是历史传承。 「我必须要做到历史传承。」


食材新鲜现场制作
如今的蘩楼是不少深圳人心中的必吃榜单,更是许多港人熟知的食肆。其出品的「西关茶点」,坚持沿用传统茶点的制作方式,融合现代茶点制作技艺,在食材、出品等方面严格把控,每样茶点都力求做到「食材新鲜、现场制作」。
以蘩楼华强北总店为例,单是虾饺一项,一笼四个,每天最少售出500笼以上。黄成州透露,华强北店的厨师多达50人,厨房档口也有50个之多,包括馅档、煎炸档、肠粉档等,每位茶点师傅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从早上六时开始接货、处理食材,以至备货,每一个环节都是由师傅们亲自完成,力求为食客带来原汁原味的西关茶点,让每一位来到蘩楼的顾客都感到物有所值。

「食」环境融入美食和文化
「蘩楼」从创立到现在,始终承载着广州西关的独特饮食文化与历史记忆。走进蘩楼华强北店,从一楼走至二楼,能看到不少食客正拍照留影,而在二楼茶室早已宾客如云,顾客们悠闲品茗,或与友人攀谈,空气中弥漫着红米肠、叉烧包等点心的香味,伴随阵阵茶香,让人感觉不仅是在品尝美食,更像是在感受一种文化氛围。
对于饮食与文化的联系,黄成州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提到,「做餐饮,客人首先选择你的品牌,他肯定要感受你的文化。我们的前辈一直以来就是走广州西关的路,所以现在店内看到的满州窗、鱼灯、陶瓦、文化砖,都是把我们在广州老一辈那种风格,把那种文化复制到深圳这边,当客人进来,他就能感觉到:已经来到广州西关。」


黄成州:对茶点坚守三十四年
店内楼道一侧,悬挂了许多荣誉奖牌,包括自2019年起,连续六年上榜大众点评必吃榜,以及广州国际美食节、广州亚洲美食节等重量级奖项。黄成州提到,不少奖牌都是他亲自参赛所争取。
他从18岁开始从事茶点制作,立志将蘩楼前辈们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至今已有34年。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传统广式茶点技艺的坚守。
蘩楼在深圳开设首家门店以来,凭借独具文化底蕴的西关茶点,以及浓厚的西关文化氛围,迅速在深圳餐饮行业崛起。截至目前,蘩楼在深圳已开设门店达10家,并陆续在上海、苏州等城市开设新店,将广州西关茶点的美味与文化带给更多食客。



蘩楼四绝必尝经典之作
「蘩楼」保留了传统广式茶楼的内核,改为不分时段全天经营模式,即全天茶室。店内供应百余款点心,中西皆有,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其中的招牌「蘩楼四绝」,包括蘩楼露笋虾饺皇、广州荔湾艇仔粥、XO酱山椒蒸凤爪、笑口鲍汁叉烧包,更是到店必尝的经典之作。
「蘩楼露笋虾饺皇」是蘩楼百年前成名的招牌,每一笼包含四只虾饺,每只虾饺都放入三只新鲜大虾,经过师傅巧手捏制,蒸制后皮白如雪,呈半透明状,内馅隐约可见。
虾饺入口时爽滑清鲜,虾肉饱满多汁,口感层次丰富。另一道「笑口鲍汁叉烧包」,同样展现了蘩楼的匠心工艺。采用老面发酵的面团,需5、6位师傅协同,从擀面摊平、包叉烧、开缝到蒸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对于时间的把控相当严格,以确保其口感。还有新鲜出炉的叉烧包,外皮松软,叉烧咸香。蘩楼各款茶点皆秉承传统技艺,为食客呈现地道的西关茶点。


蘩楼(华强北总店)
营业时间:9:00 – 16:00 17:00 – 21:30
地址:深圳福田区华强北街道振华路118号